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即1945年6月26日),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即將取得完全勝利之際,來自50個國家的代表在美國舊金山簽署了《聯合國憲章》,同年10月24日,聯合國組織正式成立。
聯合國成立至今,共批準了60多項維持和平使命,這些使命有的已經完成,有的還沒有完成,比如聯合國批準的第一項使命是監督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穑ㄔ撌姑?1948年批準),這項使命至今仍在繼續。一般來說,每一個參與聯合國維和使命的人員都可以得到一枚聯合國勛章。
聯合國旗以藍色為底色,中間是白色的聯合國徽章,徽章圖案以兩根橄欖枝圍繞地球組成,所以聯合國勛章也以這個徽章圖案為主體。聯合國勛章為銅制,圓形,直徑為3.6cm,并配有不同彩色條紋的綬帶。聯合國每批準一次新的使命,都會設計一種新的綬帶,綬帶的顏色經常依據這項使命所在的地區特點而改變。比如1988年,聯合國伊朗伊拉克軍事觀察組(UNIIMOG)監督兩伊?;穑@次行動的勛章的綬帶中間為象征聯合國的藍色,左邊為伊朗國旗的綠、白、紅三色,右邊為伊拉克國旗的紅、白、黑三色;又如1991年, 聯合國伊拉克科威特觀察使命(UNIKOM)勛章的綬帶,中間很窄的一條為藍色,兩邊都是黃色,代表伊拉克與科威特地區的沙漠。
與綬帶的多種多樣形成鮮明對照的是,聯合國勛章的章體大多數都是一樣的。從1966年開始更是制定了章體標準化的規范,勛章正面,在會徽主體圖案的上面是“聯合國”的大寫英文縮寫“UN”,勛章背面是大寫的英文“IN THE SER VICE OF PEACE”,意思是“為和平服務”。但是有兩次使命的勛章與此不同。
第一種是“聯合國朝鮮勛章”,聯合國這次“維和使命”勛章就是為眾所周知的朝鮮戰爭而設計的。1950年,美國利用其在聯合國的影響,糾集了14個國家組成“聯合國軍”入侵朝鮮,這實際上是美國借和平之名,行戰爭之實。最終,“聯合國軍”被朝鮮人民軍和我中國人民志愿軍英勇擊敗。為了給士兵鼓勁,美國也專門為這次戰爭設計了勛章,還說這次戰爭是為了“維護聯合國憲章的原則”,因此勛章的綬帶為藍白相間,與聯合國會徽的色調一致。勛章正面的上方沒有 “UN”字樣,背面的文字也與通常的不同,寫的是“為保衛聯合國憲章的原則而服務”,同時為了照顧參戰的其他國家的情緒,這句話分別用11種語言表述,分別為英語、法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荷蘭語、希臘語、朝鮮語、土耳其語、菲律賓語、阿比西尼亞語和泰國語。而法語和西班牙語的還各有官方與非官方兩種版本,這樣“朝鮮勛章”總共有13種版本。給參戰人員配發哪一種版本,是看他本人使用哪一種語言,而不論他屬于哪個國家。例如菲律賓的士兵當中有講英語的,就仍然發給他英語版的勛章,而只有講菲律賓語的士兵才得到菲律賓語版的勛章。由于各國參戰人數相差懸殊,各種版本的數量也有很大區別,英語版的最多,共發行有276萬枚;其次是朝鮮語版的,有12.5萬枚;意大利語版的最少,只有135枚。在所有朝鮮勛章的版本中,土耳其語版的綬帶與眾不同,它的顏色以深紅色代替了其他版本的藍色,這是由于當時的土耳其和希臘長年為敵,這次雖然他們都參加了 “聯合國軍”,但是土耳其拒絕和希臘用相同顏色的綬帶。
另一種特殊的勛章叫做“聯合國緊急行動部隊勛章”,是為聯合國的第4次維和使命專門設計的。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軍隊10個旅分4路入侵西奈半島,向蘇伊士運河逼近,埃及軍隊進行頑強反擊。10月30日,英、法為了保障其在蘇伊士運河的利益,要求以埃雙方軍隊在12小時內從運河區撤出,否則將派兵干涉,但這一要求遭到拒絕。10月31日,英、法軍隊開始對埃及進行武裝干涉。埃及宣布與英、法斷交,埃軍主力撤出西奈,集中保衛運河區。11月1日,美國在聯大緊急大會上提出立即停戰的提案。2日,聯大以壓倒多數票通過這個提案。5日,英、法海軍陸戰隊在塞得港附近登陸,但在當地軍民的英勇抵抗下,侵略軍受阻。同日,蘇聯建議與美國共同出兵制止侵略,并向英、法發出最后通牒,聲稱“決心使用武力”恢復和平。英、法政府內外交困,6日宣布?;?。12月3日,英、法宣布從埃及撤軍,22日全部撤走。1957年3月8日,以色列從西奈半島撤軍,埃及取得收回蘇伊士運河主權斗爭的勝利。這種勛章的特殊之處是勛章正面上方以“UNEF”字樣代替了通常的“UN”字樣,其綬帶為中間部分以藍色代表聯合國,兩邊黃色區域代表西奈沙漠,黃色區域中間各有兩條深藍色豎條代表蘇伊士運河。
每枚聯合國勛章都另附有一枚長條形的略章,其顏色配制與綬帶完全相同。這是由于勛章的體積較大,如果一個軍人曾經榮獲多枚勛章(除了聯合國勛章外,他還可能獲得本國所頒發的勛章,一般也附有一枚略章),將這些勛章都配在胸前會顯得很累贅,這時他可以把勛章收起來,而只配戴略章。
編輯/鄭雙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