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資料記載:1938年秋日本大舉進犯華中、華南,武漢等大中城市相繼淪陷,國民政府從南京撤退到重慶。日寇氣焰正熾,乘勢誘脅國民黨政府投降,并逼蔣介石下臺言和。國民黨中政會主席汪精衛等中央要員于12月初叛國投敵。在各黨派支持下蔣介石決心抗戰到底。日寇遂對后方大中城市實施轟炸。襲擊重慶的敵機每天達一百至兩百架次,而且白天黑夜不間斷,人員死傷多,市中區遭到嚴重毀壞。在此情況下,當局為長期抗戰及時安排后備戰略根據地,一旦重慶難保即將大本營遷移。于是蔣介石選中西昌,決定以西昌為預備行都。
1938年底蔣介石即下令在西昌特設行轅,以統管基地建設。派其得力干將原重慶行營辦公廳中將副主任張篤倫為行轅主任。抽調拱衛陪都重慶的國府警衛軍第三十六師(由德國訓練裝備的三個師之一)來西昌防守。張于39年元月到達西昌。2月行轅開始工作。
西昌當時還是一個交通閉塞,經濟落后的邊陲小鎮。沒有電燈、電話,尤其是交通不便限制了它的發展。更難擔當戰略基地的重任。加之抗戰形勢險惡,需要加快基地建設。于是一些建設項目都不得不由蔣介石以親筆手令下達,并以軍法要求限期完成。
首先進行的工程是加速完成小廟機場擴建。工程由航空委員會設計,行轅具體實施。一萬多各族民工經過兩年奮戰,終于把一個小型臨時機場改造成當時后方最大的機場,可以起降各類大型飛機。機場擴建后成立了空軍第六站,進駐空軍機群。隨后又從廣西柳州遷來空軍第五修理廠為西康省境內最大的現代工廠,并向民航機開放。1942年以后這個機場成為美軍開辟的鴕峰航線唯一中途站,進駐美國空軍。這條自印度蘭姆迦經西昌至重慶的空運線,是抗戰后期中國對外交通的生命線。
修筑樂(山)西(昌)公路,是連接成渝,川中干線全長五百二十五公里,蔣介石限交通部長張嘉磁一年內完成。從四川、西康兩省征調十四萬民工來修路,犧牲一萬余人,在限期內完成任務通車。
在英國還未封鎖滇緬公路時,為托運援華戰略物資,分流車輛,蔣介石又令交通部搶修西昌到祥云(滇西)的“西(昌)祥(云)公路”,西祥路全長五百四十八公里,當時抽調六萬民工來修路,半年內全線修通。成為后方的運輸大動脈。至此,西昌在抗日戰爭中的戰略位置日益突出。
如國民黨中央廣播管理處,在西昌開設對外宣傳的西康廣播電臺,是當時后方僅有的兩座短波電臺之一(另一座在重慶)。
1939年春末,國民參政會駐會委員得知大本營國府遷西昌的決策后,為了解西昌具體情況。月末即在重慶組織考察團到西昌實地考察。參加考察的有職教社的黃炎培,青年黨李璜等二十多名知名參議員。他們考察完回重慶后給參政會的報告中為基地建設提了若干意見。參政會于川康建設期在西昌開設辦事處督導實施。
1939年冬,蔣介石手令財政部撥巨款在西昌修建房屋,為國府遷西昌做準備。工程由行轅四組(總務)承辦。地址選在西昌城東南十公里的瀘山、邛海之間的狹長地帶,現西昌五中至碧海大酒店108國道旁。將其命名為“新村特區”,并在四五醫院旁圍墻邊修有牌坊,上面寫“新村”兩字。從牌坊下面修一條一百多米的公路直通蔣介石特宅。所有房屋進行編號,瀘山腳下為一宅,最遠的現為碧海酒樓處為十八宅。
新村背山面水,環境優美,幾十棟造型別致的房屋分布在二十三公里范圍內,有自成系統的發供電、有線、無線電通話設施,以及醫療衛生、物資供應等機構。新村特區的修建工程是當時西昌最大的房建工程。參與施工的都是行轅從外地招來的技術高超的工匠。擔任特區警戒的起初是行轅特務營,后來是國府警衛軍一個加強團。新村特區行轅三組(特務)由管理處直接管理。
1942年2月新村特區工程全部竣工,樂西公路也全線搶修通車。國府行政院于3月初,立即組織各部會代表數十人從重慶乘汽車趕來西昌驗收并分配房屋。他們對外稱“行政院康昌考察團”,團長是行政院參事、原外交部黨務次長王家楨。驗收后各部會都在分得的房子外掛上各自的辦事處牌子。西昌由此更被國內外關注,日本侵略者也經常派飛機來偵察,后來又出動一個聯隊的飛機轟炸小廟機場。
這時日寇發動南進,從中國抽走大部分兵力,大陸敵我轉入相持階段。日寇一時無力進犯西南。國府也就不再急于搬遷西昌。新村房屋閑置,于是撥出部分房屋給川滇西路局使用。
1944年初日寇自廣西侵入貴州南部,重慶驚恐不安,國府重提遷西昌計劃。趕緊將空置的房屋進行裝修,添制辦公用品。但日寇在黔南被遏制,重慶穩定下來,遷西昌之事就又放在一邊了。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國向盟國宣布無條件投降,打亂了國府步伐,正當受降、接收、復員等等還都萬機待理,緊迫無比之時,蔣介石夫婦及其侍從室主任俞濟時、陳希曾等三十余人于9月27日分乘兩架飛機悄悄來到西昌,駐進新村特區。蔣介石第一次在這個基地向全國發號施令,指揮調動軍隊。
蔣介石來西昌后新任行政院長宋子文,陸軍總司令何應欽,軍政部長陳誠,成都行轅主任張群,昆明防守司令杜聿明,駐云南的一方面軍副總司令關麟征,空軍副司令王叔銘,軍統局長戴笠也先后來到西昌。西昌——重慶,西昌——昆明間軍政要員專機不絕于途。小城西昌頓時鬧熱了起來。10月5日蔣介石才乘機離開西昌回重慶。
1949年底蔣介石敗退臺灣前,還念念不忘西昌,宣布西昌為“大陸反共基地”。50年初又派參謀長顧祝同,政戰部長蔣經國等要員先后來西昌與胡宗南、賀國光策劃布防。50年3月27日西昌解放。西昌是蔣介石政權和軍隊在大陸最后復滅之地。
后來有關部門將新村特區所有房屋全部劃給西康技藝專科學校。西康技專后改為西昌技專。53年全國院系調整時將西昌技專撤消,成立西昌農業學校,一部分房屋調給其它學校,一部分房屋劃給解放軍陸軍三七醫院(現四五醫院)。蔣介石特宅成了醫院的幼兒園。現碧海酒樓附近的劃給新村道班和邛海漁場。一至十八宅房屋先后撤除并被改造成樓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