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正式加入WTO,中國的企業競爭將發生質的飛躍。2002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時候,敏感的國外媒體曾經發出過如此的預言。如今已經經過了4年的時間,這種質的改變到底發生了嗎?到底質變改變的什么呢?答案讓很多人大吃一驚:中國企業的競爭已經進入了員工競爭的階段。
最近,一本由地震出版社出版的主要寫企業員工素質的圖書《培養員工精神》悄悄地在國內推出了。這是一本“做金牌員工”優秀企業內部培訓首選讀本。
這本書的主要章節分別是,認同:點燃工作熱情;參與:謀求集體燃燒;樂趣:舉著火把跳舞;尊重:都能盡興燃燒;目標:設定燃燒長度;寬容:允許點火失敗。
很多國內專業人士都認為,這本內容充實的書對國內的市場有很強的針對性。很有可能引爆國內“職場”圖書的新熱點。
回首我國改革開放的20年歷程,市場經濟從無到有,逐步形成了體系。企業也是從個體戶、公司、集團、發展到現在的股份公司,企業的發展經歷很多的階段。對于企業而言,曾經將“條子”、資金背景、領導人能力、產品、營銷等很多因素作為過企業競爭力的核心。
隨著我國企業的飛速發展,競爭的深化,許多非市場因素的壁壘漸漸的消除了。企業競爭從如何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逐步過渡到“以人為本”的階段。企業重金尋找管理者的消息屢屢見諸報紙,幾年前,某公司年薪10萬招聘高級技術工人的消息也曾經引起了不小的轟動。這一切都表明,人才已經成為了企業關注的核心。
中國出不了世界級的企業,關鍵在缺人,不是缺乏管理人員,而是缺乏高素質的員工。若干年前,當國人為中國何時能夠誕生世界500強企業而苦苦求索的時候,有人曾經一針見血地點出了問題癥結。
企業的成長、壯大是離不開員工的。只有員工的數量和質量不斷增長,企業才能不斷的壯大。而國內的員工,尤其是最基層的員工,往往不能迅速適應企業形勢,做出積極、主動的改變。大量工人下崗,企業卻找不到最基層的技術工人,這正是國內企業面臨的尷尬。這一方面是很多傳統習慣觀念等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國內缺乏對員工重要性的認同,缺乏研究員工發展的理論。
《培養員工精神》正是一本研究員工發展的著作。看看作者在書中的小標題:“干一行精一業”、“積極融入到團隊中”、“構建和諧人際關系”、“尊重領導,服從命令”、“別讓失敗捆住手腳”。正是這些精神,為中國的企業播下思想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