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早上,人民大會堂,葉篤正從國家主席胡錦濤手中接過一張碩大的獎牌,上寫“獎金500萬元”。會場掌聲雷動,這位91歲的老人立于臺上,表情安詳。
在2006年度全國科學技術(shù)大會上,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院士葉篤正獲得2005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
“獲得這個獎,只是我們大氣科學研究這出大戲的序幕。”面對前來祝賀的同事和學生,這位與中國第一份氣象記錄同齡的老人淡然而道,“我愿意和大家一起繼續(xù)演下去?!?/p>
道臺之子
1916年,葉篤正降生于天津一個前清道臺家中。這一年,中國有了第一份現(xiàn)代意義上的氣象記錄。
東亞區(qū)域氣候環(huán)境重點實驗室主任延曉冬在幫葉篤正整理材料時,發(fā)現(xiàn)葉幼年很多鮮為人知的故事。據(jù)他介紹,葉家共有15個子女,葉篤正排行老七。
“他有個外號,叫蔫七?!比~篤正的弟弟回憶,在兄弟幾人中,葉篤正不太活潑,但成績很好。
道臺父親不買新學堂的賬,認為《四書》《五經(jīng)》這些傳統(tǒng)的東西,是必須要學習的,因此在14歲考入南開中學之前,葉篤正和其他兄弟一樣,一直接受的是私塾教育。
在這種教育之下,葉家兄弟中出了好多科學文化名人,哥哥葉篤義是著名民主人士,民盟主要領(lǐng)導者、組織者之一。而另一位哥哥葉篤莊是著名學者,《物種起源》的中文譯者。
1935年,葉篤正考入清華大學,兩年后,在乒乓球臺邊結(jié)識了學長錢三強,在這位日后影響中國的核物理學家的勸說下,葉篤正放棄了自己喜愛的物理專業(yè),選擇了對國家更為實用的氣象學。
1945年,葉篤正前往美國,師從世界著名氣象和海洋學家羅斯貝。羅斯貝后來成為葉篤正持久的崇拜對象。
“就像你問我從葉老那里學到了什么我很難表述一樣,葉老也說不出來跟羅斯貝學到了什么具體的東西。”碩士博士都師從葉篤正的黃剛說。黃剛博士畢業(yè)后又留在大氣物理研究所,后來又在同一個實驗室,和葉篤正成為朝夕相見的同事。
黃剛分析,“葉老最受益的就是羅斯貝的治學精神,在中國,一般是老師講,學生聽,但是在國外,老師講的同時學生會經(jīng)常打斷老師,提出質(zhì)疑。羅斯貝重視事實,一切都從事實出發(fā),他總是朝前看,視野很闊,不是就事論事來討論一個具體的問題?!?/p>
這種治學方式后來也延續(xù)到了葉篤正身上。
曾采訪過葉篤正的一名電視臺記者回憶,有一次他來采訪一個學術(shù)討論會,本以為攝上幾分鐘就可以了,哪知葉篤正問起問題沒完沒了,還與做報告的學生爭論了起來,只好一路拍攝下去,“這也給我上了一堂生動的科學精神課。”
科研從自繪圖開始
“我只后悔過一次?!比~篤正說,在學成歸國的55年里,他只在“文革”中被停止工作時,才對當初回國的決定有過懷疑。
1949年,葉篤正結(jié)束在美國的學業(yè),他的博士論文引起了美國氣象界的關(guān)注,并借此獲得了一份年薪4300美元的工作,而當時,美國一個大學教授也只有5000美元。
但是葉篤正選擇了離開,他對導師羅斯貝說“我覺得新中國是有希望的,我想為自己的國家做點事。”羅斯貝被說動了,在他的幫助下,葉篤正重新恢復學生身份,經(jīng)過一年的等待,1950年10月,在新中國正在歡度第一個國慶日時,葉篤正與妻子馮慧登上一艘將在香港??康妮喆?,輾轉(zhuǎn)回到了中國。
回國后的葉篤正,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工作站主任,在西直門內(nèi)北魏胡同一座破舊的房子里開始了中國的氣象研究。整個氣象室10多個人,沒有一張像樣的天氣圖。
葉篤正曾向弟子們描述當時的工作狀況:“沒有圖,我們自己畫,第一張圖畫出來,是五百毫巴地面圖,相當于五公里左右高度的天氣圖,實驗室所有的人專門做了慶賀。”
在當時,天氣圖在國外是最普通的配件,做研究、做預報都要用,可中國沒有。他的很多學生都記得葉篤正指著掛在墻上的巨幅天氣圖所說的話,“中國的天氣預報要在物理、數(shù)學的基礎上建立起來,今后,天有不測風云的時代該在中國結(jié)束了。”
上世紀50年代初期,在兩次科考隊的數(shù)據(jù)基礎上,葉篤正首先發(fā)現(xiàn)了圍繞青藏高原的南支急流、北支急流及它們匯合成為北半球最強大的急流,嚴重影響著東亞天氣和氣候;他與國外氣候?qū)W家Flohn各自指出了青藏高原在夏季是大氣的一個巨大熱源,還首先指出青藏高原冬季是冷源。由于他的研究,國際上才接受了大地形熱力作用的概念,為青藏高原氣象學的建立奠定了科學基礎。
古稀之年另立山頭
1984年,幾位美國氣象學家專程來到中國,尋求葉篤正的支持。這一次合作的成果,被葉篤正認為是自己最大的貢獻。
當時,他已接近古稀之年,因開創(chuàng)了國內(nèi)大氣動力學的研究,已是世界上著名的氣象學家之一,但這一次,他又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另一領(lǐng)域,成為“全球變化”這個國際研究新領(lǐng)域在中國的開山鼻祖。
“全球變化”與今天許多人們耳熟能詳?shù)母拍钣嘘P(guān),比如溫室氣體,比如全球變暖。但是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人們還沒有意識到人類的活動可以導致氣候的變化。
“當我在中國提出這個課題以后,也有許多反對的意見。有一個院士就說,什么全球變化不全球變化的,關(guān)我們什么事,它要變就讓它變?nèi)ズ昧??!碑敃r,葉篤正為此經(jīng)受了不小的壓力。
“葉先生是在上世紀80年代初提出要加強氣候和氣候變化研究的。氣候研究原本不是他的本行,但他是我國最早提出這個問題的人。”葉篤正的學生李崇銀院士說。
在他的倡導下,1985年,中國氣候研究委員會成立,葉篤正任主席。李崇銀說,“這是我國氣候研究走上良好發(fā)展軌道的開端,也幾乎是與國際發(fā)展同步的。在國際上,‘世界氣候研究計劃(WCRP)’是1984年公布的?!?/p>
“舞臺學說”
1月11日,中科院大氣物理所305室,十多平方米的房間里擺了5張辦公桌。
葉篤正的辦公桌放在最里面,桌上雜亂地堆積著兩厚沓學術(shù)刊物,一個工作了10多年的老式臺燈還在繼續(xù)“服役”。
“除了沒有電腦,葉老的辦公桌沒什么特殊性?!比~篤正曾經(jīng)的學生后來的同事黃剛說。沒有電腦,是因為葉篤正的視力不好,看不清屏幕。
91歲的葉篤正,每周一、三、五的早上,會準時出現(xiàn)在辦公室上班。
“所里給葉老安排了一個單獨的辦公桌,可是葉老喜歡跟年輕人在一起,就把自己的辦公桌搬到我們辦公室。”黃剛說。
葉篤正從不認為自己是權(quán)威,總把自己的成績歸功于他人,他常常掛在嘴邊的就是“個人離不開群眾,榮譽歸于大家,要感謝舞臺,因為舞臺是大家給的;要感謝大家,因為單人唱不成戲,配角甚至更光彩……”
延曉冬給他的這句話起了一個很好的名字,叫“舞臺學說”。
2005年12月,學經(jīng)濟的丑潔明在葉篤正門下學習四年后,順利完成博士論文很多人都很吃驚,氣象學家為什么要招一個學經(jīng)濟的研究生,葉篤正的回答是,“我們是互相學習”。
“我常看見他們倆討論?!秉S剛說,他聽葉篤正說過,其實氣象跟經(jīng)濟、民生是聯(lián)系很緊密的,臺風可能造成多少的經(jīng)濟損失,自然災害后有多少的保險索賠,未來都是可以通過準確的量化來預報和減輕損失的。
“他使我們的視野打開,不再局限在一個領(lǐng)域內(nèi)搞研究,而是要打通所有自然科學甚至社會科學,在一個很宏觀很前瞻的視點上考慮問題,這是我跟他學到的最大的收獲?!背鬂嵜髡f。
在大氣物理研究所,所有的人都把葉篤正尊稱為葉老,葉篤正的秘書崔桂云說幾百個人的所里,80%的研究人員都是葉篤正的學生。
“作為晚輩,我們跟葉老在一起,從來不用擔心相處問題,他不會因為你資歷淺而不重視你,也不會因為你聲望高而輕信你。你可以輕松地跟他開玩笑,不同意他的觀點也可以直接跟他爭辯?!贝薰鹪普f。
曾經(jīng)有報紙報道葉篤正任何時候身上都會帶一個小本子,黃剛說,從年輕時葉老一直如此,這樣方便隨時記錄下自己的想法和問題。“他會在每次上班時跟我們分享他本子里的新想法和新信息,供我們參考,跟我們一起探討?!秉S剛說。
在黃剛看來,老師的閱讀面非常寬泛,他總是能夠迅速捕捉到其他領(lǐng)域可以借鑒或者銜接的方法,來運用到氣象研究?!八囊曇捌鸫a超前20年?!?/p>
大俠情結(jié)
最近兩年由于視力下降得很厲害,葉篤正再也看不了武俠小說了,這曾經(jīng)是他的一大愛好。這位老人一直是個金庸迷。
葉篤正自己的解釋是看武俠和工作有關(guān),“一來可以松懈一下腦子,二來也受啟發(fā),我特別欣賞武俠小說里頭的某些俠客,比如,你以為他已經(jīng)死了,卻忽然一下子又出來了,真是絕處逢生。做科研工作也常常如此,想了半天,覺得不行了,不行了,卻又柳暗花明,冒出靈感的火花?!?/p>
黃剛卻認為,這是因為老師一直有大俠情結(jié),在心里常會有普救天下眾生、為國為民的情懷,當科學家,每天鉆在實驗室,很少跟社會打交道,武俠小說正好給了老師一個釋放出口。
在生活中的葉篤正也很有“大俠”風范,雖年過九旬,走路依然風風火火。散步時,老伴與他只能各走各的,“他走得快,我走得慢,沒辦法。”老伴解釋。
兩位老人生活都非常簡樸,穿衣很普通,保姆做什么飯就吃什么飯。有的時候,保姆請假,同事們就看見葉篤正在街邊小販跟前買一塊錢兩個的大包子帶回家當午飯吃。
“葉老其實也很感性,他一直保持著兒童般的永不消竭的對事物的敏感和好奇心。”延曉冬說,這也是他在科學上不斷創(chuàng)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