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未能出線,職業聯賽的烏煙瘴氣,使得中國足球歷史性地陷入了最低谷。在此情況下,作為中國足球根基的足球學校也在短時間內大面積萎縮。
據記者調查,目前陜西的足球學校與2003年以前比,已經不足五分之一,即使是還存在的學校,也都是在勉強維持。而記者在大量采訪了這些曾經或者現在還在經營足球的人士后,歸納出的一個核心問題是:花錢多,沒保障,沒前途。
從1998年到2003年期間,隨著中國足球虛假繁榮和陜西國力足球隊在西安創建的金牌球市,陜西足球環境也達到了歷史上的最好水平,不僅人氣高,而且實際參與足球事業的人或者單位也非常之多。在那期間,足球學校雨后春筍般地出現了,創辦足球學校成了非常賺錢的行業,當時比較大的足球學校如毛三虎足球學校、博愛足球學校、唐信足球學校等,幾乎逐年都在擴大學校的規模,但是短短兩三年的時間,大部分足球學校都因為難以為繼而關門或者倒閉,現在大一點的足球學校僅剩下博愛一家艱難地支撐著。而學校人數也從以前最多的五六百人,銳減到現在的一百多人。
足球方面的高投入,使學生家長望而生畏。記者采訪了幾家足校的收費情況,從表面上看,其收費還算合理,也不算是高收費或者亂收費,但是由于在足球方面的投入時間長,不可預測性強,一個家庭要供孩子到成人,投入之大,令家長咋舌。
以博愛足球為例,該學校占地五個畝,可以說是陜西最大的足球學校,該校招生范圍從小學到中學各個年齡階段的孩子。目前他們的收費情況是,一名小學生住宿費、學費和訓練費一個學期要向學校繳納3800元。學校的安排是早上和晚上上課,下午進行足球訓練。另外,學生在學校進行一日四餐,一個學期還要再繳納1500元。除此之外,還有體檢費、服裝費等相關費用。每年全國的足球學校都要集中到某地進行訓練或者比賽,除了足球學校會承擔很少一部分費用外,大部分費用,包括交通費,在外地的食宿費用都要由隊員本人支付,一個球隊集訓半個月一個月,又是好幾千元的支出。從家長的角度來說,如果不承擔這部分費用,顯然孩子就無法參加球隊的集訓。也就是說,幾乎所有的家長也不得不再掏錢讓孩子到外地訓練。
粗略地估算一下,一名孩子一年的投入至少應該在15000元,那么小學六年,加上中學三年、高中三年,總共12年的學習生涯中,其花費至少應該在18萬元。顯然家長投入了這么多才僅僅是高中畢業,孩子能不能成材,還是個未知數。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在記者采訪過程中,一名學生的母親說,現在要想讓孩子成材,如果沒有二三十萬元的灰色投入,孩子還是進不了職業隊,“進職業隊是孩子成材的唯一渠道,你進不了職業隊,你就沒法多打比賽,打不上比賽怎么進步?怎么有機會到更好的球隊踢球,而這些都需要高投入。”這名家長告訴記者,孩子踢球到了十五六歲的時候,如果踢球踢得不錯,就該到一些職業俱樂部踢球,但是你要想進職業隊,你就得先交錢,一年至少得五六萬,好一點得10萬。“投入這么大,你的孩子能進一隊那是最好,如果在這兩三年當中沒有特別之處,那孩子就會被退回來,等于你的錢也白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