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個一家五口有四個患艾滋病、妻子已去世的漢子,他的遭遇,他的堅持,已成為河南文樓村的一個象征
電話剛一接通,馬深義就有些迫不及待地問:喂,你啥時候再過來一趟?
前幾天,記者專程去文樓村里找他,他不在家。鄰居說,馬深義進城了,現在買了個機動三輪,像是做起生意了。
“進城辦事,沒做啥生意。”馬深義說,問他辦啥事,他說“私事私事”,就再不說了。
2005年,對于馬深義(河南文樓村人,在賣血過程中感染了艾滋病。一家五口,只有一個孩子沒染上,妻子已因艾滋病去世。本刊2004年《中國抗艾英雄》專刊,曾大篇幅介紹他的故事)來說,生活沒有太多變化。
現在,患艾滋病的兩個孩子都在按時吃著藥,這是政府免費發放的。他們的身體,并沒有因為病情有太多的顯著變化。小兒子馬占槽還是喜歡天天跟在他屁股后面,蹲在地上哭嚷著要錢,三毛五毛的,然后歡天喜地地跑到代銷店里買零食。
二女兒馬榮上一年級了,學費是免除了,但是平時買個資料,買個寒、暑假作業本,還是要馬深義掏錢。“這孩子學習還不錯,得了兩次獎狀了。都在墻上貼著哩!”說這話的時候,馬深義語氣里顯露出一絲欣慰。
讓人稍微感覺到變化的是,家里今年新添了一個機動三輪車,二手的,花了馬深義1000多塊錢。他說,地里的活多,農忙時還得借人家的物件,沒有個機動三輪車不行。
今年秋忙的時候,雨水連連,他家種的苞谷(玉米),很多都在地里發霉了。政府每月給每個孩子補貼50塊錢,除了這些,這個家庭,并沒有多少經濟來源。
這個破爛的院落,幾乎每隔幾天都有人光顧,問他各種各樣的問題。對每個記者的問題,他都照實情回答。他還是像以前那樣平靜地生活著,秋收了,他下地勞動;想進城了,開著他的機動三輪車就去了;親戚朋友有翻新房子的,他也去幫上幾天忙。
記者問了很多問題之后,還問他,生活上有什么困難?需要什么幫助?他說沒有,不需要。后來,他偷偷地告訴說:其實他很想要,因為家里沒錢。
但猶豫半天,他還是沒有開口,“人家跟咱又不熟,也就是客氣一下,開口就跟人家要東西,我感覺很不好意思。” 說完,他嘿嘿地笑了。
地里的活都忙完了,村里有的人出去打工了,他沒有去,呆在家里,“其實我平時閑著的時候也很想做生意,但沒有本錢,家里還有這么一個攤子。根本離不開身!”
他從來不打麻將,沒有那個錢,兩個有病的孩子已經夠他操心的了。
馬深義依然喜歡蹲在門口的圍墻腳。秋天時,他去集市買了兩個小豬娃,這個冬天,那些發霉的玉米將成為它們的主食。
他說,出不了門,家里總要有個活錢吧。他計劃著,等豬長成了,賣了,自己再置買點農具,等著明年開春,小麥長起來,地里的活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