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土地遼闊,中國的天空上也一再出現過不明飛行物,中國應當有自己的UFO學家,中國也一定會有自己的UFO學家——這是我衷心的祝愿和期待。” ,這是—位老人在《飛碟探索》雜志1981年創刊號上留下的話語。25年后的今天,《飛碟探索》迎來了自己的25周年華誕,老人卻早已溘然辭世,他就是中國科幻小說的泰斗鄭文光先生。先生早在1954年就寫出了中國的第一篇科幻小說{從地球到火星,由此把幾千年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中國人的視線拉向了宇宙。在20世紀80年代初的中國第二次科幻浪潮中,他重返科幻文壇,發表了一系列優秀作品,并創作了中國科幻史上里程碑式的長篇小說《飛向人馬座》。作為新中國科幻文學的主要開拓者,先生在讀者心中享有極高的聲譽。他是世界科幻U、說協會(WSF)的會員,作品曾經被翻譯成英、法、德、日、捷克等多種文字。1998年,先生獲得中國科幻終身成就獎,他同時還是迄今唯一榮獲國際科幻獎的中國科幻作家。
與西方科幻異趣,這位一聽說新中國成立即從越南歸國的華僑,把注意力放在對共產主義社會的美好預言上。他說:“我的作品主要反映中國人民在實現現代化歷程中的歡樂、痛苦、愛情、挫折、勝利、斗爭……”
先生的作品影響了幾代人。有的人因此選擇了航天事業,如今就在神舟飛船的發射現場工作:還有一些人則畢生致力普及現代科學和倡導想象力,以消除幾千年封建文化殘留的愚昧和固步自封。
2003年6月17日,—代科幻宗師永遠地離開了我們。許多緬懷文章都特別提到,先生“始終是一個年輕人——有時甚至就是一個兒童。”
2006年,適逢《飛碟探索》雜志創刊25周年,我們節選鄭文光先生的作品《飛向人馬座》中的“和黑洞搏斗”,以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先生的崇敬與懷念。
《飛向人馬座》內容簡介
“東方”號飛船即將飛向火星,突然宇航基地遭到恐怖分子的偷襲。于是“東方”號意外地升上了天空,并以每秒4萬千米的速度向人馬座飛去。糟糕的是,飛船上載的是三個未經風雨的年輕人。更令人擔憂的是,飛船上的燃料就要用完了,這意味著他們將永遠離開地球,在宇宙空間一直流浪下去,直至貯藏的食物都消耗完畢……
星際云慢慢稀薄了,顯然已經到達它的邊緣。現在,不用中微子探測器,亞兵的望遠鏡就可以看到前半部天空上疏疏落落而又模模糊糊的星星。前面確實有一大片亮光——但沒有隨著距離的接近而增大,可見它的距離并不很近,這使得繼恩稍稍安心了些。
又過了一個月——現在“東方”號慢得多了,仿佛在星際云中耗費了不少精力,它的速度只有每秒22 300千米。繼來老是嘟囔道:“這只蝸牛!”但是,這只“蝸牛”終于擺脫了星際云。
除了向尾部望去,星際云還像一個遺留在記憶中的噩夢一樣,他們又看見了星光燦爛的天空。三個人就像會見久另,J的親人一樣,打開全部電視機屏幕,久久凝視壯麗的宇宙圖景。銀河正斜斜掠過前方。差不多就在飛船正前方,一條細細的溪流似的銀河突然加寬了,加粗了,當中有一團格外明亮、光彩奪目的東西。不錯,這正是中微子探測器里所看到的一大塊亮斑,它就像在睛夜中突然升起的一輪明亮的太陽。
原來,這是銀河系的核!
我們地球上看不見銀河系的核,因為它被暗星云擋住了。星系核!這是宇宙中最壯麗的奇景,成千萬、成億萬顆恒星密集在一起,發出強烈的光。固然,“東方”號離它還有3萬余光年遠,但是,它的光芒在電視屏幕上甚至可以照出三個宇宙旅行家的影子!
亞兵旋轉著(當然是通過遙控)他的望遠鏡,鏡筒對準了銀河系核。現在屏幕上看得十分清楚:星星密密麻麻、成團成團的,糾結在一起;星星和星星之間,還噴射出氣流,好像一些纖細的絲帶,緊緊地把這些星星裹纏著,而有些氣體已經選出銀河系核之外了。
亞兵被這幅圖景深深吸引住了,他沒有覺察繼恩正在招呼他。
“亞兵,”繼恩沉思地說,“你不覺得,這么明亮的銀河系核會產生極強的輻射嗎?”
“當然。”亞兵毫不思索地回答。
繼恩皺著眉頭說:“你能不能測量一下它的輻射壓?”
“為什么?”
“你忘了那年的超新星?”
“哦,是的!”亞兵撓著頭發,說道,“它會對我們的‘東方’號施加壓力!我馬上測量。”
“還要密切注意航向的變化。”
“哥哥,”繼來呼喚著,“你說,銀河系核是不是有極大的質量?”
“當然,它相當于一百多億個太陽的質量呢!”
“那么,它能不能吸引我們的宇宙飛船?”
“能——但是離得太遠,吸引力是很微弱的。引力是按距離的平方成比例地減少的哩。”
“銀河系核對我們的引力大一些呢,還是輻射的壓力大一些?”
繼恩沉思了一會兒,說:“是的,引力,使我們靠近;輻射壓,又把我們推開……”
這時,正好亞兵報告他的測量結果:“我們的航向已經向左偏離0.5°。”
“這就是輻射壓。”繼恩愉快地說。他的一個念頭被證實了。
“如果是這樣,”繼來又說,“輻射壓最終會把我們的方向轉180°?”
“那我們又得鉆到暗星云去嗎?”亞兵厭煩地說。
繼恩慢慢地回答道:
“輻射壓真能強大到這個地步嗎?我可要算一算再說。上次超新星的爆發也不過使我們的航向偏轉兩三度……”
“是的,”繼來也沉思起來了,“超新星爆發的輻射也許只及得上銀河系核輻射的幾千分、幾萬分之一,但是超新星要近得多。是嗎?”
但是繼恩的注意力很快就被轉移了。過不多久,亞兵又向他報告:“宇宙飛船已經偏轉了48’。”他立起來,又飄到望遠鏡頭對著的正前方。現在已經可以看出,銀河系核最明亮的地方略略偏向右前方了。但是,且慢!這兒為什么還有一顆亮星,一顆藍色的、非常非常亮的星星?它離開銀河系核星星最密集的地方約有一定是他們以前只注意銀河系核,而沒有注意到這顆非常近的星星了。
這一發現使繼恩的心怦怦跳動。他預感到,他的推測將要被證實——一顆十分鄰近銀河系核的恒星就要被發現了。他目不轉睛地瞅著。是的,這顆藍色的星星非常亮,也非常大。甚至可以說,它不是星星,而是一個小小的太陽。原先他們沒有發現,是因為它正好在銀河系核的亮背景上。而現在,由于“東方”號往前飛行,角度變化了,這個藍色的太陽就顯示出來了。而且也可以證明,這是一顆非常近的恒星。
繼恩一聲不吭,觀察著,記錄著,然后他又埋頭計算。
但是等他重新再觀察這顆藍色亮星的時候,發覺它的圓面變大了,而且……多奇怪啊!它根本不是圓形的。它向一邊伸了出去,就像一個梨子——有這種形狀的恒星嗎?
繼恩把望遠鏡再稍稍偏轉一下,又是一個新發現使他大大地震動了。哦,他看到了什么?一個小小的、閃閃發亮的圓環在飛快地轉動。圓環中央卻是黑漆漆的,看來什么東西也沒有。
是不是這個小小的圓環吸引了藍色的亮星,使它變形的呢?繼恩再一次把鏡筒對著藍星。果然,在這個梨子樣的恒星的尖端,正對著小圓環的方向,射出一支支亮閃閃的“箭”呢。
繼恩的臉突然變得灰白灰白,他整個身體劇烈地戰栗著。而亞兵和繼來被這一從來也沒有看見過的宇宙奇景吸引住了,一點兒也沒注意到繼恩是怎樣離開鏡頭屏幕的。繼恩艱難地喘著氣,吃力地劃動著機艙內的空氣向前移動。他分明感覺到一點點重力,因為身體經常不由得向前沖。他撲到儀表桌上,在那兒他讀到:
“加速度:4米/平方秒,瞬時速度:25720千米/秒。”
啊,是的,他有了新的發現,一個十分可怕的發現!
重力效應更明顯了。亞兵和繼來都離開了望遠鏡屏幕。他們開始注意到繼恩不尋常的舉動,只見繼恩急忙撲到自己的“書”箱里,翻撿著,找出一塊縮微晶體片,放在閱讀機下。閱讀機的屏幕上清清楚楚地顯示出這段文字:
在藍星和黑洞所組成的雙星系統中,強大的黑洞會從它巨大的同伴那里把物質吸引過來。那些物質非常熱,熱到足以成為等離子體——即完全電離了的原子和自由電子的混合物。這種等離子體在朝著黑洞做螺旋運動時,速度逐漸增大,形成一個吸積圓盤。在離黑洞約1萬千米的地方,從黑洞邊緣發出的X射線的壓力已足以抵消黑洞極強的引力,因此,等離子體粒子就形成一個輪胎狀的圓環,并在圓環中以接近同心圓的方式緩慢地做螺旋運動。但是,靠近圓盤中心平面的等離子體粒子則從輪胎體那里被向里吸,并且很快就被加速到接近于光速……
三個人默默地讀著,細細地咀嚼著這段話。
不需要說什么多余的話了。三個人都明白了。他們的面前正是這樣一個黑洞——一個和一顆巨大、灼熱的藍巨星組成雙星的黑洞,它現在正吸引著藍巨星的物質。而且,“東方”號的加速,也是由于黑洞的吸引。
黑洞,按照一些學者的說法,是某些恒星的末日、墳墓。繼恩不同意這種說法。他認為,恒星變為黑洞,并不意味著演化的終結,黑洞也是要發生變化的。可是怎么變化,他還不清楚。不過對于“東方”號來說,一旦落入黑洞,就真正是進了墳墓,他們今生今世休想再看見祖國、親人,甚至再也看不見星光燦爛的宇宙了。
難道他們就無可避免地葬身于這個暗無天日的世界了嗎?
恐怖,絕望,揪心的痛苦,無法駕馭自己命運的悲哀,一起壓在這三個青年的心上。尤其是,前不久收到的寧業中的電報給他們點燃的歡樂余波還沒有完全過去,這個對比尤其強烈。戲弄人的大自然啊……
邵繼恩絕不是一個輕易屈服的人。從很小的時候起,他就是一個鎮定、沉著而且頑強的孩子。的確如總指揮所說的,他就是第二個邵子安。而且他比邵予安年輕、生氣勃勃,也生活在不同的時代。從被拋到宇宙空間的第一天起,邵繼恩就擔當了獨立的領航人的角色。在一艘無法操縱的宇宙飛船上,他隨時和各種各樣的危險、意外、災難做斗爭。6年過去了,他在勇氣和學識上都大大成長了。當年的一個宇航預備學校的學生,如今已經掌握了多種的專業知識,而且學會了這門控制自己意志的藝術。在最初的驚惶和恐懼過后,他就像解方程式一樣頑強地思考著,如何邁過這道難關。
然而他就像一個赤手空拳的人,面對的是全副武裝的一整師軍隊。
他手上有什么呢?有十五套宇宙眼,每套宇宙眼里有一個小小的噴氣發動機,這是他僅有的一點點動力。而他面前呢?是人類還不大認識、從來不曾打過交道、甚至從來沒有看見過的黑洞——它強大的引力連光也逃不脫。看那巨大的藍巨星的物質是怎樣箭一樣地流向黑洞啊!難道小小的“東方”號倒能夠抗拒這么強大的引力嗎?
能夠抵抗引力的只有速度。當然,光也逃不脫——這是說在黑洞的表面。如果在遠處,比方說在1萬千米以外呢?
在離黑洞約1萬千米的地方,從黑洞邊緣發出的X射線的壓力已足以抵消黑洞極強的引力。
謝謝天,還有X射線這個同盟軍!
繼恩的眼睛牢牢地盯著閱讀機上的這一段話。他已經感覺到,加速度又增加了。而在望遠鏡的視野中,藍巨星和繞黑洞轉的圓環都越來越大——也就是黑洞越來越近了。
他看到了亞兵和繼來痛苦而絕望的眼睛。
應該行動了。他動手把宇宙服的一架架小噴氣發動機拿出來,這無言的榜樣使亞兵和繼來也這樣做。
“你想靠這些推進器抵抗黑洞的吸引嗎?”亞兵小聲問道。
繼恩搖搖頭,這是不現實的。他一點兒不知道該如何抵抗黑洞的引力。不過,手上有一點點動力,在嚴峻的現實面前,他就不再是一個束手無策的低能兒了。
他機械地把15個小發動機一個個搬到后艙去,亞兵和繼來也機械地照著干。現在行動已經不很自如了,引力的方向是正前方,他們向后走,要費不少力氣,但是還辦得到。他把發動機都放在排泄廢物的尾管口上,在那個尾管的開關和15個發動機的噴嘴上都連上電線,再一直通到駕駛艙,接到一個代號為0481的電子自動設備上。雖然,一切設備都是現成的,但是他也費了不少力氣。然后,他指點著電子自動設備上的朱紅色的銘牌。
“牢牢記住這個號碼。”他對亞兵和繼來說,“加速度增加得很大的時候,我們可能都會暈過去。你們中哪一個要是比我支持得更久,就努力在暈倒以前喊出這個數字,電子自動設備會打開尾管口,讓我們15個小噴氣發動機發動起來的。”
亞兵和繼來默默地點點頭。
“不要害怕,要到最后關頭才下指令。”他變得嚴厲了,“現在,躺在沙發上,牢牢捆好自己。”
亞兵和繼來瞅了他一眼,照辦了。
“加速度在增加,我們會感到越來越重的。”繼恩的口氣略略溫和了些,他為自己剛才的嚴厲腔調感到不好意思。畢竟,這兩個是6年來同生死、共患難的伙伴呀,何況又是在這么一個嚴峻的時刻!他決定再詳細解釋一下:“超重可能非常大,宇宙船的速度甚至會接近光速。”
“接近光速?”亞兵和繼來都感到非常驚訝。
繼恩指指閱讀器上仍然亮著的字。從沙發上看上去,不大清楚,但是繼恩已經把這段話背下來了:
“‘這種等離子體在朝著黑洞做螺旋運動時,速度逐漸增大’,還有,‘很快就被加速到接近于光速’……”
“那指的是等離子體!”繼來已經敢于反駁自己的哥哥了。 “這是我們唯一得救的辦法:隨著等離子體一起運動。”繼恩皺著眉頭說。 “但是,”亞兵反駁道,“等離子體非常熱,會熱到把我們的宇宙飛船完全熔化。”
“完全可能,”繼恩無情地斷言道,“我就是想利用我們的小小的噴氣推進器,稍稍加點速度,和等離子體保持一點點距離。”
“但是等離子體最后也還是要落到黑洞去的。”繼來又說。
“如果我們速度夠大,比方說在離黑洞1萬千米遠的地方;我們接近光速,就可以逃出去。”
繼恩又補充道:“應該再精確地測量一下航向,如果我們能夠離開黑洞有5萬千米,那就很好了。”
“我去測量。”亞兵在解身上的皮帶。
“來不及了。”繼恩制止他。但是十分敏捷的亞兵已經順著引力的方向竄到前面的望遠鏡屏幕上了。
“我們有可能獲得很大的速度,”繼恩又解釋道,“甚至接近光速。這是因為黑洞有強大的吸引力,吸引一切物體加速度前進。我們的‘東方’號會沿著螺旋形的軌道環繞它飛行,越飛越快,但也越飛越貼近它,最后才葬身于這個黑洞。如果在關鍵時刻我們能夠加速,哪怕只加速一點點兒,那么黑洞就不是我們的墳墓,而恰好變成一只巨大的加速器——就像我們加速高能粒子的回旋加速器一樣,自動為我們加速,直至把我們甩開為止。這樣,我們就得救了。 ”
“記住那個號碼;”繼恩再一次點頭示意,“要在關鍵時刻讓噴氣發動機點火。我們一點兒都不能浪費能量。記住啊!”
那邊,亞兵喊起來了:
“我們正在藍巨星與黑洞中間,離黑洞——不,離那個小圓弧的邊邊兒43'48''。”
“看看加速度多大了?”繼恩大聲問。
亞兵大聲回答:“我們的加速度是24米/平方米,瞬時速度每秒28200千米。”
“馬上回來!”繼恩喊道。
現在不需要望遠鏡,電視屏幕上也看得很清楚了。“小”圓環迅速變大,而且看得出它在以瘋狂的速度旋轉。藍巨星的物質已經像泉水一樣涌向黑洞,不過這不是輕盈的泉水,而是熾熱的物質流。的確,“東方”號駕駛艙里也感受到這份熱量了。
亞兵艱難地向回爬。超重使他費很大力氣才挪動一步,而且滿身是汗。他爬一步喘一口氣。繼來痛苦地看著這場景,動手解自己身上的皮帶——他想過去援助他,但是繼恩用強有力的手穩住他。即使沒有繼恩,他恐怕也爬不起來了,因為超重又大大增加了。
在電視屏幕上所展示的宇宙空間,一切都黯然失色,只有藍巨星刺目的光芒——它已經顯得有地球上看太陽那么大了,但是要比太陽亮得多,熱氣騰騰,光焰萬丈。那個繞黑洞轉的圓環也發出奪目的光芒。
駕駛艙內熱得像蒸籠一樣。
疲乏到了極點的亞兵,一只手剛剛搭上沙發扶手,繼恩立刻欠起身子,用盡平生力氣把他拉上沙發,并且馬上扣好皮帶。這時候,藍巨星已經在右舷迅速變大,遮擋了半個天空的視線,而一股強大的力量把整個宇宙飛船拋了起來。巨大的超重使得三個宇航員一下子失去了知覺。僅僅在失去知覺的半秒前,繼恩嘴里喊出那個魔術般的數字:
“0481! ”
“東方”號就在距離黑洞8萬千米的地方,瘋狂地轉起圈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