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托·瓦拉赫是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他的成才過程極富傳奇色彩。瓦拉赫在開始讀中學時,父母為他選擇的是一條文學之路,不料一個學期下來,老師為他寫下了這樣的評語:“瓦拉赫很用功,但過分拘泥,這樣的人即使有著完美的品德,也決不可能在文學上發(fā)揮出來。”此時,父母只好尊重兒子的意見,讓他改學油畫。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構圖,又不會潤色,對藝術的理解力也不強,成績在班上是倒數(shù)第一,學校的評語更是令人難以接受:“你是繪畫藝術方面不可造就的人才。”面對如此“笨拙”的學生,絕大部分老師認為他已成才無望,只有化學老師認為他做事一絲不茍,具備做好化學實驗應有的品格,建議他試學化學。父母接受了化學老師的建議。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子被點著了。文學和繪畫藝術的“不可造就之材”一下子變成了公認的化學方面的“前程遠大的高才生”,在同類學生中,他遙遙領先……
學會放棄
楊振寧青年時期一直想成為一個實驗物理學家。剛赴美留學時,他就立志要寫一篇實驗物理論文。然而,在實驗室工作的近20個月中,楊振寧的物理實驗進行得非常不順利,做實驗時常常發(fā)生爆炸,以至于當時實驗室里流傳著這樣一句笑話:哪里有爆炸,哪里就有楊振寧。此時,楊振寧不得不痛苦地承認,自己的動手能力比別人差!一天,一直在關注著楊振寧、被譽為美國“氫彈之父”的泰勒博士直率地對楊振寧說:“我認為你不必堅持一定要寫一篇實驗論文,你已經寫了一篇理論論文,我建議你把它充實一下作為博士論文,我可以做你的導師。”
楊振寧聽了泰勒的話,心情十分復雜。他想起在廈門上小學時的一件事,有一次上手工課,楊振寧興致勃勃地捏了一只雞,拿回家給爸爸媽媽看,爸媽看了笑著說:“很好,很好,是一段藕吧?”往事一件接一件地在他的腦海浮現(xiàn),他不得不承認,自己的動手能力實在不強。楊振寧接受了泰勒的建議,放棄寫實驗論文。從此,他毅然把主攻方向轉至理論物理研究,最終于1957年10月與李政道聯(lián)手摘取了該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賣牛奶者的成功
日本“電器之王”、松下電器產業(yè)的創(chuàng)始人松下幸之助,被稱為日本的“經營之神”。他的企業(yè)從一個3人的小作坊起步,經歷了半個世紀的拼搏,發(fā)展成為擁有2.5萬職工的跨國集團。在幾次大的經濟危機沖擊下,許多企業(yè)倒閉,而他卻穩(wěn)穩(wěn)地站住了腳跟。松下幸之助曾說,人生成功的訣竅就在于經營自己的強勢智慧,經營強勢智慧能使自己的人生增值,否則,必將使自己的人生貶值。他還說,一個賣牛奶賣得非常火爆的人就是成功,你沒有資格看不起他,除非你能證明你賣得比他更好。
每桶4美元
美國標準石油公司曾經有一位小職員叫阿基勃特。他在出差住旅館的時候,總是在自己簽名的下方寫上“每桶4美元的標準石油”字樣,在書信及收據(jù)上也不例外,簽了名,就一定寫上這幾個字。他因此被同事叫作“每桶4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沒有人叫了。公司董事長洛克菲勒知道這件事后說:“竟有職員如此努力宣揚公司的聲譽,我要見見他。”于是邀請阿基勃特共進晚餐。后來,洛克菲勒卸任,阿基勃特成為公司董事長。
(供稿/江蘇省濱海中學沈沙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