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縣艾頭坪鄉黨委副書記、武裝部長周福坤,20多年來,以堅忍的毅力、無私的奉獻,在崎嶇的山路上留下了一名普通共產黨員的堅韌足跡;以精湛的技術、熱忱的服務,在人民群眾心目中樹起了一名農村基層干部的嶄新形象。群眾親切地稱他為“剪刀書記”。
1986年春,剛剛30出頭的周福坤調任艾頭坪鄉武裝部長。報到第二天,周福坤就匆匆下到村里摸民情。所見所聞讓這位年輕的鄉干部心中沉甸甸的:滿目荒山,幾畝薄田,村民缺衣少食,住房破舊。但周福坤沒有灰心,他從那連綿的荒坡上看到了艾頭坪的希望。經過一個多月的實地調查和深入思考,周福坤將一份關于大力開發種植經濟果木林的建議方案擺到了鄉黨委、鄉政府的辦公會議上。經過討論,鄉黨委、鄉政府采納了這個方案,并任命周福坤為全鄉山地開發的總指揮。
決定一經作出,周福坤立即帶領1000多名民兵一頭扎進了艾頭坪沉寂的荒山。經過半年的日夜奮戰,艾頭坪變了樣,近萬株橘苗栽上了荒山。與此同時,農民房前屋后也種上了柑橘、葡萄和板栗……然而,到了收獲的季節,現實卻給滿腔熱情的周福坤潑了一瓢冷水。由于農民不懂技術,管理不善,果樹雖然長起來了,但掛果不多。
周福坤左思右想,找出了問題的癥結:必須先下定決心幫助農民學好技術,掌握技術,用好技術,才能更好、更快地引導農民致富。然而,學技術要投入,鄉政府困難,沒有資金投入,周福坤自掏腰包,自費3000多元赴湖北、廣東、浙江學習先進技術。同時,周福坤還買來了有關果木栽培的書,訂了《落葉水果》、《農藥》等多種實用科技報刊,一篇篇地讀,一頁頁地啃,靠著一股拼勁,寫下了20多本、50多萬字的學習筆記。嫁接是果木栽培的一項重要技術,直接決定著水果的產量和質量。為了盡快掌握這門技術,周福坤讓母親和妻子幫他撿回來兩竹筐桃核,在自家責任田里先后育出1萬多棵桃樹苗。一有時間,他就拿這些桃樹枝條削個不停,連下村途中,嫁接刀也不離身。功夫不負有心人,周福坤靠勤學苦練,終于掌握了過硬的嫁接技術,并贏得了“芷江一絕”的美譽。群眾看在眼里,喜在心頭,紛紛請周福坤到家里傳授嫁接技術。周福坤背著一個黃書包,帶著嫁接刀和用于捆綁的薄膜條,穿著一雙解放鞋,走遍了艾頭坪的山山嶺嶺。這一走就沒有停過,周福坤將一手果樹嫁接的絕技毫不保留地無償教給了農民兄弟。一戶戶農民通過種植果樹,使貧瘠和荒蕪的山野變綠了,山里人也變富了,日子慢慢好起來,年人均純收入由1986年的230多元上升到2000年的近2000元。
僅為群眾嫁接果樹,周福坤就先后用壞了20余把果樹剪枝刀。全鄉2300多戶農家,幾乎都留下了他的足跡。他還為貧困農民無償提供果苗,培養了60多名科技能手。有一位村民賭博成癮,家徒四壁,孩子失學。周福坤知道后,專程去做工作,并送去了幾百株柑橘苗,幫他將橘苗栽上了山。幾個月后,這位村民舊病復發,又回到賭桌上,無心照料橘苗,山上滿是茅草,不見橘苗的影子。周福坤硬是將這位村民從牌桌上拖上了山,帶著他翻地、除草、殺蟲、施肥、剪枝,還幫他在橘樹間點播了花生、香瓜。看到周福坤彎腰弓背,手被草刺劃出一道道血痕,這位“賭桌老手”麻木的心感動了,他痛改惡習,把精力全部放在生產和柑橘的培育上,后來他家每年純收入達到7000多元。
曾經有人給周福坤算過一筆賬:他幫村民每嫁接一根果枝,如果按市場價收費0.30元,僅此一項收入,他至少可以得到10萬元。淳樸的農民親切地說:周福坤用一把剪刀,“剪”出了艾頭坪的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