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月1日起,我國將實施《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以防范進口服裝內在質量安全問題。
標價上千元的進口服裝竟存在甲醛含量、pH值、染色牢度不合標準等內在質量問題,這一抽檢結果讓長期追捧進口服裝的消費者大吃一驚。檢測人員提醒消費者,甲醛超標、偶氮染料等“無形殺手”,嚴重危害人體健康。
甲醛是無色化學氣體,濃度高時有刺鼻的氣味,引起眼睛及呼吸道極度不適,長時間接觸甲醛可誘發過敏。甲醛含量偏高的服裝,特別是貼身穿的服裝會對皮膚產生刺激,還會帶來其他的疾病隱患。偶氮,學名為可分解有毒芳香胺,是一種致癌物質,目前被廣泛應用于紡織品、服裝、皮革制品、家居布料。還有一些染色助劑使用了福爾馬林,以提高防皺、防縮效果。專家認為,這種織物在穿著的過程中會逐漸釋出游離甲醛;通過人體呼吸道及皮膚接觸引發呼吸道和皮膚的炎癥,還會對眼睛產生刺激。
有關人士介紹,此前國內或進口的服裝國家沒有統一的質量檢測標準。從2005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具體規定了紡織產品的一些安全指標。在明年的市場上,服裝標牌上除標明服裝的主要構成外,還須有甲醛含量、PH值是否合格等標志。服裝進口商在進貨合同中可以要求供貨商進行相關項目的檢測,以規避質量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