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2006年汽車產業發展環境分析
1.宏觀經濟繼續向好,城鄉居民收入較快增長,消費需求有望進一步釋放
2006年我國經濟保持較快增長的有利因素較多,國民經濟有望繼續保持在8.7%左右的較快增長水平。2006年城鄉居民收入將繼續較快增長,中等收入階層消費能力將明顯提高。2006年個人所得稅工薪所得減除費用標準由800元提高到1600元、公務員工資結構調整等,將帶動城市工薪階層收入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挖掘他們發展型消費的潛力。2006年國家財政支出將更加注重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居民對未來預期不斷看好,消費需求將不斷釋放。2006年宏觀經濟的向好以及城鄉居民消費能力的提高,將對汽車市場特別是家用轎車主力市場構成強有力的支撐。
2.國內汽車產業仍處在成長期,增長潛力巨大
與國外成熟汽車市場比較,我國汽車工業目前仍處于成長期。從1991-2005年我國汽車產量和我國GDP的增長情況可以看出,我國汽車行業處于快速增長中,除1994-1998年的增速低于10%外,其他各年都取得了14%以上的增長幅度,而且從1991-2005年汽車行業總產值的增長速度均高于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增長率。
從汽車人均普及率來看,美國汽車普及率高達900多輛/千人,基本處于飽和狀態,近三年美國轎車總銷量持續負增長,但總量很大,在1700萬輛左右。我國目前千人擁有汽車僅8輛,汽車普及率還很低,據調查,中國目前在沿海地區有2.3億左右的現實或潛在用戶群體,而目前這一群體中真正擁有汽車的只占10%。2003年我國轎車銷售增長率達到創記錄的75%,2004年、2005年增長趨緩,但長期增長的趨勢不會改變,“十一五”期間汽車市場需求量和保有量仍將會持續增長。
3.各項行業規范性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
近幾年,隨著汽車市場的快速增長、汽車支柱性產業地位的確立,政府明顯加快了汽車行業各項規范性政策的研究和制訂,特別是2004年6月新《汽車產業政策》頒布實施后,圍繞該政策的各項配套政策陸續出臺。2005年,幾部廣受關注的政策如《構成整車特征的汽車零部件進口管理辦法》、《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汽車貿易政策》、《二手車流通管理辦法》和進口車落地完稅政策等相繼正式實施。另外,《道路車輛外廓尺寸、軸荷及質量限值》、《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制》等行業技術標準性措施也相繼推出。這些政策和措施分別從生產和流通領域對汽車行業做出了規范,有些短期內對市場可能會產生一些沖擊,但長遠來看,對加強我國汽車產業的整體競爭力,促進汽車交易市場健康有序的發展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4.油價高漲,短期內難以回落
2005年以來,國際油價在2004年連續攀高的基礎上繼續沖高上行。10月份,國際油價一度突破每桶70美元,目前仍在60美元的高位震蕩。與不斷攀升的國際油價相對應,2005年國內成品油市場價格連續幾次調升。
油價的快速上升加大了用車成本,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汽車特別是家庭用車的市場需求。從目前的形勢看,2006年的國際原油價格仍將保持在高位運行,快速回落的可能性較小。導致原油價格上漲的最主要因素是世界經濟增長,中國經濟的崛起,以及美元走弱。而各方面的預測顯示,今后兩年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依然保持較高速度增長,美元貶值預期依然存在,因此未來油價總體上仍將保持高位水平。
二、2006年汽車產業趨勢預測
1.車市將平穩增長,形勢好于05年
從以往的經驗來看,汽車需求主要受宏觀經濟和居民收入、汽車價格、產品可供性、支付方式、消費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宏觀經濟和居民收入作為長期影響因素,近幾年來持續保持較快增長,2006年這一趨勢也不會改變。產品可供性方面,在當前國內汽車車型產品已相對較為豐富的條件下,其對整體市場的影響作用已越來越弱,從05年下半年多款中高檔新車入市的情況來看,都未能對市場構成太大沖擊,過去那種由單一品牌新車上市大幅帶動市場需求的歷史已不復存在。從支付方式來看,消費信貸對汽車市場的影響很大,2004年5月份后轎車市場的急劇變冷,與當時宏觀調控措施下銀行車貸的突然收緊密切相關,但2006年銀行紛紛處在股份制改制的關鍵時期,期望銀行放松車貸希望不大;另外,汽車金融信貸盡管受到國家的鼓勵,但政策實施近兩年來,由于受國內信用體系缺乏的局限,業務拓展也相當緩慢,預計2006年形勢不會有大的改觀。價格方面,2006年價格下跌車型將主要集中在中高檔轎車市場,其他車型以穩定為主,汽車總體價格水平呈現穩中回落走勢。從05年下半年車市表現出的趨勢看,隨著較多新車型的推出,中高檔轎車價格已開始松動,受持續高油價以及消費稅改革的影響,2006年這一級別轎車的競爭將更為激烈,價格在05年下半年的基礎上還將出現約5%-10%的下跌。低排量微轎在持續的高油價背景下,2006年仍具有較強的需求支撐,加之經過近幾年較為充分的市場競爭,目前的價格已基本到位,因此進一步降價的可能性不大。客貨等商用車市場已相對較為成熟,2006年價格不會大起大落。總體來看,穩中回落的價格走勢將有利于2006年整體車市繼續沿著平穩增長的軌道運行。

2006年汽車消費環境改善將加快,有望促使汽車市場整體形勢強于05年。首先,中央對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高度重視,將加快限制小排量汽車發展政策的取消。其次,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繼續保持高投資,05年上半年全國用于公路交通建設方面的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3.1%,占全國固定資產總投資額的6.8%,快速發展的公路交通對汽車市場需求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特別是農村公路“村村通”工程將在2006年進入全面實施階段,這將大大釋放農村汽車消費市場,中小型客車和載貨車將在農村市場獲得廣闊空間。另外,《汽車貿易政策》、《汽車品牌銷售管理辦法》等05年開始公布實施的政策將在06年逐步落實,消費者權益將得到更為有效及時的保護,有利于增強購車熱情。
綜合來看,06年如果燃油稅改革不出臺,汽車市場總體需求將繼續保持相對平穩的增長,增速有望略高于05年。初步估計,06年汽車市場總體產銷規模將達到640萬輛左右,比05年增長約12%-13%,其中轎車產銷預計在300萬輛左右,增速基本與05年相當,客貨等商用車增速有所回升。如果燃油稅出臺,06年轎車市場需求增速預計將比05年有所下降,商用車受影響略小一些。
2.高油價推動汽車消費向經濟型、節能型方向轉變
2005年,國內成品油價格累計上漲逾30%。成品油價格快速上漲的直接原因是國際原油價格的持續上漲,背后深層的原因則是國內石油供求矛盾的日益突出。從06年來看,由于目前油價水平仍不足以抑制國內快速增長的消費需求勢頭,未來政策傾向將極有可能支持成品油價格的繼續上漲。
高油價將推動汽車消費和生產向經濟型、節能化方向轉變。汽車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雖然汽車消費的過快膨脹帶來了巨大的石油供應壓力,但汽車工業對相關產業的帶動作用十分巨大,通過限制汽車工業的發展來實現節能目標不可能是政府政策的最終取向。通過推行多方位的節能政策,從消費結構調整的角度鼓勵小排量汽車消費是較為合理可行的選擇。 新的汽車消費稅政策有望06年上半年出臺。消費稅調整后,對高油耗、大排量的SUV沖擊最大,而小排量經濟型轎車消費則將受到鼓勵。05年以來排量在1.5升以下、價格在5-10萬元的經濟型轎車市場呈現出良好的增長勢頭,排名前10名的企業中,以經濟型轎車為主的奇瑞汽車、吉利豪情、一汽夏利、上海華普和哈飛汽車等均榜上有名。預計06年這一勢頭將延續,并帶動汽車生產廠家加強在經濟型汽車市場的技術和資金投入。
3.結構調整大勢所趨,產業重組將進入新階段
從世界經驗來看,汽車行業是一個寡頭壟斷行業,目前世界\"6+3\"汽車大公司年產量總和占全球總產量超過80%,行業平均盈利水平3%-5%,規模效益明顯。商務部研究表明,從國際汽車產業發展現狀來看,年產銷100萬輛以下的汽車公司已經不能單獨存在,200萬輛規模的也面臨重組局面。反觀目前國內汽車行業結構,分散性、低規模、低水平的特點仍較為突出。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04年我國十大汽車廠家產量占全國汽車產量的83.90%,銷量占84.19%,而05年前三季度,前十大汽車廠家銷量占比不增反降到72.97%,這與國家整體的產業政策方向不符,也不利于產業規模效益的提升。06年,預計這一情況將得到相關部門和企業的重視,大型汽車集團在市場份額和效益下降的壓力下,將加快產業兼并和重組,國家通過一些政策引導,也將推動行業重組。05年初,長安集團完成了對江鈴集團的重組,目前一汽、上汽、南汽等也相繼傳出相關意向。總體而言,06年汽車品牌多元化與競爭格局的加速演變,以及政策的推動,將使汽車產業重組進入新的階段。
05年12月2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了05年度《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新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明確了汽車產業改革發展的方向是節能環保、自主品牌、結構優化。該《目錄》的出臺將對我國汽車產業的結構調整產生重大影響,新的市場競爭格局將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