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 鄉
我是一個沒有故鄉的人。確切地說,我是一個沒有歸屬感的人。我出生在浙江東部的一個叫后周的小村子,并在那里讀完了小學。之后來到了昆明,在這個不太冷的城市里,我遭遇到了一點寒意。因為我的過于蹩腳的土話遲遲融不進城市孩子的圈子,經常遭到他們的嘲諷與鄙視,因為我腳上那雙洗得發白的從農村穿過來的布鞋,下課時我不愿意離開座位,以避免遭到又一輪的奚落。看著同學們腳上亮锃锃的皮鞋,我有著深深的自卑。雖然沒過多久,父親為我買回一雙皮鞋,但我的自卑并沒有一雙皮鞋的到來而稍有減輕。相反,剛穿皮鞋的那幾天,因為習慣了布鞋的柔軟,我的腳掌與后跟都與皮鞋是顯得是如此地格格不入,以致弄得血肉模糊。但虛榮心占了上風,后來皮鞋的后跟都磨得看見腳底了,我也不愿脫下來。在穿上皮鞋后不久,我迅速地學會了一口純正的昆明話。
穿布鞋的與穿皮鞋的弄不到一起去,這道理我是在昆明搞懂的。后來,我又弄懂了不少東西,比如友誼,比如女人,有些東西直接影響到我現在的生活,我在昆明學會了抽煙、酗酒、打架,只要青春期可能發生的事情,在我身上基本上都過了一遍。在昆明,我漸漸地有了同學,朋友,以及幾次不成功的戀愛。
五年前我來到了北京,并在這里娶妻生子。可是在北京我沒有親人,我的親戚在浙江,我的父母在昆明。逢年過節,我不知遭自己是應該按照浙江農村的風俗,還是應該按照云南的風俗,抑或入鄉隨俗,過北京人的節日。今年春節,我哪兒都沒去,老婆回了娘家,我一個人呆在北京的家里,吃了一箱方便面,連樓都沒下。外面鞭炮聲震天響,可我心如死水,絲毫沒有要過一個節的欲望。一個沒有歸屬感的人,腳在空中飄著,踩不到土地。
浙江在我的心里,似乎只剩下回憶了。而昆明是多樣性的,在這個連花兒都能做成美食的城市里,我差一點兒就被弄得花了心。這里的女孩每天早晨要吃一碗米線的欲望,超過了要為你生一個孩子。我的幾位在昆明玩得不錯的朋友,他們從來沒有把我當成過昆明人,我只是過客。現在我每次回去,他們都把我當成外省來的客人,吃飯不用我掏錢。
回浙江有親戚請客,到云南有朋友買單,而他們又很少來北京。這幾年,我倒是花了他們不少銀子。掏錢的機會少,心里有時會有點愧疚。這幾年在北京,我背著老婆攢了點私房錢,如果有朋友來,我得認認真真請他們一回,在這個不是故鄉的城市里,當一回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