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振彪[湖南]
浣溪沙·罌粟花
紫白殷紅令目昏,坑人慣以“色”迷魂,花中妲己有芳名。謬種流傳成毒品,殘身奪命駭人聞,傾家覆國禍乾坤。
羅振彪,湖南長沙人,1937年生,長期從事教育工作。著有詩詞作品五百余首,發表于全國各地詩詞雜志。
“歌詩合為事而作”
聞之
中國的詩詞創作,一直有著優秀的現實主義傳統,或歌頌現實生活中的真善美,或揭露和鞭撻現實生活中的假丑惡,從而起到鼓舞人心、積極向上,或警戒世人,扶正祛邪的作用。唐代詩人白居易提倡“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就是詩歌創作中的現實主義主張。他寫的一些“諷刺詩”,都是現實主義的杰作。我們的詩人應該關注實現,關注民生,贊頌善與美,鞭笞惡與丑,充分發揮先進詩詞文化的社會功能。羅振彪的詞作《浣溪沙·罌粟花》較好地繼承了詩歌的現實主義傳統,起到了干預生活、抑制丑惡、警戒世人的積極作用。
上片三句,主要寫罌粟的表象:“紫白殷紅”喻其外貌之“美”也,美到可以“令目昏”矣;“以色坑人”喻其面目之“冶艷”也,艷到可以使人“迷魂”矣,“花中妲己”喻其名聲之大也,大到可以與歷史上的大美人同時也是歹毒婦的妲己比肩矣。這里,作者不僅形象地揭示了罌粟的表面特征,而且用“令目昏”、“坑人”、“有芳名”等字眼,寄托了自己厭惡的思想情感。
下片三句,進一步揭露了罌粟的本質和巨大危害性。誰都知道,罌粟是“鴉片”、“海洛因”等毒品的原材料,是危害人類健康、誘發犯罪影響社會安定的“謬種”,是當今全人類深惡痛絕的“禍害”。這里,作者用了“謬種流傳”、“殘身奪命”、“傾家覆國”等動人心魄的字眼,層層深入地揭示了罌粟的巨大危害性,從而引起人們的厭惡和高度警覺,遠離毒品,表達了詩人嫉惡如仇的感情。
值得玩味的是,作者寫罌粟花,似又不專在寫罌粟花,頗有點“意在言外”的寄托。是不是也有一點“借花喻人”的意思呢?在現實生活中,有的人看起來“紫白殷紅”,色彩鮮艷,漂漂亮亮,儼然正人君子,但其實是巧言令“色”之徒,專干那種以“色”“坑人”、“迷魂”之事。而當事者不察,信任有加,予以重用,致使“謬種流傳”,小而“殘身奪命”,大則“傾家覆國”。此種例子和教訓,古今中外,不是比比皆是嗎?
所以說,這首詞,又可以說是一篇耐人尋味的“諷刺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