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市城北二十五公里處,有個古鎮叫禮州。那里建筑古老,名勝甚多,商賈云集,集市繁榮,一直就有“小香港”之稱,是游客探奇覽勝的好去處。我早就想去看看禮州的真面目。
初春的一天,我攜老伴并請老朋友老孫當向導,去禮州春游。春雨過后天晴氣爽,禮州壩子里桃花紅阡陌,柳葉綠渠邊,農家小院梨花雪白,雀燕飛舞。勞作的人們扛著鋤頭攆著牛羊正陸續從村口出來……一幅早來的春光圖盡收眼底。
老孫是地道的禮州人,涼山州府還在昭覺時我們就是好朋友。對人熱情的他在行車的路上就給我們講起了禮州鎮的來歷:
禮州歷史悠久,曾七朝置縣郡,五代設州鎮。據史書記載,禮州古稱蘇示縣(蘇祈、蘇祗、蘇祁)從漢至今,設治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元至元15年改置禮州。說到改名禮州,還有一段傳說。傳說當時朝庭一命官化裝成商賈到蘇示縣私訪,病死在蘇示,當地人不嫌棄他是外埠人,按當地習俗把他厚葬。朝庭知道這件事后,認為這兒的人雖地處邊陲,但“崇德尚禮”,從而賜名禮州。老孫見我有疑,賡即補充:“當然羅,必竟是傳說嘛!不過,經專家考古發掘,鎮境內有古城址三處,戰國至西漢的大石墓、土坑墓和上千件土陶文物,那是足以見證的”。
禮州是南絲綢之路上的一大驛站,到鎮一下車,我們就去尋蹤探跡。老孫說,由于歷史太久遠,除了北街原來的馬店及能見到留有馬蹄的街石外,只有到南北長街去尋古韻了。我們徜徉在南北長街上,見到寬十米、長約二里的街面全用堅硬的花麻石鋪成,平整又干凈,走在上面有種清爽的感覺。街道兩旁的房屋多是一樓一底的青瓦小樓,臨街面用雕花木板裝飾,樓底伸過街檐,成吊腳樓,小巧古樸,別具一格。底層多為商鋪,有酒肆、茶館、食店、商號等,商號的名稱有的寫在燈籠上,然后將燈籠吊掛在吊樓樓挑上,有的寫在小木牌上,掛在門楣上。不少商號還在柜臺上擺上蘭花,掛上鳥籠,門前擺著茶具和太師椅,顧客或飲酒談天,或品茗逗鳥,或坐椅小憩……濃郁古樸的民俗風情,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讓人淘醉,讓人留連忘返。游罷南北長街,不由勾起了我的遐想,經歷了那么多年代的老街,為什么還具有那么古樸的神韻和魅力,而北邊的新區,雖有用鋼筋水泥修建的商店和市場,也有現代的廣告招牌,但同井然有序的老街相比,顯得雜亂不堪,喧囂煩人。若是把這些建新區的錢花在古鎮的保護和利用上,或者把“現代”的管理好,使“古現”之間能協調,能相得益彰,那該有多好!
禮州古鎮共有七街八巷,街道井然有序,里巷幽深,古宅多,有些是市政府掛牌保護的民宅。這些古宅多建于清末民初,建筑特點多是天井連著天井的“串珠式”群體,而且風格迥異。在老孫的建議下,我們到益民南街的胡家大院尋幽訪靜。敲開古老的大門,迎面是道小天井,只有兩棵高高的老棕樹,似恭立迎客的迎賓小伙。垮過第二道門坎是一道天井,左右兩方是一樓一底的房間,正方是過廳,擺設著雕花的桌椅和箱柜。穿過過廳,是三天井,上方是堂屋,左右為四個房間,堂屋后面是后花園。恬淡雅靜的房舍,那砌工精湛的天井,后花園中古樹蔥蘢名花滿園,進去一番走馬觀花覺得不虛此行。出來時,再仔細一看,又有許多新收獲:一是過廳的柜子上放著一塊“客棧”匾牌,正面看似塊古董,背面一看原來是塑料泡沫做的,原來這院子曾作為拍攝影視時的外景地,那牌子是影視道具;二是二道門上的一副已經褪色的對聯,上聯是“母親歲歲多慶事更望團圓在來年”;下聯是“港澳回歸舉國歡一國兩制譜新篇”;橫批是“眾望歸一”。對聯把這個院落在臺灣的主人盼家人團圓,盼臺灣回歸祖國懷抱的心情表達得真切又深情。三是街面那道門沒有在正房的同一軸線上,而是在右側面,而正房軸線的對面是道照壁,這種布局很少有,因此它對我來說是個難解的迷。
老伴出外游覽,最喜歡去寺廟燒香拜佛,知道禮州古鎮原有寺廟十幾座,幾次催著去寺廟。北有孔府,南有文廟,我們慕名到了文昌宮。到文昌宮門前,只見文昌宮門上掛有兩塊牌子,一是市政府的文物保護牌,二是介紹紅軍長征住過此宮的牌。走進宮內,我們見到文昌宮規模不大,小巧玲瓏,不壯觀但有氣勢。從外觀看,房屋建造考究,多數柱、梁、吊檐、檐椽頭、門窗、門楣都施以雕飾,玲瓏剔透,令人目不暇接。門樓上的八根握桃,用浮雕雕的滾龍搶握活靈活現;正殿六扇門面上用浮雕、多層雕的“龍鳳呈樣”,“八仙過海”也是栩栩如生。宮內還有兩個花園,園中植有黃葛蘭、金梅花等,顯得稚拙沉郁,尤其是金梅花,花朵在深綠的枝葉中閃著金光。我的老伴很喜歡金梅花,她說此花泡水喝治喉炎特有效。
下午,我們帶著濃厚興致到了原來的祖師廟。到了門前,只見門楣上“西禪寺”三個金色大字赫然人目。垮人寺內,各殿均為新修,黃瓦朱檐,畫梁彩棟,金碧輝煌,宏麗精致。我們漫步在寺院的行道上,看見兩邊立著一排排寫有“流芳百世”的大理石碑,以及新鑄的座座鐵塔,碑和塔上密密麻麻刻滿了為修此寺捐了款,積了功德的人的名字。老孫說:“最后一殿是祖師殿和藏經樓,相傳楊祖師活著時曾在這里住過,死后的干肉身又被請回來放過,信奉的人特別多,所以寺里香火一直都很旺盛,特別是到了每年廟會時,有數以千計的人來趕會,而且要住下來,吃三天齋飯。”我們跨進祖師殿大門,看見正面是一尊高大的釋迦牟尼佛像,佛象右側是祖師像,他儀態端莊,活靈活現。老伴上前抽了一簽,主持解釋說此簽為三十六簽,是上簽。簽上說我倆一生事事順利,晚年幸福。老孫叫我也去抽一簽,看看倆人抽的是否一樣,到底靈驗不?我說:“我是無神論者,一輩子都毫無非分之念,退休后把清淡的日子過快樂就行了。要說許愿嘛,我愿古鎮禮州變得更美麗,這兒的人民更幸福。到時候,我會再來禮州還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