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出人意料地在巴立法委員會選舉中戰勝巴解主流派政黨法塔赫,成為巴第一大政黨。從選舉情況看,目前最具“人氣”、有望成為未來巴政府領導人的候選人主要有三個。
伊斯梅爾#8226;哈尼亞出生于加沙地帶的海灘難民營,現年46歲,1987年畢業于加沙伊斯蘭大學,獲阿拉伯文學學士學位。其間,他成為哈馬斯創始人亞辛的私人助手。20世紀90年代起,哈尼亞進入哈馬斯最高領導層。1998年,他出任亞辛辦公室主任,并擔當亞辛的軍事顧問。哈尼亞以作風務實而著稱,自1994年以來,他實際上扮演了哈馬斯和巴民族權力機構之間“聯絡官”的特殊角色,并成為亞辛親自任命的核心領導層——“五人指導委員會”成員之一。哈尼亞是“本土派”,長期在被占領土上從事對以斗爭,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哈尼亞被認為是哈馬斯相對溫和的領導人之一。在立法委選舉期間,哈尼亞公開宣揚“武裝與參政缺一不可”的政治理念,斷然拒絕了阿巴斯關于哈馬斯加入立法委后“必須解除武裝”的要求。他堅持認為“和談是巴解的任務,與民族權力機構沒有直接關系”,拒絕與以談判。在組建政府問題上,哈尼亞聲稱,將加強與法塔赫及其他派別的交流、對話、合作和協調,同時呼吁國際社會不要停止對巴經濟援助,強調哈馬斯保證將所有經援用于巴經濟建設和改善平民生活。
馬哈茂德#8226;扎哈爾出生在加沙,現年54歲,早年曾在埃及開羅學醫,后成為職業醫師和亞辛的私人醫生,并在加沙的伊斯蘭大學教書。他過去的公開身份是的發言人,實際上是哈馬斯“五人指導委員會”成員。自1990年以來,他一直擔任哈馬斯駐巴解的全權代表。2002年9月10日,以色列出動戰斗機轟炸了扎哈爾的住宅,他的兒子和保鏢被當場炸死,妻子和女兒受傷,扎哈爾腿部受傷。2004年4月,他接替了哈馬斯加沙地帶領導人蘭提斯的職位。
扎哈爾行事低調。在巴以問題上,他的立場相對溫和。2005年11月3日,扎哈爾表示,只要以停止襲擊巴武裝組織并釋放被關押的巴勒斯坦人,哈馬斯可以延續巴以即將于當年年底到期的臨時停火協議。在此次選舉前夕,他公開宣稱與以進行談判并非哈馬斯的“禁忌”,并表示可通過“第三方”與以方對話。
扎哈爾一直主張哈馬斯走政黨化道路。1月25日,在參加選舉投票時,他一改往日白色阿拉伯長袍或便裝的形象,身著西服,顯得格外莊重。
哈立德#8226;馬沙爾出生于巴勒斯坦約旦河西岸城市拉馬拉,現年50歲。1978年獲得科威特大學物理專業學士學位,并在當地任教。早在讀書期間,馬沙爾就表現出過人的政治才華和膽識,畢業后,他相繼在卡塔爾、約旦等阿拉伯國家從事政治活動。
馬沙爾是哈馬斯的“元老”之一。1987年哈馬斯成立時,他便是政治部成員。1991年海灣戰爭后,馬沙爾舉家從科威特遷往約旦首都安曼,并擔任哈馬斯駐約旦辦事處負責人。1996年,他出任哈馬斯政治部主任。1997年,以色列特工在安曼暗殺馬沙爾未遂,被約旦警方逮捕。為平息事態,以政府被迫釋放了包括亞辛在內的20多名巴勒斯坦人,馬沙爾的威望也因此大幅提升。1999年,馬沙爾被約旦驅逐出境,在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安營扎寨,并擔任哈馬斯政治派別領導人。2003年5月,迫于美國壓力,敘利亞政府關閉了哈馬斯在大馬士革的辦事處,以總理沙龍也不斷威脅要除掉馬沙爾等哈馬斯領導人。盡管如此,在亞辛遇刺后,馬沙爾仍被一致推舉為哈馬斯新領導人。
馬沙爾是強硬派代表。對內,他堅決反對阿拉法特的對以政策,認為只有抵抗才是巴勒斯坦人的惟一選擇,并公開聲稱:“哈馬斯有足夠的炸彈和勇士,讓自殺式爆炸事件持續20多年。我們最終會成為勝利者,因為敵人無法承受這樣巨大的損失。”與此同時,馬沙爾十分重視巴內部的統一。2002年11月,他代表哈馬斯赴開羅與巴自治政府進行停火談判,提出實現“兩步走戰略”。2004年9月,針對以方的單邊行動計劃,他呼吁巴各派為了民族利益統一立場。哈馬斯選舉獲勝后,他隨即表示哈馬斯準備與落敗的法塔赫結為“政治伙伴”。對外,他反對由美、歐、俄和聯合國等四方提出的中東和平“路線圖”計劃,認為該方案“沒有為巴勒斯坦人提供任何權利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