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南大山褶皺之中
冬日的風輕輕撫過臉龐
腳下的壩美河靜靜流走
穿過900米三黑三亮的幽洞
便到了陶淵明的桃花源
眼前豁然開朗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參天的古榕樹雄立于村旁
河畔的鳳尾竹依依
田地里的油菜花黃燦燦
水白菜綠油油
水車吱吱鴨兒悠悠
桃花源的人們
或放牧于山野
或撿菜于田間
或浣衣于河里
或嬉戲于草坪
或圍坐于火塘邊
皆怡然自得
像端坐于幽洞里的陶公像
叮叮咚咚的牛鈴聲
由遠而近
放牛的老爹哼著小曲
尾隨牛兒踟躕前行
成為冬日壩美山水畫里的
點睛之筆
而我則站成了
壩美村旁的一棵桃樹
無題
明明知道詩歌不能當飯
偏偏天天要反復(fù)咀嚼
賈島“推”與“敲”的姿勢
被奉為經(jīng)典
效仿成為一種時尚
詩人力圖把每一首詩
都打磨光亮
夜色汩汩地流向時間的深處
詩人被某句詩
敲打得毫無倦意
窗外驀然傳來刺耳的電鋸聲
詩人拍案驚奇:沙發(fā)店老板
也有創(chuàng)作靈感
豪華餐廳 螢火明滅的酒吧
棄文經(jīng)商的哥們兒
摸摸詩人粗糙的T恤
發(fā)出裹夾著飽嗝的聲音
哈哈詩人值幾個錢
詩人無語他想
難道一切都必須用錢來衡量
獨白
像吃過臘肉火鍋后
只想喝水
我總是用詩歌解渴
或?qū)?或讀
營造或切入一種意境
同樣快樂或痛苦
一如球迷
切入喬丹姚明的拋物線
迷戀貝利范志毅的神腳
面對床頭柜上
泛黃和嶄新的詩集詩論
我不知道
是我啃書
還是書在啃我
面對陽光雨露
我不知道
是它點綴了歷史長河
還是歷史長河
滋育了它 面對的人和事物
大多了 我無法弄清
它們之間的關(guān)系
但有一點我十分清楚
無論如何也不能丟了
開啟詩歌之門的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