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立法防治噪聲污染
《江蘇省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條例》從3月1日開始實施,該條例對與百姓密切相關的噪聲作出約束性規定,不少過去的敏感問題也得到很好的明確。
條例規定,建設城市道路、城市高架橋、高速公路、輕軌道路等交通工程項目應當進行環境影響評價,避開噪聲敏感建筑物集中區域;確需經過已有的噪聲敏感建筑物集中區域,可能造成環境噪聲污染的,建設單位要設置隔聲屏、建設生態隔離帶、安裝隔聲門窗等。在已有的城市道路、城市高架橋、高速公路、輕軌道路等交通干線兩側新建住宅的,住宅距離交通干線不得低于國家和省規定的最小距離,建設單位應采取減輕、避免交通噪聲影響的措施。
條例規定,已有的交通干線與兩側住宅之間的距離過小,造成嚴重環境噪聲污染的,設置隔聲屏、建設生態隔離帶以及為受污染建筑物安裝隔聲門窗等也是政府的責任。
立法過程中,老百姓對住宅區內的五金切割作坊反響強烈。根據法規規定,這樣的作坊將不得在住宅區存在,并要逐步搬遷出城。
法規規定,政府應當按照環境噪聲污染防治規劃的要求,依法制定并實施城市市區范圍內產生環境噪聲污染的工業企業搬遷計劃。
深圳出臺首部地方反走私法規
日前,一部填補我國反走私綜合治理立法方面空白的地方性法規《深圳經濟特區反走私綜合治理條例》,經深圳市人大常委會通過,于今年3月1日起實施。
深圳市毗鄰香港,長期以來,該市走私違法犯罪活動一直比較猖獗。目前,在我國反走私立法方面,僅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行政處罰實施條例》兩部法律法規中有原則規定,在全國范圍內,關于反走私綜合治理方面的立法,還處于空白狀態。
深圳出臺的這個條例,明確了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在反走私綜合治理方面的職責,并規定建立反走私綜合治理聯席會議制度、信息交流處理機制,對反走私綜合治理的預防、聯合查緝、獎勵和處罰也都有具體的規定。此外,條例在緝私實踐方面進行了突破和創新,如對“無主貨物”的處理,規定交由市綜治機構處理,并設置了處理程序;而對組織他人以合理自用為名,采取少量多次方式攜帶物品入境銷售牟利,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沒收組織者非法收集的物品和違法所得,并處以違法所得額一至三倍的罰款;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湖北出臺企業負擔監督條例
從今年起,湖北省相關單位如果違反規定,增加企業的人力、財力和物力負擔,將會受到主管部門的有效監督。2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湖北省企業負擔監督條例》為維護企業合法權益定出鐵規。
按照條例規定,縣以上政府都要建立和完善企業負擔監督的規章制度,組織、協調和督促有關部門依法做好企業負擔的監督工作。
凡是涉及企業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向企業收取的政府性基金、企業的集資等企業負擔事項,條例規定,要以法律、法規、國務院及其財政部門的規定為依據,地方政府及其所屬工作部門無權自行設立;沒有依據的予以糾正,企業有權拒付。
該條例還明確規定,禁止國家機關、組織、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法律、法規,到企業從事下列行為:無償占有、使用或者低價購買企業的產品、房產、汽車等財物,拖欠企業款項;向企業索要財物或者要求報銷各種費用、提供辦案經費;強制或者變相強制企業提供贊助、資助或者捐獻財物;強制企業刊登廣告和參與有償宣傳報道、訂購報刊、圖書、音像資料等。
對違法增加企業負擔的行為,條例規定,企業有權向縣級以上政府企業負擔監督主管部門舉報、投訴。有關行政機關收到舉報、投訴后,應當在5個工作日內做出受理或者不受理的決定。對違法增加企業負擔的單位和個人,由企業負擔監督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對單位給予通報批評,主管機關或者監察機關對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給企業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