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才學與諸葛亮差不多,水鏡先生勸他跟皇叔劉備干。徐庶投了劉備,出手不凡,指揮幾千人,第一仗就殺了曹操兩員戰將,第二仗消滅曹仁25000精兵,還巧奪戰略要地樊城。
曹操聽說徐庶是個人才,就想挖來。謀士出主意說,徐庶是個大孝子,只要把他母親接來,老太太一句話就成。徐母不干,有人就摹仿老太太的筆跡給徐庶去信,徐一見信就哭天抹淚的,非去曹營救母不可。徐庶剛走,水鏡先生來訪,斷定徐母必死。果然,徐庶一見母親,老太太大罵兒子沒出息,一點長進也沒有,連封假信都看不出,輕易就棄明投暗,真是個笨蛋,進屋就上吊了。
徐庶那么大的學問,兵書戰策、三十六計,滾瓜爛熟,為什么連這么點小伎倆都看不出,而山野閑人水鏡先生則一眼看透?這就叫做: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如果說徐庶因為孝心太重,淚眼模糊,一時分不清真假,那么赤壁大戰想不出脫身之計,就不好再推客觀原因。以周瑜、孔明、魯肅為主的聯軍智囊團,妙計一個接一個,曹操則一次次上當。最后聯軍又派出龐統獻連環計,讓曹操把所有的戰船都連起來,然后好一把火燒光。龐統憑三寸不爛之舌,竟然說動曹操,而且還略施小計溜之乎也。等龐統剛到江邊準備上船的時候,忽然一人抓住他,說你好大的膽子,黃蓋用苦肉計,闞澤下詐降書,你又來獻連環計,恨不得把這兒全燒光。你們這等毒計,只騙得了曹操,卻騙不了我。龐統頓時嚇得魂飛魄散,回頭一看卻樂了,原來是老朋友徐庶。鬧了半天,江東的這些計謀,曹營里的徐庶看得清清楚楚,可他恨曹操害死他娘,就一言不發,眼看著老曹倒霉不管。
龐統放心了,說你要是說破我的計策,江南八十一州的老百姓就都是你害的。徐庶說,叫我閉嘴可以,但你這大火一起,玉石俱焚,我怎么辦?龐統聽罷仰天大笑,你老兄那么大的學問,怎么會被這點小事給難住?徐庶堅持要他出個主意,龐統就在他耳邊小聲說了幾句,徐庶大喜。沒過幾天,曹營流傳出西北的馬騰要趁機襲擊曹操的后方,曹操忙召集謀士商量對策,徐庶就自告奮勇,提出由他去對付。徐庶就這樣逃過了赤壁大火。
你看徐庶先生,什么計策都瞞不過他,卻想不出為自己脫身的一條小計。這不是當局者迷是什么?其實也不只是徐庶,就是那位聰明過人的龐統,他后來給劉備當軍師進川,一路上招招妙計得手,卻在落鳳坡讓人家一個小埋伏給要了命。山路上要小心埋伏,這是個常識,何況諸葛亮已經來信暗示要當心,他卻懷疑人家怕他建功立業,因而大意冒進,也是一個當局者迷。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人們常說,要跳出圈外,也就是局外。不管是感情的圈、生活的圈,還是學術的圈、人事的圈,一旦跳出來,你才會有新的發現;陷在圈子里,絕頂聰明的人,也會變成大傻瓜。(齊有銘摘自《怪味品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