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關系歷來是中國家庭內部人際關系的一個難題。但如果你一直關注著各大論壇,就會發現這樣一篇“離經叛道”的帖子:“你(婆婆)只不過是我丈夫的母親,在結婚之前,你在我的生命中根本沒有任何意義。”“他(丈夫)孝順你是應該的,而我,要把我的孝心回饋給生我育我的父母。如果要我幫你做,那么你至少得閉上那張挑剔的嘴巴,因為我沒有欠你。”
它打破了幾千年來的婆媳相處模式,質疑了中國傳統的倫理觀念。以一種張揚的個性、無畏的勇氣挑戰著世俗的力量。當然,我們并不主張用這樣一種極端的方式去處理婆媳關系。中國畢竟是一個講究倫理和親情的國度,孝敬老人也是一種美德。但它的出現讓我們認識到,中國第一代的獨生女們,她們已經悄然長大,正面對著“妻子”的新角色,以及從“女兒”到“兒媳”的身份轉變。“多年的媳婦熬成婆”嗎?才不!她們標榜自由和獨立,自我意識強烈,對很多事情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決不盲從于長輩的家長權威,就如同帖子中的“媳婦”。
所以,本著“與時俱進”的理念,我們也應該重新調整對婆媳關系的定位與思考,畢竟,建立和諧的婆媳關系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一部分。
故事一:生還是不生,這是個問題
曉霞的父母都在大學里教書,思想格外開明,所以,她從小就特別獨立。也正是這股凡事特有主見的個性,讓晉寧對她一見鐘情進而展開了強烈的攻勢。晉寧大她4歲,個性穩重而處事老到。這種成熟是曉霞在同齡人身上找不到的,所以,她很快接受了晉寧的感情。
過春節的時候,兩人見于彼此的父母。雙方老人都很滿意,尤其是晉寧的爸媽,一直在為兒子的終身大事著急,終于見著點兒眉目了,對這個準兒媳,是怎么看怎么順眼。于是,開始催促他們趕快結婚。晉寧倒是沒有意見,曉霞卻堅決反對,因為她正在備考注冊會計師。沒辦法,晉寧的父母只好繼續做兒子的思想工作。
眼看著晉寧左右為難,曉霞只好和他達成協議:可以現在開始著手準備結婚,不過婚后曉霞要繼續復習考試。對此,婆婆頗不理解,一個女人,都結了婚了,還考什么會計師啊。不過,她還是決定尊重媳婦的選擇,沒有說什么,只是心里暗暗著急,兒子都30歲了,也該讓她抱孫子了。
由于注冊會計師要考好幾門,所以曉霞一考就是兩年。做婆婆的終于忍不住了,頻頻向兒子、媳婦暗示,該要孩子了。第一次聽到婆婆說這話,曉霞只當是說笑就過去了,可說的次數多了,就有些不耐煩了。她有自己的想法,她才28歲,晉寧也只有32歲,正是干事業的好時候,再說她的會計師證剛下來,正打算跳槽到一家更好的公司,怎么能為孩子分心呢。何況,如果沒有一定的經濟基礎,要孩子不是不負責任嗎?
為了避免和婆婆發生正面沖突,曉霞開始以工作忙為借口,減少了去婆家的次數,而這恰恰加深了婆婆對曉霞的不滿。在她的觀念里,女人應該以相夫教子為重,怎么能這么“沒正事兒”呢。有了這層偏見,她開始猜測是不是曉霞不誠心和兒子過啊,要不結婚的時候怎么百般推辭,現在又不要孩子……她越想越覺得有道理,便忍不住和兒子說起了自己的猜疑,弄得晉寧哭笑不得。只好解釋說是自己還不想要,卻沒想到弄巧成拙,反讓老人覺得兒子偏向媳婦,跟著她唬弄親娘。晉寧無奈,也開始逃避回家了。就這樣,婆婆和媳婦的積怨越來越深了。
見招拆招:對曉霞而言,單純的逃避問題是不可取的,與長輩心平氣和的溝通并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有什么想法都可以開誠布公地講給婆婆聽。從婆婆尊重她考證的選擇就可以看出,婆婆并不是一個不講道理的人,只要真誠地跟婆婆溝通,一定能得到她的諒解。同時,做婆婆的,也應該信任尊重自己的媳婦,不該無端猜疑。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利,不能因為是長輩就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人。這在習慣了獨立自主的獨生女們面前,是行不通的。
故事二:享受派和節約派的較量
丹彤從小就受盡了萬般寵愛,再加上家境殷實,所以,用她的話講是“特別注重生活質量”。可誰也沒有料到,她會看上毫不起眼的林冬。
來自農村的林冬生活樸素,總是泡在圖書館或是微機室研究他的電腦軟件。丹彤毫不掩飾對林冬的欣賞:這樣一個肯吃苦又上進的男生,將來必定大有出息。
丹彤的話沒有說錯,還是大三時,林冬就在一次全國性的比賽中得了獎。也正是這個時候,他們開始戀愛了。也許是因著丹彤的“知遇之恩”,林冬對她百依百頤,大學畢業后,丹彤不顧家人的勸說,毅然嫁給了林冬。
沒幾年的時間,林冬的事業便做得風生水起。丹彤心滿意足,安心地當起了準媽媽。誰知就在這時,鄉下傳來消息,林冬的父親過世了。林冬悲痛欲絕,匆忙趕回去奔喪,由于丹彤行動不便,林冬便獨自動身了。
一番忙碌后,林冬沒有征求丹彤的意見,便把母親接來了。丹彤有些措手不及。對于林冬的自作主張大為不滿,可一時又不好發作。想到孩子出生后也要有人照應,也就處之泰然了。
由于和婆婆還很生疏,所以平時婆媳兩個都是客客氣氣的。誰知道孩子出生后,兩個人的矛盾卻日益尖銳起來。
先是對孩子的態度。婆婆對孫子是極盡寵愛之能事。只要孫子哭一下,她都心疼得不行,恨不得做牛做馬哄他開心。對此,丹彤頗為不滿,小孩子這么寵著,只會越來越嬌慣。可她若是稍微有一點兒嚴厲,婆婆便馬上表示不滿。
最讓她不能忍受的是,婆婆對她生活方式的干預。
丹彤從小就是個“享受派”,在她看來.做家務簡直就是一件浪費時間的事。婆婆來以前,她和林冬都是在外邊吃飯,家里臟了便請鐘點工收拾一下。婆婆來以后,不僅擔當起了做飯的重任,還兼職了清潔工。那時丹彤還是孕婦,所以婆媳都覺得理所當然。可現在孩子出生了,婆婆整天忙著照料孩子,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做家務,丹彤又恢復了以前的傳統,這讓婆婆很是不滿:我都忙成這樣了,你就不能動手干點兒嗎?!對此,丹彤也是理直氣壯:我們一直就是這樣過來的,也沒什么不妥。
還有消費觀的問題,丹彤怎么也想不通,為什么要為了省一點點錢就要忍受一些質量差的東西而讓自己的生活質量大打折扣!婆婆呢,看到丹彤毫不算計的大把花錢就覺得心慌氣短、血壓升高。她就不理解,一樣的東西,丹彤為什么非得挑貴的買?!
真可謂是婆說婆有理,媳說媳有理。
見招拆招:生活觀念的差異是現今婆媳矛盾的一個主要誘因。對于品嘗過太多艱辛的老輩人來說,生活中充滿了變數,居安思危才是硬道理。而對沒經過什么大風大浪的年輕人而言,人活著就是為了享受生命,沒必要為了以后莫須有的變數委屈現在的自己。對此,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互相寬容和理解,因為這種差異完全是兩代人的經歷造成的。只要各自退一步,尊重各自的生活方式,就會海闊天空。
此外,在教育第三代的問題上,婆婆的經驗論和媳婦的科學為尊也容易產生沖突。其實孩子的成長不必過于教條,而且經驗和科學也不是水火不相容的對立面,完全可以發揮兩者之長。同時,做媳婦的要理解婆婆的隔代之情,做婆婆的也應時刻記住,自己只有疼愛孫輩的情分,而設有監護其成長的責任和義務。因此,對第三代的管教問題,還是應以其父母為主。
故事三:女權挑戰男權
如果說夫妻間性格互補是最佳的搭配模式,那么紅欣和汪洋絕對是模范夫妻的典范。個性大而化之的紅欣向來爭強好勝,電視臺的男記者們都沒有她這么有激情,哪里有新聞,她都是跑得最勤最快的一個。而大學畢業后留校任教的汪洋則是性格含蓄而內斂。
結婚后,汪洋的父母出錢給夫妻倆在離家很近的小區買了套房子,以便互相走動。誰知結婚沒幾天,婆媳間便鬧出了矛盾。
原來,汪父的老戰友從國外回來,給他帶了些特產,老兩口兒就商量著晚上給兒子和媳婦送點兒過去。結果到了兒子家才發現,兒子正莊自己煮面條,媳婦還沒回來。汪母的臉色頓時“晴轉多云”,汪洋解釋說電視臺最近在籌備一個特別節目,所以比較忙。可汪母還是埋怨起媳婦的“不務正業”來。
那晚回家后,汪母還不時打電話過來詢問媳婦回來沒有。結果快到10點鐘了,紅欣才疲憊不堪地回了家。正巧婆婆又一次打來電話,紅欣接了起來,沒想到婆婆劈頭就是一頓冷嘲熱諷,又累又餓的她一聽就火了,不由得有點兒口氣不善。婆媳大戰就此拉來了帷幕。
此后,汪母加大了“視察”的力度,她這才發現,原來家里大部分的家務都是兒子在做。對媳婦的不滿頓時膨脹起來,再見到紅欣的時候,便難免說一些做女人應該顧家不要心太野之類的話。沒辦法,汪洋只好避免在母親面前做家務,推說是紅欣做的,這適當緩和了汪母的情緒。可又引起了紅欣的不滿,因為在她的觀念里,女人所做的工作一點兒也不比男人輕松,憑什么兩個人共同的家,妻子就責無旁貸,丈夫就可以袖手旁觀呢?
出于對長輩的尊重,紅欣沒有和婆婆正面沖突,但她也沒有配合丈夫的行為。因為,她覺得這樣做就等于承認是自己錯了,或者說是變相承認了婆婆的錯誤“理論”。于是,她開始“明目張膽”地干工作不干家務,或當著婆婆的面有意無意地宣揚一些男女平等的理論。汪洋所做的努力付諸東流不說,婆媳矛盾也就此升級了……
見招拆招:近年來,女權運動的開展的確使男女平等的觀念深入人心,但這僅限于年輕一輩而言。對于相對保守的老一輩來說,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家庭模式依然神圣不可侵犯。于是衍生了這樣一個公式:自我意識強烈的獨生女媳婦+家庭觀念濃厚的婆婆=婆媳矛盾。
對此,我們的意見是:無論婆婆還是媳婦都應該轉變一下思維。對紅欣來說,能夠尊敬長輩是難能可貴的,不過這種尊重不能流于形式,而應發自內心。要讓婆婆接受你的想法,不要采取正面對抗的方式,盡量選用靈活的方法“曲線救國”;對婆婆而言,不要有“媳婦是別人的女兒”的想法,如果想要家庭和睦,就不能厚此薄彼。而且,只要夫妻之間相處得好,做婆婆的就不應過多插手,只要多理解小輩的生活方式,相信沒有什么矛盾是化解不了的。有句廣告詞說得很有道理: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新型婆媳須知
做人媳婦者:
如果你希望婆媳和諧,那么請注意:
1.對老人多一點兒寬容,將心比心,每個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做晚輩的要多為老人著想。要知道,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現在你怎么對老人,將來孩子就將怎么對你。
2.兒女與父母都會有代溝,何況是婆媳呢。就算不認同,也要尊重長輩的生活方式,避免正面沖突。要贏得婆婆的心,就要付出比對自己親媽多得多的耐性和愛心。
3.不要把丈夫當作自己的“私有財產”,要知道,你有這么優秀的丈夫,和婆婆的辛勤栽培是分不開的。
4.從某種程度上講,婚姻意味著一定的責任。所以,適當改一改自己的小姐脾氣,與丈夫一起分擔家庭帶來的種種瑣碎,為所愛的人做一份愛心晚餐也是件幸福的事,不是嗎?
5.在教育子女時,無論你采用什么方法,都要盡量照顧到長輩的情緒。誰叫他們比你更溺愛孩子呢。
榜樣:《看了又看》里的銀珠。用自己的勤勞、善良和賢惠徹底征服了曾經討厭她的婆婆。
做人婆婆者:
1.避免以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面對媳婦,媳婦也是在父母的疼愛下長大的。同樣是做父母的,你也不希望自己的兒子在岳父母家受氣。
2.對媳婦,應該用對自家女兒的心態去面對。就算是為了讓媳婦對兒子好,也應該對媳婦好!
3.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同理,對待生活自理能力較差的媳婦,不可操之過急哦!
4.對于晚輩的財政問題,盡量不去干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能夠尊重晚輩的長輩才更讓人敬重。有些時候,糊涂就是福。
5.無論你多么不希望孫輩受委屈,都要記得媳婦也是為了自己的孩子好。你們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的一切”,有什么是不能心平氣和溝通的呢。
榜樣:《人魚小姐》里朱旺的奶奶。每次對媳婦有不滿,她都會提醒自己要寬容她、愛護她。
提醒身兼兒子和丈夫二職者:很多母親在兒子結婚后都會有一定程度的不適應。尤其是獨生于的你,有了嬌妻之后,是不是忽略了對母親的關懷,讓她感到失落了呢?不要讓你的愛失去平衡哦!
還有做人公公者:很奇怪,大多數家庭都在鬧“婆媳矛盾”而鮮有“公媳矛盾”,也許因為女人的天性使然吧。之所以把公公也扯進來,是因為,作為長輩,您要知道,如果婆媳之間有矛盾,即使是“婆婆”的錯,大多數晚輩也不能說什么,而您,肩負著穩定“婆婆”情緒的歷史使命。要知道,構建和諧婆媳關系是人皆有責的,更何況一家之主的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