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用時興“理念”,是因為“理念是自在自為的真理,是概念和客觀性的絕對統一。”(黑格爾《小邏輯》)。真理具有相對性和時代特征,以前的真理,現在不一定仍然是真理,所以用“發展觀念”。
談“裝備量大”
長期以來,輕武器裝備有一種“限制品種、擴大數量”的研發觀念,結果使輕武器具有裝備量大、價格低廉的特點,從而使“裝備量大”成為輕武器的重要屬性和研發的基本前提。
“裝備量大”具有強烈的時代特征。當人們步入熱兵器時代時,裝備量最大的莫過于各類火槍,它們具有現代輕武器的典型特征。
1980年代冷戰結束前,地面作戰的主體戰爭形態賦予了步兵重要的使命和職責——與其他兵種協同,奪取和占領陣地以及扼守重要地域;步兵成為地面作戰的重要力量,人數多,輕武器裝備量大。加之戰爭動員的需要,輕武器儲備量也十分巨大。然而,伴隨戰爭形態的改變和部隊轉型建設,步兵的數量壓縮、作戰樣式改變,使得輕武器“裝備量大”的屬性正在發生逆轉。此外,“裝備量大”還具有相對性。與其他武器相比,輕武器在數量上占據絕對多數,但整個裝備訂購與儲備的相對比例卻正在減小,整體裝備價格遠不及其他裝備。
輕武器“裝備量大”,這種根深蒂固的觀念已經使輕武器發展變得緩慢。由于高新技術裝備研發初期往往需要高投入,致使輕武器行業不敢或很難涉足高新技術領域,許多頗具新意的設想甚至是產品因成本問題而 “不能大量裝備”,終止其研究和開發,造成輕武器行業停留在傳統技術和傳統裝備之中。無形之中,輕武器邁入高技術的門檻被抬得很高,許多適用的高新技術在輕武器上應用受阻;等到成本降至能“大量裝備”的可接受程度時,那些技術已經失去了“高新”的實質和內涵,致使輕武器發展缺乏競爭力。
如今,包含火力子系統的單兵綜合作戰系統,融入了許多先進技術,其成本和價格自然不是一支步槍所能比擬的!但就連經濟發達的美國,也有許多人對自己研發的“陸地勇士”提出價格昂貴、難以大量裝備的疑慮。
那么,現今輕武器還需大量裝備嗎?如何看待輕武器的技術進步與 “裝備量大”的關系?
談論“裝備量大”的時代特征和相對性,是為了客觀研究作戰需求,把握輕武器的發展取向,轉變輕武器的研發觀念,強化高新技術的融入。
輕武器裝備建設應該有一個開放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