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讓我干活(某學生)
在學校,老師經常教育我們,要幫爸爸媽媽干家務活。可我的爸爸媽媽總是不讓我干。
比如,有一天吃完飯,爸爸要準備洗碗,我說讓我來洗。“什么,你要幫爸爸洗碗?萬一把碗打碎了,把手弄破了怎么辦?算了算了,還是我來洗吧!”爸爸沒同意。于是我走過去拿起拖把想拖地板,媽媽又叫起來:“你干嗎?快放下,誰要你拖地!別到時候地沒拖好,家里弄得一團糟。”媽媽又把我的拖把接過去了。
我承認,我干事情不一定有爸爸媽媽干得漂亮,可總得給我鍛煉的機會啊!
(有這個愿望非常好,再爭取爭取吧!)
給孩子失敗的機會(某家長)
小孩子喜歡嘗試做各種各樣的事情,家長就要適當地讓他去做,即使失敗了也沒關系。
在日常生活中,兒子經常想干這干那,只要對他的成長有益,我都允許。有一次,家里的鬧鐘壞了,我們要拿去修,兒子卻自告奮勇地說:“爸爸,我來修吧!”看兒子那興奮的表情,我不忍心打擊他的積極性,于是就同意了。
整整一天,兒子把鬧鐘擺弄過來,擺弄過去,拆得亂七八糟,最后不僅沒修好,而且連裝都裝不起來,鬧鐘徹底“報銷”了。這時候,兒子看著我,顯得不好意思。我開玩笑說:“修鐘的師傅,你辛苦啦!”
兒子雖然沒有修理好鬧鐘,但有了這樣失敗的經歷,一定對他有好處。
(希望更多的家長能夠知道,給孩子失敗的機會其實也非常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