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家雖然有橋,卻不是江南特有的那一種橋。它只是普普通通、呆呆板板地從河這邊延伸到河對岸。它沒有清涼的青石鋪路,沒有詩意的拱橋那樣的曲度,也沒有圓圓大大的排水孔,只是一路平直到底。
有一天午后,我突然發現外婆背上架起了一座“拱橋”,把外婆壓得喘不過氣,整天頭擺得低低的,走路顫顫巍巍的。那是個陽光燦爛的午后,外婆正在打掃著自家的走廊。發現這個秘密后,我連忙跑去問外婆,外婆卻笑而不語。
直到10歲前,我一直被這個問題困擾。
現在我明白了,外婆是怎樣一座橋啊!她像橋一樣,用她瘦弱的肩膀背負起沉重的生活,像橋一樣,辛苦勞動一輩子卻默默無聞。
“搖啊搖,搖到外婆橋……”我聽著外婆唱的童謠,吃著外婆留給我的糖糕和栗子,傾聽外婆在我耳邊的絮絮叨叨,感受著這世上最真實的親情。
聽媽媽說,她小時候是不用勞作的,因為媽媽年紀最小。而外婆在外公出去種田的時間,做許多事。從早到晚,不僅做家務,還做了許多鞋底。有時帶著做好的成品、自家種的蔬菜去城里賣。
直到現在,外婆仍不肯去享受一下清閑的生活。
外婆是座橋,可橋上無字,也不曾記錄下她坎坷多磨的人生道路,但卻留下了她的責任。世上大多母親永遠是子孫的橋,似乎生命從來沒有屬于過自己。就像外婆,她用彎曲的脊背為孩子們搭起了一座走向幸福的生命之橋。
作者系浙江省義烏市繡湖中學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