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庭式不負前盟
宋代齊州人劉庭式考中進士后,任密州通判。當時蘇軾為州守。
劉庭式考中進士以前,曾經商議過要娶同鄉某一平民的女兒為妻,但是婚約尚沒有正式簽訂,而且聘禮也沒有送。廷式考中進士的喜訊傳來,女方因為害病已經雙目失明。親家是個小門小戶的普通人家,生活也很拮據,女兒的病更讓他們自慚形穢,不敢高攀劉家。
大家都關注著這件事,有人勸庭式另娶女子為妻。庭式聽了,笑道:“我意已決,當初之事不可背叛。”居然按部就班地娶回了這位雙目失明的女子。婚后夫婦和睦,感情篤厚,還生了好幾個兒子。后來妻子去世,庭式的悲痛溢于言表,多年不再續娶。
蘇軾對這個事也很好奇,詢問庭式:“悲哀來自愛情,愛情生自美色。君的愛情無從產生,悲哀又從何而來呢?
庭式回答:“我只是痛失愛妻罷了,如果只有美色才能令人生愛,因這種愛而悲哀,那么,美色衰退,愛亦隨之消失,我的悲哀也就不復存在,這樣說來,那些打扮得花枝招展,街頭賣俏的女子全都可以娶來當老婆了吧?”
蘇軾覺得有理,亦為庭式的為人所感動。
周處除三害
西晉義興人周處幼喪雙親,長大后武藝高強,騎馬射箭,山林田野縱橫馳騁,從不拘小節到為所欲為,最后竟然橫行鄉里,所到之處,怨聲載道。對此周處尚不自知,看到父老鄉親面露憂郁之色,便近前詢問:“現在風調雨順,五谷豐登,還有什么痛苦而言呢?”
父老感慨道:“三種禍害沒有除掉,眾人無快樂可言。”周處又詢問哪三害,父老言道:“南山的白額虎,長橋下的蛟龍,再加上你,這就是咱們的三害。”周處點頭承諾:“我能把這三害除掉。”父老聽了欣喜:“當拭目以待。”
周處潛入深山,把猛虎射死,然后馬不停蹄地跳入水中,與蛟龍搏斗。蛟龍的脊背一會兒露出水面,一會兒沉入水底,周處與它糾纏扭打幾十里,共計三天三夜。眾人沿岸觀戰。蛟龍已死,水面波瀾不驚,大家以為周處已經死去,敲鑼打鼓地慶賀。
周處殺死蛟龍回到家鄉,聽說人們在慶賀他的死,這才知道人們厭惡自己到了何種地步。痛定思痛一番,毅然背井離鄉,到吳地去投奔二陸。當時陸機不在家,見到了陸云。便把自己的情況和打算全盤托出,傷感地說:“本當修身養性,脫胎換骨,可是光陰虛度,時不我待矣。”陸云笑道:“古人歷來重視朝聞夕改,您有如此見識,定是前途遠大之人。人不畏有錯畏無志,如有志,是否取得成就名揚天下,那都不必憂慮。”
周處從此飽覽群書,胸懷義烈,言必忠,行必果,品德家喻戶曉。州府交互推薦,先任東觀左丞、無難都。后提升為新平太守,轉調廣漢太守,又升為楚內史、散騎常侍,遠近稱嘆。后來又升遷為御史中丞。這時,氐人首領齊萬年造反,周處跟隨夏侯駿西征,力戰而死。后追贈平西將軍。
周處的著作有《默語》、《風土記》,另又撰輯《吳書》。元帝加以“孝”的溢號。
忘恩負義的王陶
北宋萬年人王陶的官做得很大,一直當了觀文殿學士,可是,他的為人卻不為人稱道。
王陶沒有當官時,家境貧寒,連溫飽也難以為繼。無奈之下,只得寓居京師教小學為生。他有個叫姜愚的朋友,為人豪爽,樂于助人。有一天下大雪,他想起王陶貧窮,恐怕其老母凍餓,便扛著一把鐵锨,邊鏟雪邊行進,鏟了二十里地才到王陶家中。
王陶和他的母親正坐在那里凍得瑟瑟發抖,日頭老高了,仍看不到他們生火做飯的炊煙。看到這種情況,姜愚馬上返回,脫下身上所穿的皮衣,送到當鋪,換了錢給他們母子買了米、肉、酒和木炭,讓他們吃飯和取暖。不久,又捐了很多錢,幫助王陶娶了妻子。
王陶后來當了高官,生活自然也富裕起來。然而姜愚不僅年老,經濟情況也江河日下,更糟糕的是,他還雙目失明了。日子漸漸地一天也過不下去了,無計可施的情況下,他想起了以前的朋友王陶。于是他不辭辛苦,從衛州的新鄉出發,走了幾百里地,越過黃河來到京師開封,尋找王陶,希望他能對自己有所接濟。
姜愚見到王陶之際,還幻想著對方一定不會忘記舊情,定會對自己產生惻隱之心。誰知王陶看見他后,居然裝作不認識的樣子,聽了姜愚的述說后,王陶才勉強地拿出一瓶酒來待客,其他分文未給。姜愚大失所望,回家后不久病死。
聽說過這件事的人,對王陶的為人都很鄙視。王陶早年受知于韓琦,得勢后視韓琦如眼中釘肉中刺,竭力攻擊對方。皇帝亦鄙薄他的為人,終于不再用他。
仁慈父母官辛公義
隋代狄道人辛公義升任岷州刺史。
當地有害怕疾病的風俗,如果一個人得了病,全家人都要躲避,沒有人去護理,哪怕是父子、夫婦之間也不互相照顧。孝敬道義慈善的倫理思想滅絕,因此,病人大多數都不能存活。辛公義新官上任,此情此景使他憂心如焚,不改變誓不罷休。
他先派遣州內官吏。在府內巡查,一旦發現病人,都用床或轎子抬到官衙安置。當時正是酷暑,疫病發生時,有的病人便主動來這里,沒過幾天,官府的廳堂中,走廊上已經住滿了病人。辛公義親設一床,自己坐在病人中間,察病情問冷暖,并把自己的薪俸拿出來給病人買藥,請醫生診治,不久,這些病人都痊愈了。
于是,辛公義召集這些病人的親屬,并勸告他們說:“你們對病人置之不理,所以他們才會死。現在,我把病人都集中在此,與他們朝夕相處,如果說傳染就不能活,那么,我怎么不死呢,現在他們的病都好了,你們以后不要再相信這種說法。”
那些病人家屬聽了,都慚愧而去。后來再碰上有病的人,爭搶著讓他到自己的家,遇到沒有親人的病人,就長期留下來養護診治。從此,那種冷酷的風俗才被革除。州內百姓都稱辛公義為仁慈父母官。
王述面壁制怒
西晉太原人王述的為人很好,他的最大缺點是性情急躁。有一次吃雞蛋,先是用筷子去夾,沒有夾住,心里就非常惱火。于是把雞蛋摔在地上,雞蛋在地上滾來滾去,不停地轉動,他看了更加生氣,下床用腳去踩,結果又沒有踩住,這樣氣上加氣,火上加火,干脆用手把雞蛋撿起來,塞到嘴里把它咬破,然后再吐到地上。
王述當了大官后,性格有了很大的轉變,沉著穩定,對持不同意見或看不慣的人經常采用以柔克剛的方式,很少動肝火。如謝奕這個人,性格粗魯,脾氣暴躁,平時就恨王述,有一次他們一見面,謝奕就破口大罵。為了避免沖突,王述面墻而立,一言不發。等謝奕罵累了離去,他才又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當時,知道這件事的人都對王述贊不絕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