寶寶外傷,父母自治
寶寶上幼兒園后,經常會磕磕碰碰遭遇一些小外傷,我們夫妻倆每次遇到這種情況都驚慌失措。請問寶寶的小外傷該怎么處置為好?
上海 媛媛
烏青塊 父母經常可以從寶寶的身上發現青一塊紫一塊的,這可能是寶寶在學校里不小心受到硬物撞擊后,皮下的小血腫。
方法:如果局部有些腫,可以用冷毛巾敷一兩天,待腫脹消退后,再用溫水敷幾次就可以了。如果烏青塊出現在頭部,那么至少觀察寶寶一天,有沒有出現嘔吐等跡象,如果出現,應立即上醫院檢查。因為,嘔吐通常是腦部損傷的危險信號。
擦破皮
表面看上去是很淺的擦傷,一般不會流很多血。
方法:如果擦傷的周圍比較臟,可以用自來水或溫水反復沖洗,再涂點碘酒預防感染,每天2~3次。或是沖洗完了直接在受傷處貼上創口貼。天氣熱時,要注意保持傷口干燥清潔。
流血
這是一種比較嚴重的外傷,父母要做的首先是給寶寶及時止血。
方法:用干凈紗布按住傷口周圍的皮膚,涂上碘酒、酒精等,再撒上些云南白藥。簡易包扎后去醫院治療。
腳扭傷
寶寶的腳踝大多還不夠結實,常常容易發生崴腳。
方法:受傷初期,為寶寶作局部冷敷,并讓他多休息,不要走路,以免掌握不好平衡而再次扭傷;再在局部涂些消腫的外用藥物,如扶他林等。一般情況下,腫脹三天就會漸漸消退。如果3天后,寶寶的腳仍舊疼痛不已,或是不能消腫,應帶寶寶上醫院檢查。
傷肌肉
肌肉損傷,一般不易直觀發現。但是有些跡象可以提示你,譬如寶寶的四肢突然不能動彈,或是不愿意伸手抓東西,或是疼痛吵鬧不止,甚至不讓你碰觸疼痛部位等。
方法:一般而言,寶寶出現肌肉拉傷的現象不常見,即使發生,癥狀也不會太嚴重。只需讓孩子減少活動,安心休息;有時為了減輕寶寶的疼痛,可以為他在局部涂些止痛藥,疼痛大多在24小時后就明顯好轉,2~3天就可痊愈。
副主任醫師 一江
春來防中風
我母親去年不幸中風,今年醫生反復交代我們開春時要小心照料,說春天是中風高發期。為什么春天容易引起中風呢?
安徽 何正田
有關專家統計,冬春寒冷季節比夏秋溫熱季節的中風發病率要高1至5倍,而2到4月是老年人中風發病的高峰時期。春季為何容易中風呢?這與老年人的血管硬化有關。中國醫學瑰寶《黃帝內經》中云:“春脈如弦……忽忽眩冒而巔疾。”其意思是說,春天的脈搏常常硬直如琴弦,容易患眩暈和頭腦不清的疾病。有的中風患者雖然血管沒有破裂,但是由于腦血管壁粥樣硬化斑形成,管腔變窄,血管彈性差,血管壁化學感受器喪失調節功能,早春突襲的寒流可使腦血流變慢,血小板與纖維蛋白易于沉積,引起腦血管阻塞,發生腦血栓而中風。“春冷入骨”,在寒冷的刺激下,會使人體內一種叫做兒茶酚胺物質的數量急劇增加,促使血小板聚集,腦血栓形成,也易引起中風。因此,早春時節,老年人切勿因一時氣候回暖,驟減冬裝,以免受寒。尤其要注意頭部保溫,謹防腦血管受春寒突襲而中風,危及健康與生命。
副主任醫師 黃力
哪些食物可緩解疼痛?
前段時間我胃痛發作,鄰居老人建議我多吃點生姜,并說很多疼痛都可以用食物緩解。請問,她說得有道理嗎?
湖南 李佑良
提起疼痛,大家馬上就會想到找藥吃,其實有些食物完全可以減輕疼痛,還沒有副作用。
偏頭痛 多吃鮭魚、沙丁魚等含較高脂肪的魚類。
人體內的前列腺素及激素類化學物質是引起炎癥和偏頭痛的重要原因,而高脂肪的魚類富含歐咪伽3脂肪酸,可降低這些物質的生成。
患有偏頭痛的人最好少吃香腸等加工的肉類,以及味精、紅酒、巧克力和檸檬等,因為研究顯示:20%偏頭痛患者的犯病原因與這些食物有關。
關節痛 多吃草莓、橙子、獼猴桃等含維生素C比較多的食物。
痛經 多吃亞麻籽。
食用含高脂肪的魚類和亞麻籽都可以阻止引起疼痛的前列腺素釋放,因此建議,痛經的人最好每天吃1至2茶匙亞麻籽油,可將它抹在面包上或拌沙拉。
胃痛泛酸 多吃姜。
姜可加強食管底部括約肌的收縮,阻止胃酸反流入食管。而一些高脂肪食物,如黃油和肉會抑制食管底部括約肌的收縮功能。此外,辛辣或酸味食物也會引起胃痛泛酸,腸胃功能不好時,要盡量少吃。
主任醫師 呂斌
17歲前:長高 “黃金期”
我兒子身材一直比同齡人矮一大截,讓我這個做母親的心急如焚,但我老公卻說不要著急,男孩子可以長到22歲,也許我們家兒子發育晚呢。請問他說的有道理嗎?有沒有什么辦法幫助孩子長高呢?
北京 清芬
在一些人的傳統觀念里,以為男孩子可以長到22歲,女孩子可以長到20歲,其實這個觀點是錯誤的。兒保專家指出,在排除疾病原因后,孩子還能長多高是由孩子的骨齡決定的。骨齡的大小和孩子的生理年齡并不一定相同。一般來說,女孩骨齡超過15歲,男孩骨齡超過17歲,骨骺大多已閉合,再長高的機會非常小。
盡管遺傳因素難以改變,但孩子在17歲以前采取以下措施肯定有助于長高:
吃好 平時給孩子多吃高蛋白飲食(如牛奶、雞蛋、豬肝及瘦肉末等),特別注意在飲食中多補充鐵劑、鈣劑和維生素A、C、E和β-胡蘿卜素。
睡飽 一般說來,年幼兒每天睡眠12~14小時;學齡前兒童每天10~12小時。學齡兒童每天9~10小時。家長要為孩子創造良好的睡眠環境,以保證睡眠質量。
多運動 讓孩子從小進行“三浴”鍛煉(即空氣浴、陽光浴和水浴)。每天堅持做體操、跑步、跳繩、玩游戲、溫水浴,戶外活動不少于一小時。
少吃鹽前不久,韓國學者對150名6~15歲兒童血鈉濃度進行檢測,結果發現血液中鈉濃度比平均值低的兒童平均身高為143厘米,而血鈉濃度在平均值以上的兒童平均身高只有139.9厘米。專家分析認為,鈉濃度的上升會影響鈣的新陳代謝,使身體發育遲緩、個子矮小。
矮小兒童最好每隔半年到正規醫院去化驗血液中鈉、鈣等微量元素值,若發現血鈉值高于同齡兒童正常值以上(醫學上稱為高鈉血癥),應采取以下對策:(1)飲食方面注意清淡,少放鹽,亦可適當吃些甜食;(2)平時鼓勵孩子多喝開水,每天飲水量比正常同齡兒童要多1/3;(3)及早防治某些疾病,如營養不良、慢性腹瀉病等。
副主任醫師 王小衡
手術出院后該做些啥?
前不久我父親做了一次大手術,如今即將出院,為此我心里忐忑不安,畢竟在醫院里更有安全感。請問出院后我們應該注意些什么?
湖北 辛遠
出院后,有些病仍然會在某些條件下卷土重來。因此,出院前,病人還應細心向醫師討教,把好幾道自我保健的關口:
1.疾病是否痊愈?出院診斷和入院診斷是否一致?這種病復發的可能性有多大?
出院診斷和入院診斷相比,更全面、更準確,了解這些會加深對自己的健康狀況的了解。了解疾病是否痊愈也很重要,所謂痊愈是指疾病被完全徹底治好。能痊愈的病,一般是指某些急性病和急性傳染病及經手術治療的某些外科病。很多嚴重慢性病,只是臨床癥狀消失,多為基本治愈,很難痊愈。對這些,病人在出院前都要弄個明白,把好這一關。
2.出院后是否應堅持服藥?用藥過程中如何正確使用這些藥物?應注意哪些問題?
這是預防疾病復發的一道關口。這個問題不弄清,常會導致病情惡化、復發。不用藥、亂用藥、不遵醫囑,都不利于鞏固療效。
3.對于容易復發的疾患,應了解復發或惡化的信號,以便及早發現。了解這一點,可以避免延誤治療時間,防止嚴重后果的出現。
4.隔多長時間上醫院復查一次,重點復查哪些項目?
一般來說,未痊愈的病都應定期復查,而不能憑自我感覺來決定是否要上醫院復查。否則會錯過及時治療搶救的良機。
此外,病人還應經常自學有關醫療保健常識,做好自我監護。
主治醫師 齊念慈
鼻炎種類不同 用藥也各異
我鼻子總不通氣,是不是得了鼻炎?吃點什么藥效果好呀?
河北 徐雙彪
一般說來鼻炎共分五種,不同類型的鼻炎臨床表現不一樣,治療也不同。
急性鼻炎 鼻內先有干燥感、打噴嚏,隨即出現鼻塞,并逐漸加重,流清水樣鼻涕,以后變為黏液膿性。治療時可局部用氯麻滴鼻劑滴鼻,要大量飲熱水,通大便,飲食宜清淡。
慢性鼻炎 間歇性或持續性鼻塞,寒冷時加重,鼻涕多為膿性黏液,不易擤出。治療時如果用氯麻滴鼻劑不能解除癥狀,可采用微波、激光或手術療法。
過敏性鼻炎 流大量清水樣鼻涕、鼻塞、鼻內發癢。其表現很像是“感冒”,治療上主要是避免與過敏原接觸,口服抗過敏藥物及手術療法,以降低鼻黏膜敏感性。
萎縮性鼻炎 主要表現為鼻子嗅覺消失,由于鼻腔內大量膿痂腐敗分解,產生惡臭鼻涕。目前尚無特效療法,用溫生理鹽水沖洗鼻腔,鼻腔滴薄荷石蠟油,可使鼻黏膜濕潤增加血液循環,減少鼻腔內干燥感及臭味。
干燥性鼻炎 鼻腔內干燥不適,分泌物減少,病人一般無鼻涕,由于鼻內干燥形成癢感,病人常挖鼻子。治療時可在鼻腔涂抹紅霉素軟膏防止黏膜干燥。
主治醫師 劉江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