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出聽課學習或搞一些體育教研觀摩活動時經常聽到一些老師在互相議論別人的課:某某老師的這節體育課與某某老師曾經上過的課差不多,是引用別人的,沒有什么新意;某某老師這節課的組織形式,我早在網絡上見到過,也沒有什么創意;某某老師上課時用的這個游戲某某老師已經用過了……言語中多有貶義,其寓意很明確,某某老師的課并不是自己原創的,有“抄襲”的嫌疑,是“模仿秀”。
這些老師之所以有這樣一些貶義的評價,無非是心理因素在作怪,是一種不愿虛心學習的落后思想在作怪,實際上是一種妒忌、排斥心理。認為別人講過的課,自己一定不能再以同等方式去講,其實這種思想是非常錯誤的,這是害怕自己講得不如別人,從而遭到指責,同時也有一種“喜新厭舊”的思想,存在對一些知識“一次性”使用的現象。我們老師可能會經常在不同的地方看到同樣的課,包括內容、組織方式、做過的練習、游戲等等,可是學生卻不會看到,也不曾上過同樣的課。對自己的學生來說,他們的每一節課都是不同的,那么為什么別人設計的課不可以借鑒呢?其實模仿未必是件壞事,自己的能力有限,自己的水平不高,與其讓學生在自己的課上無精打采,還不如模仿一下別人的課,讓學生開闊一下眼界從中“快活”一番呢!
從我的感受來講,我并沒有覺得模仿有任何不妥之處。難道別人用過的方法、游戲、練習形式其他人就不能再用了嗎?非也。只要能夠達到體育鍛煉的目的,能夠讓學生在運動中獲得健康、在運動中得到快樂,我認為不管是誰的課,只要有可取的價值,我們都可以模仿。
當然,我并不贊成一字不漏,一成不變地去完全照抄照搬,其實有些東西你也不一定能完全模仿。我覺得單純地模仿并沒有什么意義,而重要的是在“模仿”中改進,在“模仿”中提高,進行有效模仿。看到別人的課用了一個什么游戲,采取了一種怎樣的組織形式,教材如何去安排,我們可以改進,舉一反三,要比他們做得更好,這才能真正地起到模仿的作用,才能在模仿中提高自己的水平。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看別人的課,要領悟其實質、學習其精神,明白在一節體育課中人家對教材內容為什么這樣安排而不那樣安排,一項練習為什么這樣設計而不那樣設計。我們要對別人的經驗進行消化吸收,而且我們要不斷地進行創新,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日積月累,逐漸地完善自己,這樣才能得到提高,才是有效模仿。
我自己在日常教學工作中就非常注意搜集和積累資料和經驗,將別人上課的一些做法、方式進行研究,在他們原來模式的基礎上再做進一步的深入挖掘,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自己在“模仿”中不斷提高。
有一次省體育優質課在我校舉行,我積極地與各地的教師探討,觀摩他們怎樣上課,注意其上課特點,并且搜集到了他們參賽的教案,等比賽結束后,我就模仿他們教案上內容、組織、練習的設計方式并加上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措施進一步改進,然后給我的學生上課。雖然自己的能力有限,不如他們的課精彩,但也著實讓我的學生開了眼界,讓他們改變了對我的看法,同時也使我自己在教學業務上受益匪淺。
我以在聽課學習中看到的一個游戲為例,具體說一下我的做法:在一次上課中,有個老師放松時采用了一個游戲——上拋籃球,讓學生隨著籃球落地的節奏發出哈哈大笑的聲音,節奏由慢到快,旨在達到快樂放松的目的,效果很好。我呢,采用這種形式但將放松活動變成了身體素質練習。讓學生隨著籃球下落、彈起的節奏做深蹲起,形式新穎,強度高,運動量大,學生還覺得挺有意思,效果也非常好,于是在這節籃球課上就有了放松時隨球的彈動節奏哈哈大笑的樂趣,又有了有趣的隨球運動節奏的深蹲起素質練習,真是“一球”兩得。
在體育課中“照葫蘆畫瓢”的模仿別人的東西,一成不變,意味著平庸,意味著不思進取,意味著水平的停止和低下;但在模仿中改進完善,進一步深入挖掘卻意味著積極進取,意味著創新,意味著自己水平的不斷提高。在此,我也衷心地希望一些老師要學會有效模仿,讓自己在模仿中不斷提高進取,不斷地超越原來,使自己成為“超級模仿秀”。
(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實驗中學257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