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有耐心圓滿完成簡單工作的人,才能夠輕而易舉地完成困難的事。
——席勒
狐貍知道很多事情,刺猬只知道一件大事。狐貍是一種狡猾的動物,能夠設計無數(shù)復雜的策略偷偷向刺猬發(fā)動進攻。狐貍行動迅速,皮毛光滑,腳步飛快,陰險狡猾,看上去準是贏家。而刺猬則毫不起眼,遺傳基因上就像豪豬和犰狳的雜交品種。它走起路來一搖一擺,整天到處走動,尋覓食物和照料它的家,過著簡單的生活。
一天,狐貍在小路的岔口不動聲色地等待著。刺猬只想著自己的事情,一不留神轉(zhuǎn)到狐貍所在的小道上。
“啊,我抓住你啦!”狐貍暗自想著。它向前撲去,跳過路面,如閃電般迅速。小刺猬意識到了危險,抬起頭,心里說:“我們真是冤家路窄,又碰上了,它就不能吸取教訓嗎?”它立刻縮成一個圓球,渾身的尖刺,指向四面八方。狐貍正向它的獵物撲過去,看見了刺猬的防御工事,只好停止了進攻。撤回森林后,狐貍開始策劃新一輪的進攻。刺猬和狐貍之間的這種戰(zhàn)斗每天都這樣,總是以某種形式發(fā)生,卻以同一種形式結(jié)束。盡管狐貍比刺猬聰明,而屢戰(zhàn)屢勝的總是刺猬。
管理學家以賽亞·伯林從這則古希臘的寓言中得到啟發(fā),把人劃分為兩個基本類型:狐貍和刺猬。狐貍同時追求很多目標,把世界當作一個復雜的整體來看待。伯林認為狐貍的思維是“凌亂或是擴散的,在很多層次上發(fā)展”,從來沒有使它們的思想集中成為一個總體理論或統(tǒng)一觀點。而刺猬則把復雜的世界簡化成單個有組織性的觀點,一條基本原則或一個基本理念,發(fā)揮統(tǒng)帥和指導作用。不管世界多么復雜,刺猬都會把所有的挑戰(zhàn)和進退維谷的局面壓縮成簡單的刺猬理念。
普林斯頓大學教授馬文·布萊斯勒指出了刺猬的威力:“你想知道是什么把那些產(chǎn)生重大影響的人和其他那些和他們同樣聰明的人區(qū)別開來嗎?是刺猬。”弗洛伊德之于潛意識,達爾文之于自然選擇,馬克思之于階級斗爭,愛因斯坦之于相對論,亞當·斯密之于勞動分工。他們都是刺猬,他們把復雜的世界簡化了。(摘自《立大志做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