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莊稼漢。風里來雨里去,辛勤勞作的歲月,已使他腰駝背彎,走路氣喘,還有,一張刻滿滄桑的臉。
老兵來到烈士陵園,坐在紀念碑的臺階下,掏出煙袋鍋,吧嗒、吧嗒,默默地抽著老旱煙。今天是清明節,老兵要把逝去的戰友祭奠、懷念。
沒有人打攪他,因為人們早已經習慣。打從有這座烈士陵園起,老兵的身影就常常在這里出現。不過,那時的老兵,還是一個英姿勃勃的青年。
老兵環視著來過不知多少遍的陵園,把這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景物看了個遍。好安靜啊!看不見人影,只有幾只麻雀蹦蹦跳跳在和老兵做伴。唉!老兵不僅想起了以前:每逢清明,從四面八方涌來的隊伍,就把這烈士陵園擠了個滿。祭奠儀式搞得既熱鬧,又莊嚴。少先隊員們還在紀念碑前宣誓: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接革命的班。每到這時候,老兵心里就特別的舒坦,臉上就笑開了顏:老戰友們,快看看吧,人們沒有忘記你們,年年都在這開大會,向你們表示深深的懷念。快看看!快看看啊!
老兵納悶,老兵遺憾:這幾年是咋的了?到了清明節,也沒有了那熱鬧的場面?哦!現在是市場經濟了,人們都在忙,不是有句話說,時間就是寶貴的金錢。
老兵抬起頭,瞇縫著昏花的老眼,望著刻滿烈士姓名的紀念碑,一個字一個字地念——那上面的名字,有許多,老兵都非常熟悉,因為,那都是他的首長和戰友,是曾經在一個鍋里掄馬勺,一起沖鋒陷陣、生死與共的親兄弟啊!念著念著,仿佛戰友們又活生生地就站在了自己的眼前。老兵趕緊趨前一步,想和親愛的戰友們打聲招呼,說說憋悶了幾十年的心里話。可他們的影子只是一閃,又都不見了。他知道,自己又產生幻覺了。一聲長嘆,不僅老淚潸然!
他們死了,老兵活了下來。打完了鬼子打老蔣,又跨過了鴨綠江,參加了抗美援朝的作戰。從朝鮮回來,老兵就響應號召復了員,回到了家鄉,參加農業生產。這一晃,就是五十多年。家中的生活依然很清貧,可老兵知足!當年,如果哪顆子彈稍微偏一點點,老兵的名字,也就刻在這高聳的紀念碑上面了。哪還有現在的娶妻生子、兒孫滿堂呢?
老兵沒有忘記他們,老兵非常懷念他們!平時,來到這里,坐一坐,抽袋煙,回想些過去的歲月;逢年過節,擺上供品,燒燒紙錢,用這沿襲了幾千年的老傳統,來寄托自己的思念。這陵園,已經存在了半個世紀,而老兵,年復一年的,也為自己的戰友祭奠了五十年。
天色漸晚,老兵走出了烈士陵園。路上,車水馬龍,華燈初閃。沿街的飯店,燈火輝煌,人們正在推杯換盞,享受著美味的大餐。霓虹閃爍的歌舞廳,樂聲陣陣,歌聲綿綿。老兵知道,這些東西,都是社會的發展。老兵更清楚,自己與這些東西,是理所當然的無緣。一輛豪華小轎車飛快地駛來,車輪壓在一個小水坑上,泥水濺了老兵一身一臉。老兵呆愣了一下,望著揚長而去的小轎車,搖搖頭,無言。
老兵卷起袖子,擦一擦臉,把身上的泥水撣了撣,抬頭看看天色,又繼續趕路。步履蹣跚,離家,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