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的動物保護主義、動物人格化,其實是一種反科學思潮
一些滑稽的獸道主義事件,確確實實發生在科學昌明的今天。
英國有關組織反對人們垂釣,認為用魚餌引誘魚兒上鉤是一種欺騙行為,是不道德的。歐洲有人研究出豬的情感,認為愉悅對豬的成長很有利。于是,他們發起了一個運動,以便全面禁止全封閉式豬圈喂養,并專門頒發了《豬福利法規》,對養殖戶飼養豬的豬圈環境、喂養方式進行了細致的規定。而新的規定還配合歐盟條例,增加了“給豬適當的玩具”的條文,并規定對不遵守該法規的養殖戶處以重罰。
1989年,英國出現了一個危險的動物保護組織:動物解放陣線。這個組織的成員,盲目反對一切以動物為載體的科學實驗,并且公開威脅科學家。據《科學與公眾》雜志報道,牛津大學生理學教授布萊克·莫爾在研究早期視覺對大腦的影響時,用貓來做實驗載體。這個實驗并不損傷動物,只是擋住貓的視線。但是,《每日報》卻載文稱,“貓眼使人恐懼,科學家弄瞎了人的眼睛!”結果,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布萊克·莫爾不但受到了動物解放陣線成員的恐嚇,而且連他的孩子也嚇得不敢出門。更有甚者,這個組織聲稱,要制造一系列價值高達數千英鎊的爆破活動。最終,貝里斯托大學的實驗室被炸藥摧毀。
無獨有偶,1990年在美國也發生了一樁怪事。康奈爾大學著名的植物學家M.奧卡默特四十年來一直在做的醫藥實驗,由于使用了貓做載體,結果受到賓夕法尼亞州動物權利主義者的強烈攻擊。他們四處散發資料,打電話抗議奧卡默特的藥物研究,并且在她的實驗室周圍盯梢,干擾她的實驗。不到兩年的時間,一直支持她研究工作的國家反毒中心和康奈爾大學竟收到一萬多封信,抗議這種醫藥實驗。結果,她被迫放棄了這項已耗資53萬美元的科研計劃。奧卡默特哀嘆道:“獸道主義終于戰勝了人道主義。”
自古以來,將動物人格化,把動物當作朋友對待的例子就很多。東郭先生和狼的故事、農夫和蛇的故事,都以深刻的寓意喚醒人們的智慧,但愚頑不化者仍然在獸道主義的道路上特立獨行。用糧食喂養老鼠、用驅趕而不是打死的辦法免除蚊子的困擾等等,這樣的事例也許就發生在你身邊。
中新社2004年2月28日訊,一名德國男子長期以來與眾多危險寵物共居一室,結果在這個另類私人動物園里被一只致命的“黑寡婦”蜘蛛咬死,尸體被其他寵物們分吃。居住在德國多特蒙得的馬克·維吉爾現年30歲,他從沒有邀請過別人到他居住的小公寓來作客。不久前,鄰居們發覺他的房子里傳出尸臭味,于是報警。警察們破門而入后發現,在維吉爾的房間里有大約200只各種類型的蜘蛛,其中包括極其危險的“黑寡婦”蜘蛛,另外還有幾條蛇、一頭巨蜥和幾千只白蟻。當時,這些寵物都密密麻麻地覆蓋在維吉爾的尸體上,以之為食。據分析,他可能在7天~14天前就已經死了。
科學的進程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消亡的物種不可挽回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一切生物都是地球的主人、人類的朋友。對此,我們應該有清醒的認識。但是,極端的動物解放主義或獸道主義,也應該引起警惕。當所謂的“環保行動”偏激到了抵制科學的地步,我們就不能在一旁高唱贊歌了。東郭先生和狼的故事、農夫和蛇的故事在對待這一問題時,一樣有著深刻寓意。我們不能對景陽崗上的武松講環保:要么打死老虎,要么被老虎吃掉,武松別無選擇。
的確,在環保問題上大談辯證法,是很書呆子氣的事。我們可以很通俗地說,要么被動物吃掉,要么吃掉動物——當獸道主義的施行妨礙人道主義時,我們要知道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