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壓力的增大,使我們很多人長期處于亞健康狀態之中。失眠,食欲不振,三天兩頭感冒,雖說不是什么太大的疾病,但總是感到身體不太舒服,嚴重影響了生活質量。其實,通過一些簡單的足底穴位按摩,就可以幫你找回健康快樂的生活。
腳和人體是息息相關的。人體一共有12條重經,其中有6條都是和腳有關,而一只腳上就有33個穴位,有60多個反射區,代表著人體的各個部位。這里有先天的腎經,后天的脾經、胃經,等等。
足底按摩,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強新陳代謝,能夠使氣血暢通,具有很好的預防保健作用,可以強身祛病,特別對調理亞健康狀態有很好的療效。常見的足療手法有以下5種。
1.單食指扣拳法:食指關節彎曲,其余四指握拳,拇指固定在食指最后一節指骨的下方,這個手法適用于足底反射區。
2.雙指鉗法:食指、中指彎曲成鉗狀,鉗住腳趾間穴位,壓在穴位上,適用于頸椎反射區,甲狀旁腺反射區。
3.捏指法:拇指與其他四指指腹相對,虎口略開,拇指外側施力,這個手法適用于足底反射區,足內側反射區及足外側反射區。
4.拇食指扣拳法:拇指關節微曲,指腹朝前,食指關節彎曲90度,食指關節頂點施力,這個手法適用于足背反射區。
5.拇指推掌法:拇指與四指分開,用拇指指腹為著力點,以手腕手掌施力,這個手法適用于足內側反射區、足外側反射區及足背反射區。
亞健康主要有這么幾個反射區:首先是腦垂體,它在大腳趾的趾腹部,另外就是脾,脾只有左腳有,是在第四五趾中間的地方。足的外側,在外踝的后下方有一個三角區,這個三角區,在男性代表睪丸,在女性代表卵巢。足的內踝的后下方又一個三角區,在男性代表前列腺,在女性代表子宮,這些都是我們要按摩的反射區。
除了反射區以外,我們還要做一些穴位。首先看一下足底有一個涌泉穴,當我們腳彎曲的時候這正好是一個窩,這就是涌泉穴。再有就是三陰穴,在小腿的內側,內踝高點上三寸。怎么找呢?用我們的手四指并攏在內踝上就是三寸,它在脛骨的旁邊。再一個穴就是太沖穴,在第一和第二腳趾的接部不的前緣,還有一個就是足三里,這個可能大家都很熟悉,在髕骨下三寸,這是治療亞健康常用的一些穴位和反射區。
在按摩之前,要先用溫水泡腳約半個小時。泡腳的主要作用是促進血液循環,使氣血暢通。
泡完腳以后,把整個足做一遍梳理。首先局部涂油,一般用的是足療膏,如果家里沒有足療膏,可以用護膚品和其他油代替。然后活動活動踝部,活動活動腳趾。
接著開始按摩,共分成7步。第一步先梳理足底。首先是左腳,因為心臟在左邊,所以它在腳上的反射區也在左邊,我們要先查一下心臟,如果這個點上非常疼,就暫時先不要做足底治療,等緩解一段時間再做。如果沒問題,再往下就要系統地做。先刮一下,讓腳有一個適應的過程。接著,開始按摩腹腔神經叢,脾、腎上腺、腎、輸尿管、膀胱,有助于消化,促進排泄;做完這個以后,就從上到下,上邊是心、肺、支氣管,到了中間這一部分就是肝、膽、胃、腸,然后就是生殖腺。一個反射區大概按3~5下。梳理完足底之后,第二步按摩足趾。頸椎往上到頭面部的相應穴位都在腳趾。第三步做足的內側,第四步做足的外側。第五步做足背。第六部做小腿。第七步做踝部。
梳理的手法順序:梳理放松—足底—足趾—足內側—足外側—足背—小腿—踝部—梳理放松。可以先順時針旋轉,然后逆時針旋轉,再壓壓足背,推推足掌。做完了以后再通過一個梳理來結束,梳理時先把小腿順一下,然后搓足心,一直搓熱,搓熱了以后錘小腿,最后錘足根,結束。一般來說整個過程是半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