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輝煌“十五”,我們迎來了更加充滿激情和希望的“十一五”。
解讀青島的“十一五”規劃,我們看到了這樣的總體目標:全國重點中心城市、世界知名特色城市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三件大事”建設成效更加卓著,高水平舉辦2008年奧帆賽,基本形成中國北方極具影響力的國際航運中心和區域性物流中心、服務中心、金融中心、高新技術產業中心的框架;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改革、政府職能轉變等改革任務基本完成;全面小康社會建設取得更大成就,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的基礎更加堅實牢固。“十一五”期間,青島市的綜合經濟實力將躍上新臺階,主要經濟指標位次前移。全市國民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3%左右,2010年達到4800億元左右;地方財政收入與國民經濟保持同步增長,發展質量明顯提高;經濟發展內源活力更加強勁,經濟發展模式加快轉變;產業結構高度化升級,現代制造業基地基本建成。形成新型大工業主導、現代服務業支撐、農業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的產業結構,2010年,三次產業比例為4:53:43,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45%;城市建設加快推進,城市服務功能更趨完備;社會事業和保障體系進一步發展完善,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大幅提高;民主法制建設得到加強,社會更加和諧穩定;節約型社會建設取得新突破,生態環境不斷優化。
在城市建設方面,青島市將按照優化整合、重點開發、限制開發的不同要求,對城市進行合理的功能定位,使區域發展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經濟內在分工聯系和城鄉發展基礎條件相適應,城市發展與城鎮布局、產業集聚和人口集中相協調,引導和促進青島市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逐步形成城市大框架布局體系,加快推進重點區域發展,進一步完善公共服務、公益設施、交通等城市基礎設施,加快舊城改造步伐,優化人居環境,方便居民出行。
隨著一批綜合性、高檔次、多業態、多功能、特色突出的商業中心的改造和建設,以及文化、體育、廣播電視事業的發展,“十一五”期間,青島市的居民消費環境將得到進一步改善,汽車、住房、旅游、休閑、文體娛樂等方面的消費比重將得到較大提高。
就市民關心的就業與社會保障制度、醫療和住房條件等熱點問題,“十一五”規劃也都給出了明確的目標。青島市將統籌促進城鄉就業,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推進醫療保險體制改革,加快發展公益性醫療衛生事業,全面實施“陽光救助工程”,大力發展慈善事業;擴大經濟適用房和中低價位普通商品住房建設規模,建立和完善廉租住房儲備、供應平臺及管理制度,加快發展房屋租賃市場,嚴格控制高檔住宅建設,健全房地產市場體系,規范和發展房屋中介、物業管理。
“十一五”期間,青島市將重視發展老齡事業和殘疾人事業,建立社會養老服務保障體系;加強各級殘疾人組織建設,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優惠政策;大力發展農村文化事業,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加強傳統農村改造,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改善農村居民生活質量。
“十一五”期間,青島將迎來2008年奧帆賽,為此,青島市將加快推進奧帆賽設施建設,實施科技奧運、生態奧運工程,實施奧運志愿者服務規劃,搞好奧運宣傳,強化人文奧運、科技奧運、綠色奧運理念,加大奧帆賽設施的賽后利用,以奧運促發展,使青島成為國際著名帆船賽事舉辦基地,帶動相關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