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受海內外納蘭性德研究學者、專家關注的納蘭性德展覽館,于二十世紀末的一九九九年夏秋之交,最終坐落在北京海淀區上莊翠湖水鄉并對世人開放。納蘭性德展覽館的建成不僅為海內外提供了納蘭性德研究基地,也圓了承德納蘭性德研究學者、專家的一個夢。
納蘭性德本人,是康熙御前一等侍衛、著名詞人。其父武英殿大學士明珠以及其弟都察院左都御使、翰林院掌院學士揆敘與承德均有密切關系,納蘭性德于清康熙十六年直至康熙二十二年都曾陪同康熙北巡或木蘭秋狝到達過承德,納蘭性德所著《通志堂集》中的詩《古北口》、《月上海棠·中元塞外》、《臺城路·塞外七夕》等均描寫了承德風物。納蘭性德之父明珠在康熙十六年即升任為內閣大學士,康熙十九年索額圖被解職后,內閣實由明珠主政。據《康熙起居注》記載,康熙二十年四月二十二日未時,康熙記黃幄于達希喀布齊爾口北原野(現張三營附近)“酌設圍場”,明珠參與并主持其事。納蘭性德之弟揆敘在康熙《御制避暑山莊記》中曾為《御制避暑山莊詩》恭跤曰:“康熙五十一年六月、臣揆敘等恭注御制避暑山莊三十六景詩……自京師東北行,群峰會合,清流縈繞,至熱河而形勢融結,蔚然深秀。古稱西北山川多雄奇,東南多幽曲,茲地實兼美焉,蓋造化靈淑特鐘于此。前代威德不能遠孚。人跡罕至,皇上時巡過此,見而異之。念此地舊無人居,辟為離宮,無侵民田廬之害。又去京師至近,章奏朝發夕至,綜理萬機,與宮中無異……”
由于納蘭性德家族與承德結下了不解之緣,又由于納蘭性德本人對融合滿漢文化、增進民族團結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承德的滿族知名人士首開納蘭性德研究先河,早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期,承德的滿族知名人士布尼阿林、關闊、鐵男聯結北京的于岱巖、趙展等專家、學者多次聚會,研討納蘭性德的詞作,籌劃建立以承德為主的納蘭性德研究學術組織。
撥亂反正后的一九八五年,黨的民族政策感召全國各族人民,到處沐浴著民族文化的春風,在承德地委、行署的支持下。承德建立了納蘭性德研究會,由布尼阿林任會長。納蘭性德研究由承德發源。迅速擴展到北京、遼寧、內蒙等十幾個省市并在海外產生了一定影響,在剛剛開放的年代,對提高承德的知名度起到了很大作用。
近二十年來,承德從事納蘭性德研究的專家、學者在全國各類刊物發表研究論文二百六十六篇,取得顯著成果,如對納蘭性德之父明珠的生平、事跡和納蘭性德之母覺羅氏出身的考證,納蘭性德后代的行蹤,以及納蘭性德家族對承德避暑山莊肇建的作用等都有重要發掘。這些研究成果得到了海內外納蘭性德學術研究者的認可和欽佩,尤其一九九七年承德成功舉辦了海峽兩岸少數民族文學研討會,編輯了近二十篇的關于納蘭性德的研究論文。進一步豐富了承德納蘭性德研究的史料、史跡文庫,使得承德納蘭性德研究在海內外納蘭性德研究論壇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由于研究業務資金等方面的掣肘,承德納蘭性德研究會已不復存在,但是承德作為研究納蘭性德的發源地,對納蘭性德在為滿漢融合、民族團結卓著貢獻的發掘、整理,對海峽兩岸文化交流等方面付出的艱辛努力,對提高承德的知名度,確實取得了矚目的成就。我想,雖然納蘭性德研究會作為一個學術團體完成了它的史命,可是它在承德的歷史上必將留下難以磨滅的光點。
[責任編輯胡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