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人的光輝會被成見所遮蓋,那他大放光彩的蟄伏期能有多久?埃爾頓·布蘭德用他不屈不撓的成功經歷告訴我們:六年,不到七年之癢的預期,僅此而已。
看到眼前布蘭德的突然竄紅,我們不得不感慨一句老話的無比正確性,那就是所謂的“天道酬勤”。我們甚至不知道該給他一個什么樣的個人獎項來加冕他——“進步最快球員”?拜托,這個獎項本身就是帶有一點歧視性的。況且,布蘭德的起點實在是太高了。還是“最有價值球員”?很好,兩度“周最佳”和一次“月最佳”,照目前的勢頭來看,他的確是夠那個資格。如果這樣布蘭德還不能職業生涯第二次入選全明星陣容,就像喬丹不能被評進籃球名人堂那般天理難容。盡管西區的大前鋒向來巨星如云,但他至少該成為替補。
其實,一切接近偉大的癥候,早在2003年夏就開始了。當時熱隊閱人無數的“鐵血教父”帕特·萊利,以頂薪六年8420萬美元的代價準備搶標布蘭德。雖然快艇隊一度面臨陣中有七名自由球員“待價而沽”的窘境,奧拉沃坎迪、奧多姆、安德魯·米勒都是在當年出走的,但向以吝嗇聞名的老板多納德·斯特林,還是毫不猶豫地以對等價格留下布蘭德。這位杜克大學的“名牌”,也成為隊史上繼丹尼·曼寧后惟一能簽下長約的球員。
是的,布蘭德長期都被嚴重低估著,無論在杜克、“墊底牛”和“爛快艇”,都是被蒙塵了,甚至還被前公牛隊總經理克勞斯批評為“足可打十年的好球員,卻非可以鎮隊的偉大球員。”事實上,如果不是上賽季平均只差0.5個籃板,在近七個完整賽季內,他幾乎完成年年貢獻“兩雙”的偉業。
是的,讓我們仔細看看埃爾頓·布蘭德命運多舛的奮斗經歷吧——杜克大學在1997年招收了一批“超級新人”,而其中,布蘭德并非最炙手可熱者,名氣還遜于肖恩·巴蒂爾(灰熊),甚至還不如威廉姆·埃弗里(前森林狼隊首輪新秀)。但布蘭德僅花兩年時間,非但證明自己是同年級的最佳球員(榮獲1999年NCAA“年度最佳球員”),并在杜克校史上與學長丹尼·費里、格蘭特·希爾比肩齊名。而且若單論強力大前鋒位置,布蘭德也可能是杜克大學隊史上最強的NBA強力前鋒,超越丹尼·費里、克里斯特安·萊特納在NBA的表現。要不是布蘭德出道NBA先混公牛、后趟快艇身世悲慘,他的球星經歷本來不該如此坎坷。
難道不是嗎?來自NCAA名門杜克大學的布蘭德,在大學時期就是一頭兇悍的禁區猛獸。大一時雖然出賽機會不多,但平均就已有13.4分及7.3個籃板的表現;升上大二后,布蘭德更是繳出平均17.7分、9.8個籃板的亮麗成績單,并帶領杜克大學一路殺進總決賽。雖然杜克大學最后在總決賽中以三分之差不敵漢密爾頓所領軍的康涅迪格大學,但當年一口氣拿下《體育新聞》年度最佳大學球員、伍登獎(WoodenAward)、奈史密斯(Naismith Award)、《體育新聞》“全美第一隊”等殊榮的布蘭德,已證明自己絕非池中物。因此,他在大二賽季結束后,就毅然棄學直接挑戰NBA。
但即使在進入NBA,這種可惡的成見仍在延續。要知道,以布蘭德那樣粗粗壯壯、卻并不高大的身材,想要在NBA長人之林的禁區里混出名堂來絕非易事,但1999年以選秀狀元之姿入主公牛隊的布蘭德,卻再一次以實力改變眾人的看法。是的,布蘭德憑借著驚人的臂展,搭配矯健的步法、柔軟的投籃手感、絕佳的自信與一顆熱情的心,新秀賽季即繳出20.1分與10個籃板的佳作,與弗朗西斯同獲當年“年度最佳新秀”的肯定。雖然第二年布蘭德持續有20.1分與10.1個籃板的精彩演出,卻在2001年選秀會上被送至快艇,換來了泰森·錢德勒。
到此,成見繼續加劇。畢竟以前在禁區缺少大個子的東區,布蘭德或許還能張牙舞爪,但來到禁區盡是毒蛇猛獸的西區,布蘭德還能變出同樣的戲法嗎?但布蘭德再一次通過人們對他嚴苛的要求。在過去待在快艇隊的四年里,他的單季得分從未低于18·2,籃板也未少過9.7個,依舊貼近“20分與10個籃板”的高水準演出,實在很令人信服。
不過好戲還沒有完結。本賽季,隨著雄鹿和奇才隊開季后的曇花一現,似乎只有快艇隊依舊不動聲色地成為聯盟的灰姑娘。15勝10負,雖然他們不得不把太平洋賽區的頭把交椅讓給太陽隊,但他們;中擊的勢頭依然不減。可以想見,他們今年沖進季后賽的希望,絕非癡人說夢。
一切的崛起,布蘭德當然應該記首功一件。他進步了嗎?當然。面對本賽季數據全面瘋長的布蘭德(場均25,3分、10.6個籃板、2,73次蓋帽和2.5次助攻),栽在他手下的勇士隊主帥蒙哥馬利更敏銳地看到布蘭德打球風格的變化:“他今年移動迅速多了,也比以前更善于傳球了,而且他在對付身高超過自己的大個子時很有辦法,他真是太難對付了。”這就是布蘭德最了不起的地方。須知,成見雖惱人,但怨天尤人絕不是勇者的個性,別人不認可,自有你工夫不到之處,于是布蘭德選擇了在夏天苦練。“他每天訓練都格外刻苦”,快艇隊替補前鋒維爾考克斯說,“他總是頭一個來、最后一個走,所以他取得今天的成績理所當然。”
首先,布蘭德在比賽里中距離跳投上的長足進步,是最明顯的。這可能是布蘭德職業生涯中第一次頻繁拉到禁區外施射,54.1%的高命中率(NBA第五),令任何對手都不敢掉以輕心。這也許沒什么,但對于布蘭德,對于快艇隊來說,這樣的表現尤為重要。現在,布蘭德專門負責投中中距離投籃,而快艇隊的突破上籃作業空間洞開,像“老貓”莫布里、羅斯,加上馬吉特,還有艾文,當對方防守人必須拉出去防布蘭德時,他們就有足夠的空間沖進禁區并成功帶球上籃。而如果對方重點防突破,那么薩姆·卡塞爾、莫布里、麥卡蒂和羅斯,就可以在三分線外輕松投中三分。
事實上,布蘭德已將通過訓練獲得的快速移動,和中距離投籃結合起來。本來布蘭德的體型就一直不錯,現在他的體重下降了那么一點點,第一步的腳步移動快了那么一點點。實戰證明,這對他從三分線外推進,做投籃假動作,迫使防守人貼近很有幫助。今年布蘭德的中距離投籃和第一步的快速移動,很有鄧肯的風范。而在防守一端,布蘭德的快速移動也幫了大忙。因為他的速度以及他本身提高了一兩英寸的彈跳能力,再加上天生的長臂,均是對方突破的惡夢。本賽季,布蘭德的場均蓋帽也有大幅度進步,并且即便沒有蓋掉對手,也能造成對方失誤。
顯然,布蘭德的攻擊性點燃了快艇隊的進攻,使得快艇隊形成了多層次的進攻套路。但是就像魯本·帕特森堅持講的那樣,如果不持球,就不可能得分。薩姆·卡塞爾和主教練麥克·鄧利維的加盟解決了這個問題。從一開始,鄧利維就傾向于每一次進攻都讓布蘭德持球,實際上,只要布蘭德在場上,快艇隊基本上就是這么做的。
此外,布蘭德今年爆發的關鍵,就是得分后衛的加強,尤其是老兵薩姆·卡塞爾的加盟。卡塞爾非常清楚頻繁將球交到低位的重要性。他正是憑借將球交給低位的奧拉朱旺幫助火箭隊取得了兩次總冠軍。兩年前,也是他將球塞給內線的加內特,幫助森林狼隊成功闖入了西部決賽。因為卡塞爾知道,要想贏球,必須在內線給對手造成壓力。他也要求將球塞給內線的布蘭德,這與鄧利維不謀而合。
不過布蘭德也不是完美到沒有瑕疵。雖然像布蘭德這種球員,你根本不用擔心,每場比賽他都可以很固定地送出20分、10個籃板和2個蓋帽的成績。而且照眼下看來,快艇隊中較具有領導地位的當布蘭德莫屬。只是他那種高舉高打的攻擊方式,受限于身高。一到關鍵時刻,對手包夾一緊,發揮空間就變小,實在無法成為一個go-toguy。
但今年快艇隊能成為真正的強者嗎?未來的事情,現在誰都無法預期。但只要他們持續將球交給布蘭德,贏得太平洋賽區冠軍應該毫無問題,而且很有可能在季后賽中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