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蠶豆收獲之后,其莖稈基本上被用作燃料燒掉了或丟棄田間爛掉了。如果用來栽培草菇,則是一種僅次于棉籽殼的優質原料。筆者經多年生產實踐證明,用蠶豆秸稈栽培草菇,產量是稻麥草原料的2 ~ 3倍,可與棉籽殼相媲美,每100公斤原料可產鮮草菇40公斤左右,收入400余元。為了充分利用這一原料資源發展草菇生產,增加經濟收入,現將其栽培技術簡介如下:
1.原料處理。蠶豆脫粒后將其莖稈充分曬干,鋪在場地上用石磙或機械反復碾壓,使其破碎成5 ~ 10厘米的小段即可。
2.培養料配方。蠶豆秸稈80%,干牛糞粉10%,麥麩或米糠4%,油菜籽餅粉2%,過磷酸鈣2%,石膏粉2%。另加石灰粉5%(兌水拌料)調成pH值為9、含水量為65%的培養料。
3.建堆發酵。先將蠶豆秸稈用石灰水充分預濕,其他輔料與牛糞粉混合拌勻后,用500倍多菌靈藥液進行預濕處理,分別建堆覆膜24小時后再合堆發酵。建堆時,先鋪一層20厘米厚的蠶豆秸稈,其上撒一層混合輔料,如此重復堆成高寬各1米、長度不限的料堆。建堆時如水分不夠,可分層添加石灰水。堆完后,四周圍膜保濕發酵。
4.翻堆。當料溫上升到60℃后保持48小時即可翻堆。方法是將料堆上下內外的原料相互調換位置,以建堆時的同樣方式復堆。當料溫再次升高到60℃以上后保持24小時再次翻堆。前后共需翻堆3 ~ 4次,總發酵期7 ~ 8天。每次翻堆時均應檢查調整料內水分,需補水時補充石灰水。發酵結束后,料呈深褐色,松軟有彈性,無雜菌蟲害,無氨味和酸、臭等異味,料內有大量高溫白色放線菌,pH值為9、含水量65%為優質培養料。
5.播種發菌。采用“兩段栽培法”的宜選用24厘米×45厘米×0.04厘米的聚乙烯塑料袋裝料發菌,裝二層料播二層種,菌絲滿袋后脫袋覆發酵火燒土出菇,產量更高。采用大床廂栽的宜用波浪式栽培法鋪料播種,鋪二層料播二層種,料面覆蓋2厘米的營養土,覆膜發菌。
6.出菇管理。播種后料溫以控制在30℃左右為宜,約經7 ~ 8天菌絲滿料后即可出菇。當床面原基大量形成后,需將空氣相對濕度提高到90%,使原基順利發育膨大,待子實體長至蠶豆大小時,每天噴水3 ~ 4次,水溫應與自然氣溫相適應,不能直接噴井水或深層自來水,水溫太低易造成大量死菇。噴水后應適當通風,增加氧氣供應量,經3 ~ 4天即可采收。
7.采收。當子實體色澤由深變淺、菌幕緊包菌蓋或菌幕稍脫離菌柄時,應及時采收。采菇時可用小刀將菇平料面割下,也可用手捏住菌托部位左右旋轉后拔出,但千萬不可損傷培養料而導致小菇枯萎死亡,影響產量。因草菇生長在高溫季節,菇體生長發育快,為了確保商品質量,每天應采摘2 ~ 3次。正常情況下,共可采收3 ~ 4潮菇,生產周期30天左右。
(河北省棗強縣流常農科站 國文 郵編:05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