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棲霞區農民張家福,7年前因患肺部疾病到南京市胸科醫院接受治療,豈料在做右下肺切除手術時,醫生不慎切開了肺動脈;補肺動脈的時候,又不慎將右全肺切除;切右全肺的時候,又被醫生割破了食道。更為不幸的是,為了討回公道,張家福的醫療事故鑒定之路同樣一波三折,受盡煎熬。
咳嗽發熱住院,病沒治好卻帶來災難
1953年3月出生的張家福,是南京市棲霞區靖安鎮人,從事服裝設計,在附近小有名氣。1998年8月22日,身強力壯的他因胸悶、咳嗽、發燒,到村衛生室接受治療,由于病情較重,醫生建議他去權威的南京市胸科醫院診斷。
南京市胸科醫院經診斷,認定張家?;嫉氖侵夤軘U張、右下肺不張等肺部常見疾病。在醫院治療一個多月后,病情仍沒有明顯好轉,醫生建議他將右下肺切除,以達到治本之目的,因一心想看好病,張家福和家人商量了好幾次,最終同意手術。
醫院在確定為張家福做手術前也進行了研究,根據當時手術前的討論記錄可以看出,醫院為張家福所做的,也是右中下肺切除術。討論中,曾經有一位醫生提醒說,患者患病時間較長,可能會存在粘連嚴重的情況,術前要有思想準備,備案要充足,以防萬一。
這年的10月16日,張家福在家人的期盼中被推進了手術室,他和家人原以為,這樣一個肺切除手術對于高級別的胸科醫院來說,絕對不成問題,何況為其手術的趙某是胸外科副主任、一個專家級人物呢!豈料就是這個看似尋常的手術,卻一下子改變了張家福的命運,讓他跌入漫長的苦難深淵。
手術10天以后,張家福發生了嚴重的胸膜瘺,胃液以及食物逆流到食管,從瘺口流入已經被切除的右肺胸腔。為此,張家福又接受了第二次空腸造口手術,每次進食都通過人工把流質直接打入腸道,可即使這樣,兩個月過去了,食管的損傷仍然沒有愈合的跡象。
為了促進食道的生長愈合,1998年12月,趙主任在張家福的食道中植入了記憶金屬支架,以堵住漏口,不讓吃進去的東西倒流出來。按照規定,記憶金屬支架在人體里只能存放6個月,時間一到,必須取出來。
手術后兩個月,張家福還是不能吃飯,只能通過鼻腔輸入流質維持生存,而且時常出現呼吸困難,而別人做這種手術的完全和他不一樣。痛苦中的他納悶:“別人肺部手術以后很快就可以吃東西進補,我怎么只能從鼻子里輸流質,且呼吸這么困難呢?”
張家福幾次詢問趙主任自己到底是怎么回事,趙主任被問得有點不耐煩了,就干脆告訴他:“你食道通掉了,怎么吃東西?”“啊!我的食道怎么會通掉了呢?”張家福十分吃驚。趙主任回答說:“你自己發燒燒通了,懂了吧?!”
“發燒能把食道燒通?”張家福百思不得其解,他想看病歷弄個明白,可是自從手術以后,醫生就把他的病歷收了起來。病房里有病友給他出主意:“要不到,就盡快趁護士辦公室沒人時去偷,否則病歷一旦被改掉你永遠不可能知道真實情況!”
張家福聽從了病友的建議,這年12月的一個夜晚,張家福趁值班護士熟睡的機會,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總算在護士值班室偷到了自己的病歷。
回到病房,張家福關上房門,拉上窗簾,讓病友為他把好門,自己則躲在病房一角翻看。不看則已,一看就如同晴天霹靂。原來手術中醫生切破了他的動脈造成大出血,在修補肺動脈的時候,醫生切除了他的右全肺,而且由于食道粘連,食道也在手術中被割破了。
震驚之下,張家福安排兒子將病歷趕快拿去復印,他要用這個關鍵證據為自己討公道。
找醫院討說法,院方同意免去他今后治療費
張家福拿著復印的病歷去找醫院交涉,明知理虧,院方因此同意免收他以后的治療費用。盡管如此,張家福還是高興不起來,因為他本不該遭此厄運?;氖牵虑楸┞逗?,醫生護士還一本正經地批評他:“張家福啊張家福,我們醫院有四五十年的歷史了,還是第一次遇到偷病歷的,你的膽子可不得了啊,這是違反規定的,你知道嗎?”
先前張家福已經交了5萬多元的治療費用,既然醫院免收今后的治療費,他干脆作好了長期住院的思想準備,而事實上依照他的病情,也沒法岀院。
張家福越來越覺得那個金屬支架在折磨著他,另一名醫生為他做了檢查,發現支架內徑偏小,彈力不足。用鋇餐檢查,白色的鋇餐試液順著食道外壁向外滲,這說明問題很嚴重。張家福提出將支架取出更換,醫生答復:“誰給你安的,誰給你取,別人誰負得了這個責?”
不知是巧合還是什么原因,就在這個時候,趙主任已經遠赴國外學習心臟手術去了,留下張家福和他嗓子里那副叫人疼痛難忍的金屬支架,誰也不去管它。止痛片劑量一加再加,最終失去效力,張家福只好依靠打杜冷丁來抵制痛楚。
1999年底,趙主任“學成歸來”,而此時,張家福喉嚨里的金屬支架已經快滿一年了。他懇求趙主任趕快為自己取出支架。
趙主任和另一個醫生一道,用鐵鉤子伸進張家福的喉嚨鉤住支架,兩人想把支架硬拽岀來,可把躺在病床上的張家福都拽坐起來了,支架還是出不來,張家福痛得大汗淋漓,想叫娘又叫不出。事實上,由于支架存放過久,食道上新長出來的肉芽全部扣到支架的網狀金屬膜中,把支架完全包死,無法取出。
張家福不得不接受又一次手術——將食道完全切除,把整個胃提升到胸腔。
“現在我的胃就在胸口這里,連覺都不能睡,靠左邊睡,我的胃會壓著心臟,靠右邊睡,我的胃會壓著肺。平躺著睡,整個人就像一個瓶子不蓋蓋子,吃進去的東西會倒流出來。我只能靠在椅背上,坐著睡覺?!钡诙问中g后的張家?;境闪艘粋€廢人,體重從105斤下降到了74斤,只剩下一副骨架。
張家福一邊適應這種痛苦,一邊和醫院進行協商,指望能有一個說法,他幾次找到醫院的院長:“賠我5萬塊,我馬上回家?!笨舍t院斷然拒絕了他。
無助的張家福決定求助法律討說法。1999年3月,他一紙訴狀將南京市胸科醫院告上了南京市鼓樓區人民法院,要求醫院賠償他的損失。案件審理中,法院委托鼓樓區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委員會對張家福做醫療事故鑒定。同年6月1日,鑒定部門通知胸科醫院提供本案病例相關資料接受鑒定,可他們一直沒有提供,導致鑒定做不下去。
張家福想,沒有鑒定結論,這案子判起來就有難度,即使判了可能也實現不了自己的全部主張,2000年底,仍然留在醫院接受治療的他無奈決定撤訴。
在找醫院討說法次次受阻的情況下,張家福先后3次想到了死,幸虧都被妻子丁治鳳及時發現,才沒釀成悲劇。
2003年10月18日,醫院突然中斷了對張家福的治療,理由是他已拖欠醫藥費用10多萬元?!皼]有說法我死也要死在醫院里,現在就讓我出去做不到!”張家福鐵了心要和醫院較量到底。
醫療事故鑒定,一波三折耐人尋味
張家福決定繼續告南京市胸科醫院,但對方不配合做醫療事故鑒定怎么辦呢?張家福不停地找相關部門反映情況,但問題還是沒有什么進展,自從住進醫院至今,他已在醫院度過了1800多個日日夜夜。
2003年的一天,張家福去找法醫給他做傷殘鑒定,在南京醫科大學司法鑒定所,他有幸結識了胡志強。胡志強是該所的副主任法醫師,同時還在南京一家律師事務所兼職受理醫療案件。他開導張家福繼續告南京市胸科醫院,并表示愿意當他的訴訟代理人?!胺ㄡt懂法又懂醫,這樣的人代理自己的官司很合適呀”,他同意了。
2004年2月24日,張家福再次將南京市胸科醫院告上南京市鼓樓區人民法院,要求賠償各項損失497060元。案件審理中,被告醫院仍堅持認為自己的醫療行為不存在任何過錯,原告的損害后果是并發癥造成,要求駁回他的訴訟請求。
看來要打贏這場醫療官司,獲得人身損害賠償,至關重要的一點是要拿到醫療事故鑒定,看對方的行為是否構成醫療事故。
張家福接受胡志強的建議,向法院提出申請要求做醫療事故鑒定,法院依據原告的申請,于2004年5月21日委托南京市醫學會,對張家福的病例進行鑒定。因為新的《醫療事故處罰條例》已經實施,胸科醫院必須配合,否則將受到處罰。
同年7月14日,南京市醫學會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對張家福的爭議病例出具了鑒定意見書,鑒定分析認為:
對患者診斷明確,有手術指征,術式選擇及操作規范,治療符合原則。但在整個醫療過程中,醫方在病歷書寫及履行告知義務方面有欠缺。同時對病情的嚴重性、復雜性也存在估計不足的情況。
患者術中發生的食管損傷及術后發生的食管下段瘺屬于手術并發癥。并發癥發生后醫方進行了食管支架置放與取出、食管剝脫等積極的治療,措施得當,但有些措施值得商榷。
患者目前的狀況是自身疾病發展演變的結果,與醫方的醫療行為無直接因果關系。
鑒定的最終結論是:“本病例不屬于醫療事故”。
負責審理此案的審判長徐華,有著多年審理醫患糾紛案件的經驗,她在看了這個鑒定報告后感到很難辦,“有些措施值得商榷”到底是指什么措施?又為什么值得商榷?徐華認為不構成醫療事故不等于不存在過錯,如果依照這個鑒定結果判,被告還是要賠,但賠的數額與構成事故的賠償懸殊就大了。張家福及他的律師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他們對鑒定結論不服,提出了有理有據的質疑。
案件審理中,張家福又向法院申請更高級別的醫療事故鑒定,案件合議庭認為此案有必要重新鑒定。
2004年11月18日,法院委托江蘇省醫學會對張家福的病例重新進行鑒定。2005年1月19日,法院收到了江蘇省醫學會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寄來的鑒定報告,該報告的分析意見為:
對該患者的疾病診斷明確,有手術適應癥;
整個醫療過程符合治療原則;
由于肺部慢性化膿性炎癥、嚴重的胸膜增厚與粘連,使正常的解剖層次不清,導致手術誤傷食管。肺切除發生食管損傷是一種少見的并發癥,醫方在搶救中態度積極,措施得當,使病人基本康復;
醫方對食管損傷的處理缺乏詳細記載,對其嚴重性、復雜性認識不足,導致食管切除的后果。
綜上所述,南京市胸科醫院在醫療過程中尚不存在過錯行為。最終結論依然是“此病例不屬于醫療事故”。
張家福還是不服,但兩級鑒定都做了,不服又能怎么辦呢?胡志強律師告訴他:“還有一線希望,那就是中華醫學會,全國最高級別的醫學會,看他們會不會受理鑒定?!睆埣腋U业叫旆ü?,徐法官支持他試一試。
張家福通過其律師找到江蘇省衛生廳,要求通過衛生廳商請中華醫學會做醫療事故鑒定??紤]到此病例存在著很大的爭議,抱著對患者負責的態度,江蘇省衛生廳于2005年3月7日向中華醫學會發函,商請對張家福的病例做醫療事故鑒定。
中華醫學會在收到江蘇省衛生廳的商請函后,經過研究同意受理,但4天后情況又發生了變化。中華醫學會了解到張家福已通過訴訟程序解決糾紛,如此一來,依照規定,衛生廳作為醫療行政部門,則不能商請其做醫療事故鑒定,應由受理案件的法院向他們提出委托。
獲悉這一情況,張家福隨即找到徐華法官,請求法院委托中華醫學會為自己做醫療事故鑒定,徐法官當即向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司法鑒定處發請示函,中院又向省高院請示,三級法院一路綠燈,僅幾天的工夫便辦妥一切手續。4月23日,中華醫學會向法院回函,同意接受委托,對張家福做醫療事故鑒定。
鑒定是需要費用的,中華醫學會受理的鑒定費是8000多元,為了治病,張家福已一貧如洗,關鍵時刻兩個兒子為父分憂,他們借了12000元的高利貸,終于讓父親及其代理人按時赴京接受鑒定。
5月24日,中華醫學會的鑒定結果出來了,鑒定分析意見全文如下:
術前對手術難度和復雜性估計不足,對可能出現的意外防范不力;
術中操作情況不慎引起肺動脈干損傷后處置不當,造成右全肺切除;
術中分離肺粘連過程中損傷食管并非不可避免;
在胸腔嚴重污染情況下,行單純食管修補方法欠妥,造成修補后食管胸膜瘺、膿胸;
放置食管支架位置不當,食管胸膜瘺的問題未能解決,最終導致食管切除、食管胃頸部吻合術;
鑒于患者系右肺中下葉支氣管擴張感染伴肺不張,病程較長,手術有一定難度,但醫方的醫療過失行為違反了胸外科治療常規,與患者的損害結果有因果關系,故醫方應負主要責任。
鑒定結論:本事故爭議屬于二級丁等醫療事故,醫方應承擔主要責任。
張家福的一家為這個最高級別的鑒定結論感到欣慰,用他自己的話說,“有了這個結論,即使死也能瞑目了”。6月21日,張家福向法院遞交補充訴訟請求,將索賠標的增加到1238631.1元。
法院調解化解糾紛,張家福獲賠46萬
3份鑒定結論擺在了徐華法官的面前,到底采信哪一份鑒定結論呢?就鑒定本身而言,并不是 省級比市級的效力要高,也不是中華醫學會的效力一定就比省級、市級高。在法官面前,3份鑒定也就是3份證據,誰的證明力強、說服力強法官就會采信誰的。
徐華及她的合議庭成員反復對比3份鑒定結論,認為中華醫學會的鑒定報告在責任認定上較為明確,沒有含糊語言。
6月21日,法院公開開庭審理,張家福堅持自己的訴訟主張,并對被告醫院不負責的行為進行了譴責。而被告方面則堅持認為市和省兩級醫療鑒定是正確的,對中華醫學會的鑒定不完全認同,同時指責張家福是惡意訴訟,欠醫院巨額醫療費不還。
此次庭審兩個多小時后,通過合議庭做工作,原、被告雙方均表示出了同意調解的意向,但最后由于在賠償數額上一時達不成一致,且被告代理人又聯系不上醫院領導,致調解未能成功。
7月12日,鼓樓法院再次開庭調解此案,在法官的組織下,雙方通過三輪協商均作出了讓步,最后,被告南京市胸科醫院一次性賠償張家福46萬元,免去其16.98萬元住院費,雙方達成協議,長達7年的糾紛終于一次性了斷。
7月20日,張家福從徐華法官手中接過了面額為46萬元的現金支票,那一刻他止不住地流下了淚水。
如今的張家福依然是痛苦的,他的食管被切除,他永遠不可能正常吃飯和睡覺,他的胃就像是一個沒有蓋子的瓶子,稍微吃多一點、喝多一點,食物和水就會從嘴里溢出來,這種令人想都不敢想的日子,張家福還要一直承受下去。
張家福案引出話題,鑒定之痛何日不再
盡管張家福最終贏了官司,但每每想起這7年來所遭遇的各種痛苦,張家福怎么也笑不起來,尤其是想起前后4次做醫療事故鑒定的經歷,張家福總想哭,總覺得有太多的話要說。除去第一次鑒定醫院不配合外,他不明白,此后的同一個病例,怎么到了3家不同的醫療鑒定者那里,結果竟存在天地之差呢?
對于醫療事故鑒定,類似于張家福這樣存有疑惑的又何止少數呢!張家福一案通過當地媒體報道后,一下子引發了人們對醫療事故鑒定問題的異常關注。老百姓不懂醫學,但他們相信實例比較,張家福所持有的3份鑒定結論,無疑是醫療事故鑒定所遭遇的最為尷尬的事件之一,不讓人懷疑、不讓人聯想是不可能的。
2002年,新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頒布實施。條例規定,各省轄市醫學會、各省醫學會以及中華醫學會,是醫療事故鑒定的組織者,而且三級醫學會都是獨立的鑒定機構。擺脫了衛生行政部門的領導和干預,應該說對確保鑒定的公正性是有益的,況且條例要求各醫學會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建立專家庫,由當事人及鑒定部門當場抽簽確定鑒定專家,這比以往固定專家更具透明性。然而實踐證明,當事人、尤其是患者一方目前仍不認同這一看似公正、透明的操作方式。張家福一案,就更印證了人們對鑒定公正性的懷疑。
醫療事故鑒出率過低與醫患糾紛的大量出現,也是人們對鑒定公正性、權威性持懷疑態度的原因之一。南京市鼓樓區轄區內有大大小小的醫院近30家,僅三級甲等醫院就有5家,區法院年受理醫患糾紛案件在80件以上。這些案件通過醫療事故鑒定,結論構成醫療事故的尚不足4%,一些當事人對鑒定結論不服,但又無法推翻鑒定結論,如果每起案件都層層送省醫學會、中華醫學會鑒定,顯然不現實。
對鑒定結論有疑問,其實也可以通過法院開庭質證或庭審來解決問題,但這必須要鑒定專家出庭。法律規定,鑒定人應該出庭就自己的鑒定行為接受法官及案件當事人的質詢,但目前的現實是,沒有一個鑒定專家愿意出庭,南京是這樣,全國各地也是如此。因為鑒定人出庭非法律強制性規定,所以法院也沒有辦法。
采訪中筆者發現,作為法官,他們不愿意對張家福的3份鑒定結論作過多的評價,但亮出事實,公眾自然會作出合乎情理的評價。法官最大的希望在于:鑒定結論應該詳細明了,依據明確,不要含含糊糊。參與鑒定的專家應依法出庭,就自己的鑒定結論直面法庭詢問,化解當事人的疑慮。
南京市醫學會的相關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認為,對張家福的鑒定是很客觀、很公正的。這位負責人強調,作為一級醫學會,僅僅是醫療事故鑒定的組織機構,他們的職責是保證在整個鑒定過程的組織程序上合法進行,對于專家組為什么要得出這樣的結論,作為組織者他們無權干涉。
江蘇省醫學會的相關負責人認為,他們的鑒定程序是合法的,鑒定結論也是合法的,但是不能說它一定是最有道理的,最站得住腳的。不能認為中華醫學會的鑒定結果跟江蘇省的不一樣,就說它是不公的、不客觀的。
既然都認為自己的鑒定程序合法,結論公正客觀,那么中華醫學會的鑒定結論緣何會與南京市及江蘇省醫學會的鑒定結論存在如此大的差別呢?對這個問題,任何一方都不愿意作出過多的評價,耐人尋味的是省市兩級醫學會參與張家福病例鑒定的14名專家,始終遠離媒體,不發表任何看法。
就醫療事故鑒定問題,張家福的代理律師胡志強認為:新的《醫療事故鑒定處理條例》出臺以后,成立了醫療事故鑒定的專家庫,隨機抽取。一般地方性的專家庫存有上千名專家的名單,這樣雖然能保證公平,但是實際操作起來有不少弊病。
這些專家平時就是本地的醫生,互相之間都熟悉,“運動員”同時又是“裁判員”,缺乏一個客觀的第三方。而且鑒定是采取過半數、少數服從多數的表決方法,這套方法作為行政管理是可行的,但是用來處理科學問題卻絕對不科學,因為真理并非總掌握在多數人手里。
“我們法醫出具法醫鑒定是要簽署法醫姓名,隨時準備出庭作證的。而醫學會的醫療鑒定只蓋公章,不署參加鑒定的個人姓名,在法律上,鑒定人既非自然人,又非法人,就不合證據法。這也造成了鑒定專家下結論輕易,難以對證等弊端?!?/p>
胡志強的觀點正確與否,相信公眾也會作出自己的判斷。
據了解,從2002年到2004年8月31日,中華醫學會共鑒定37起醫療爭議病例,其中否定了30起省級醫學會做出的醫療鑒定,否定率占鑒定總數的82%,這個數據比可謂讓人震驚,人們不禁要問:這個數據難道真的不能說明一點問題嗎?
如何完善醫療事故鑒定體系和制度,如何確保鑒定的公正性,如何打消患者對鑒定的疑慮等等,其實還有太多的工作要做。目前醫患糾紛的大量出現,要求相關職能部門高度關注醫療事故鑒定中存在的問題,而且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