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在許多地方都能看到慈善組織與“福利彩票”聯合實施著成功且頗具社會影響力的慈善項目,看到不少慈善組織都與“福利彩票”有著密切的聯系與合作。
中國福利彩票起源于有獎募捐活動,是民政部門開展社會救助活動的一種特殊方式,是傳統的慈善性募捐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繼承和發展。“十五”期間,中國福利彩票共銷售1145億元,為國家籌集社會公益金400.75億元。其中近一半上交國家財政主要用于社會保障事業,其余主要用于“扶老、助殘、救孤、濟困”等社會福利事業。民政部留用的公益金主要用于“星光計劃”和“明天計劃”的實施,其中“星光計劃”共資助興建32000多個社區老年福利服務中心,“明天計劃”已為13000個殘疾孤兒實施了康復手術。
中國的福利彩票是怎樣出現的,它的出現對新中國慈善組織的創立慈善事業的發展有哪些影響呢?
我們中華民族歷來有著樂善好施的優良傳統,中國的慈善源遠流長。但新中國成立以后,直至八十年代,我國民間的慈善活動基本停止了。這期間,思想理論上對“慈善”基本上是否定的。那時候,中國的《辭源》、《辭海》、《現代漢語辭典》中沒有慈善家的詞條。九十年代初期出版的《中國大百科全書》中有相關的“慈善事業”的詞條,竟有這樣的釋義:慈善行為“帶有濃重的宗教和迷信,其目的是為了做好事求善報;慈善者通常把慈善事業看作是一種施舍……它只是對少數人的一種暫時的、消極的救助……”。1994年中華慈善總會成立以后的一段時間里,一些國家級的新聞媒體,也很少有“慈善”這兩個字出現。1998年創辦的《慈善》雜志,為“慈善”這個刊名也頗費了一番周折。
慈善、慈善事業在九十年代在我國被重新提起,重新引起人們的關注,中華慈善總會與一些省市慈善會相繼成立。這種現象與當時的經濟發展、社會環境的變化、人們認知的改變有著密切的關系。同時,與1986年在我國發行“中國社會福利有獎募捐卷”,即福利彩票也不無關系。應該說,福利彩票在中國的發行是中國慈善組織的創立,中國慈善事業的重新崛起的一個堅實的基礎,并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彩票,既是經濟現象,也是政治文化現象。在當時的情況下,能在中國發行福利彩票不能不說是一個大膽的前所未有的創舉。當時的國家民政部長崔乃夫是完成這一創舉最關鍵的人物。
了解民情、善于思考又有著淵博學識的崔乃夫對進入八十年代后,我國需要救濟、優撫的對象,對需要建立和改善的社會福利設施,有著透徹的了解。同時,他還清醒地看到,單靠國家財政的撥款,其中的許多難題都無法解決。崔乃夫一直苦苦思考著如何解決這個難題,如何為困難群體解決更多的實際問題。
1984年,崔乃夫與一位熱心中國民政事業的海外華人會談時坦言了自己的難處,這位人士提供了三條取財之道,一是搞賽馬賣馬票,二是增收筵席稅,三是搞彩票。崔乃夫的興奮點一下被彩票點中,由此,他指示開始彩票的可行性調查。
經過對中國歷史和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情況調查分析,崔乃夫發現,不論經濟發達還是欠發達國家,幾乎無一例外地以發行彩票的方式彌補國家財政對福利事業撥款的不足。然而,幾十年來一直被視為禁區的彩票能否被國人和國家領導接受呢?
1986年4月中旬,崔乃夫隨當時的國務院總理趙紫陽考察三峽地區。4月24日晚上,崔乃夫在神農架林區的一條小河邊散步,正好遇到迎面走來的總理。
總理問:“老崔,民政工作現在好搞不好搞?”
崔乃夫笑了笑說:“說好搞也好搞,說不好搞也不好搞。”
總理顯然對崔乃夫回答感興趣,接著問:“怎么講?”
崔乃夫回答說:“我們主要是為窮人辦事,可資金匱乏,一些社會福利事業很難發展。”
總理又問:“解決這方面問題你還需要增加多少錢?”
崔乃夫答:“每年大約20億。”
總理略作思考,說:“國家沒錢呀,你有什么辦法嗎?”
崔乃夫試探著問:“我們能不能搞點彩票,把閑散資金集中起來辦福利事業。”
崔乃夫或許也沒有想到,總理聽到這里很興奮,又詢問了許多有關彩票的具體問題,最后說:“我看這么搞沒什么問題,但要做好宣傳工作,好事情要辦好,不要引起大家的反感,特別是要聽聽民主人士的意見。”
三峽考察結束,在返回的專列上總理便及時召開了一個座談會,請崔乃夫將開展社會福利有獎募捐的想法向同行的人士作了介紹。
回京后,正值民政部有一個考察團將前往蘇聯和東歐,崔乃夫請他們調查并捎回了沿途能買到的所有彩票。
很快一份包括有彩票實物在內的關于蘇聯及東歐等國家發行彩票的詳細資料,送到了總理的辦公桌上。
1986年8月18日,民政部向國務院正式報送了《關于開展社會福利有獎募捐活動的請示》報告。報告中除陳述社會福利資金緊缺外,還分析了城鄉人民收入水平提高,儲蓄總額已達2500億元的有利條件;并提出每年發行10億元獎券,考慮人民的承受力,每張獎券面額不宜過大,一般以1元為好。每年的籌資將大部分留歸銷售地區發展社會福利;建議成立“中國社會福利有獎募捐委員會”,作為有獎募捐的發行法人,獨家發行。
1986年12月20日,國務院召開第128次常務會議,討論了民政部的報告。會議原則同意開展有獎募捐活動,肯定了這是一項有意義的活動。同時也客觀地指出了其有消極的一面,即容易助長人們的投機心理,因此,要從嚴控制,只限社會福利。并由民政部組織一個“社會福利有獎募捐委員會”負責,可以請一些知名人士參加。
為慎重起見,總理提出,此事再報請中央書記處審議。
1987年2月5日,中央書記處12屆第323次會議討論民政部的報告,也表示同意,會議決定事項通知中還明確指出:“除民政部門開展社會福利有獎募捐活動外,其他單位和個人一律不準搞類似有獎募捐活動。”中央書記處的意見,又報送了中央政治局常委,常委們均表示同意。
至此,“中國能否發行彩票”的問題,經過兩年的調研和一連串慎之又慎的醞釀、論證之后,終于在中國最高決策機關順利通過了。
1987年7月27日,新中國誕生后第一批800萬張面值一元的“中國社會福利有獎募捐卷”在河北,江蘇,浙江,上海等10個省市試點發行,從而揭開了新中國彩票史的第一頁,彩票作為改革開放的產物,進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 1993年10月和1994年5月,中國社會福利有獎募捐卷發行中心分別被國際彩票組織(INTERTOTO)接納為正式會員,并為了與國際接軌,民政部決定將福利有獎募捐券改名為“中國福利彩票”,起發行機構正式定名為“中國福利彩票發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