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構建和諧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積極推進慈善公益事業創新發展,具有現實性、戰略性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首先,積極地、科學地整合和開發慈善公益事業的社會資源,為實現社會第三次分配,配合政府搞好緊急救援、扶貧、濟困、安老、助殘、助醫、助學等,進而為更高層次的社會公益福利事業、社會公益文化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渠道和更大的空間。在美國每年公益慈善捐款達6700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9%,確實體現了社會第三次分配的社會功能。而我們國家目前公益慈善事業管理的資金只占國民生產總值的0.1%。為了積極推進公益慈善事業的發展,黨中央、國務院明確提出要“支持社會慈善、社會捐贈、群眾互助等社會扶助活動”。并且提出要“健全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相銜接的社會保障體系”。充分肯定了公益慈善事業將發揮其不可替代的作用的社會地位。其次,隨著社會的變革發展和進步,特別是隨著工業的現代化、自動化,農業的現代化、科技化,大批勞動的轉移將成為突出的社會問題,而慈善公益事業的發展,將開拓出一個新的就業空間。美國有十幾萬個公益慈善組織,同時又創辦了成千上萬個新興慈善公益事業,為社會提供了不需國家投資和負擔的百萬個就業崗位。第三,積極創新發展慈善公益事業,即弘揚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又深化了現代文明。人們以自覺參與的關愛行動,提升了新的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同時,通過互動,使受助者在感動中得到文明的啟迪,提升道德素質,這種在社會實踐中自覺主動參與式、互動雙向結合式的教育模式,將極大地促進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在構建和諧社會中必將發揮巨大推動作用。
目前,我國的慈善公益事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積極創新發展慈善公益事業,已是歷史賦予我們的重任,我們一定要解放思想,樹立科學的發展觀,推進慈善創新,開創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慈善公益事業的新局面。
(一)要創新科學的、長效的募捐機制。
慈善基金的募集是慈善事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救助資金的多少直接關系到慈善工作開展業務的廣度和深度。大連市慈善總會成立一年多來,共募集善款和物資一億多元,已出資七千余萬元,救助弱勢群體13萬人次,贏得了社會的支持和贊譽。
首先我們對募捐的資源、募捐市場進行初步的調查和分析,運用市場機制科學的配置資源,既要有計劃的開發慈善資源,又要有目的的培育慈善資源,建立科學的、長效機制。我們募捐的主要做法是:①政府的直接支持和推動社會支持;②發揮企業責任和運用政策互利,建立合作伙伴關系;③尊重捐贈者定向捐贈、基金冠名和項目冠名與保證服務到位的協調統一;④創造品牌,提高社會捐贈、社會救助的影響力;⑤開展多方面、多層次、多樣性的快樂慈善活動;⑥宣傳和組織集中募捐與廣泛參與的經常性自覺捐贈相結合;⑦國內國際合作交流;⑧開辟募捐新渠道,建立委托募捐網絡新體制;⑨搞好善款安全增值與節約開支相結合;⑩開發慈善資產與創辦慈善公益產業。通過建立科學的、長效的募捐機制,實現每年募捐5000萬元善款和1000萬元物資的捐贈。
我會的“蓓蕾生命互助救援基金”是對傳統募捐機制的大膽改革、大膽創新,闖出了社會化募捐新機制。總會以陳玉松捐款160萬元認捐“蓓蕾生命救援基金”項目為試點,精心設計了“互助成長型基金”模式,引進準市場機制,推廣社會化募捐,使有限的項目基金不斷增值。該模式是群眾自愿的定向定額捐款,每份捐款人民幣100元整(自愿多捐贈者不受份數限制)。該模式的推廣使社會捐贈增加了許多新的含義,形成了一個目標、多個贏家的良性循環機制:其一,捐款者不僅助人,而且助己。捐款人可憑捐款收據獲得相應金額的免稅優惠,可指定一名0—18歲的優先救助權享有人,一旦優先救助權享有人患上本項目規定的五種大病之一時,就會像義務獻血者一樣得到優先救助,還可得到參與企業提供的各種饋贈、優惠價商品和服務折扣;其二,參與募捐和提供禮單的個人和企業都可得到減免所得稅的經濟實惠,參與企業通過向捐款人提供禮單,達到了對自己的商品和服務做軟廣告的宣傳目的,同時也樹立了良好的社會公益形象;其三,這種準市場化多贏機制形成了一種快樂募捐的氛圍,逐漸扭轉個別人對募捐的逆反心理;其四,這種規范的定向定額的填單式募捐,可以在任何社區、單位和具備條件的地方設點進行,從而使募捐邁出了社會化的一步。經過一年的探索和實踐,共救助了72名兒童的生命,而且該基金至今已實現增長31萬余元。為該項目的持續救助注入了資金。
在創新慈善產業上,我們制定了五年發展規劃,五年要實現一億元的慈善固定資產。一是與企業合作建設一定規模和檔次的老年文化社區,今年將起動二個小區,建筑面積約五萬平米;二是與政府建委合作,創建融農民工公寓,技能培訓、文化、教育、醫療等功能為一體的慈善教育培訓中心;三是推進慈善醫院及社區惠民門診部建設;四是推進慈善物資調劑中心的建設,并與基層愛心超市聯網,把捐贈物資(每年約一千萬左右)與救濟物資合理配置,發揮其最大作用。
(二)以創新理念,打造具有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品牌項目
在救助項目開發與啟動上,我們重視建立救助的服務機制,為持續救助注入了資金,做到效果、效率、效益的統一,努力打造具有社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品牌項目。我們的農民工援助項目被全國公益界稱道的開社會救助之先河的項目。這一項目創新了農民工援助方式,切實維護了“新市民”的權益。黨中央、國務院非常重視新農村的建設和農民工地位的提升,這是關系到國家快速發展和和諧社會建設的大事。在未來10年的時間內,全國將有兩億多農民進入到城鎮中來。全國現在已有1億2千多萬農民工走進城市,大連市僅建設口的農民工就有30多萬人,他們已經成為城市建設不可或缺的新市民。但是農民工也面臨著技能培訓、文化素質提高、社會權益和社會福利維護等諸多問題。作為慈善組織,我們應該從更廣闊的領域、更新更高的層次上來做好農民工援助問題。2005年6月,大連萬達集團出資500萬元設立了“農民工援助基金”,啟動了“農民工援助項目”。項目活動的實施很有生氣,對農民工的援助全面、具體、豐富、實在,受到全國公益界的關注。在對農民工的技能培訓援助方面,我們在積極擴大老項目的救助同時,不斷開發新項目服務。我會引入“匯豐銀行·再就業培訓項目”,與市建委幾所職業技術學校聯合開辦了農民工職業技術培訓班,對從事建筑行業的農民工進行建筑施工操作技能培訓。首期已為建筑行業的農民工舉辦了兩期培訓班,使355名鋼筋工和混凝土工獲得了市勞動保障局頒發的《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大連市首次實現了農民工持證上崗,大大增強了農民工的市場競爭能力,讓他們得以盡快融入到城市群體中。
除此而外,一年多來,我們先后向社會推出了十幾個品牌項目進行招募。如新型集團認捐的“農村醫療援助工程”,以每年出資200萬元(連續五年),幫助解決農村醫療條件差、人才困乏的狀況,幫助特困村鎮建立合作醫療制度等;“幫戰友基金”項目,旨在幫助老復轉軍人在生活上、醫療上、子女就業培訓等方面的困難救助。另外還有“僑胞援助基金”項目、“貧困母親救助”項目、“孤兒寄養關愛”項目、“少數民族助學基金”等,這些項目貼近社會發展的急需,貼近弱勢群體的急需,其影響力和幅射力很大,所以深受認捐者的認可和響應,同時得到受捐者的歡迎和贊揚。
(三)要創新有序的、高效的慈善救助服務體系。
慈善基金的救助服務公信力是慈善事業能力建設的生命線。慈善捐贈和慈善救助服務是一駕馬車上的兩個輪子,既要開發捐贈的物質資源,更要開發救助服務的人力資源。只有這樣,才能以科學發展觀去共鑄慈善事業。
要創新慈善事業,必須有一批創新人才。首先要優化組建好慈善社團組織的管理層,建立健全理事會、常務理事會、會長辦公會及執行機構秘書處。同時設立顧問委員會、咨詢委員會、捐贈物資評估委員會、法律顧問委員會、監事會等,我們吸收一批熱心慈善事業而又有影響力的離退休的老同志及專家、學者、企業家等,他們都以以義工參與慈善捐贈、服務和管理工作,向全體市民展示,“慈善公仆”的形象。慈善機關工作人員以優化選拔和合理配置尤為重要,我們實行社團編職招聘制和崗位責任制(定期進行考查考核)。同時在各縣(市)區設立代表機構(辦事處),形成全市慈善工作組織網絡。
慈善工作從募捐的實施到救助的實現,涉及面廣、內容繁多、事物俱細,而且要求服務水平、服務質量、工作效率要高,這樣一個大的系統工程,僅靠管理層和機關工作人員是承擔不起來的,必須發動全社會積極參與。在籌建大連市慈善總會伊始,我們就率先建立起義工組織,義工們以自己的技能、體能、智能和時間,無私奉獻于社會,開辟了“平民”慈善一個新平臺,從而形成了“有錢出錢”參與慈善,“有力出力”也可以參與慈善的全民慈善事業。義工隊伍異軍突起,為慈善工作的開展和慈善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有效的人力資源。目前我市已有義工隊伍一萬三千多人,他們沒有任何報酬,但卻全身心地投入慈善事業;他們分布在全市城鄉各縣(市)區、各單位,但卻能自律的形成嚴謹組織;他們來自不同崗位、不同行業、不同層次、不同年齡(最大年齡88歲,最小年齡6歲),但卻自主選擇、自愿結合、平等團結地參與救助和關愛行動。“愛心助學驛站”的義工們,幾年來他們行程八千多公里,足跡踏遍幾十個鄉鎮,把助學、助醫、助殘的一筆筆救助款落實到偏僻山區的390多個貧困家庭里。88歲的張貞慧老媽媽,不僅幾十年來主動自覺捐贈了十幾萬元的善款,而且常年堅持做義工,義務奉獻2000余小時,被大連唯一譽為“義務工作終身成就金星獎”,義工們成為慈善的使者,把慈善關愛的春雨撒向濱城大連的各個角落。譜寫著一篇又一篇善行義舉的動人詩篇,成為有序、高效開展慈善工作的可靠人力保證。
慈善事業是一項促進整個社會文明進步的崇高事業,也是一項人民大眾愿意參與的良心事業,慈善事業不分種族、國界、貧富背景所局限的人類共同擁有的事業。盡管我們的慈善工作起步較晚,但我們有悠久的傳統,有人文的深厚基礎,有廣泛的國際合作空間,中國的慈善公益事業一定會創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新路來,為中華民族的振興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