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體育教學是基礎教育的一個重要學科,如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真正落實素質教育,培養具有合作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呢?體育教師必須從培養和發展學生學習的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出發,去設計和優化教學過程,構建和優化教學模式,探索在教學活動中如何使全體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過程,成為學習的主體。為了解決這個實質性的問題,我校經過幾年的教學實驗,對合作學習有了一定的認識。
一、合作學習的基本方法
1.學生小組成績分工法
在學生小組成績分工法中,學生被分為4人學習小組。教學程序是先由教師授課,然后學生在他們各自的小組中進行學習,使所有的學生掌握所教內容。最后所有的學生就所學內容參加個人測驗。此時,不允許他們互相幫助,學生的測驗成績得分用來與他們自己以往測驗的平均分相比,根據學生們達到或超過他們自己先前成績的程度來記分,然后將小組成員的分數相加構成小組分數,達到一定標準的小組可以獲得認可或得到其他形式的獎勵。
2.小組游戲競賽法
這是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所設計的合作學習方法中最早的一種,它運用了與學生小組成績分工法一樣的教師講授和小組活動,不同的是它以每一次的競賽代替了學生成績的測驗。在競賽中,學生同來自其他小組的成員進行競爭,以便為他們自己的小組贏得分數。學生在教師組織的活動中進行競賽,競爭對手是過去在學業成績方面有相似記錄的學生。這種方法有一個“不斷調整”的程序,它依據每次競賽中學生的成績對學生競賽桌的安排每周進行一次調整,使競爭趨于公平。
3.切塊拼接法
這一方法,首先將學生安排在由6個人構成的小組中,學習事先就已經分割成片段的學習材料。然后各個小組中學習同一內容的學生組成專家組,在一起共同討論他們所要學習的那部分內容,直至掌握。接著學生分別返回各自的小組,把自己所學的內容輪流教給他們的組員。切塊拼接法的優點表現在:每個學生除了自己已掌握的那部分內容外,還可以通過認真傾聽小組成員的講解獲取更多的知識,因而他們具有彼此支持的動機并表現出來對彼此作業的興趣。
斯萊文形成了它的修正型--小組切塊拼接法。在這種方法中,與小組游戲競賽法和小組成績分工法一樣,學生在5人或6人的小組中進行學習,代之以分配給每個學生一部分學習材料。但每個學生都要就某個部分學到精熟成為專家。學習同一部分內容的學生匯集在“專家組”中展開討論,然后回到自己的小組中將其所學的教給他們的小組成員。然后各自參加測驗,用小組成績分工法的記分方法來計算小組得分,達到預定標準的小組獲得認可。
4.共學式
這是約翰遜兄弟研究開發的一種合作學習方法,要求學生在4人或5人的異質小組中學習指定的作業單。小組共交一份作業,依小組的成績接受表揚和獎勵。共學式強調學生共同學習前的小組組建活動和對小組內部成員活動情況的定期討論。
5.小組調查法
小組調查是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沙倫夫婦創設的,是一種普通課堂教學組織計劃。學生在小組中運用合作性探索、小組討論和合性設計展開學習活動。在這一方法中,學習小組一般由2-6人組成,在從整個班級都學習的單元選一個子課題之后,各個小組再將子課題分割成個人的任務,落實到每個學生身上,并開展必須的活動以準備小組報告。最后,每個小組做介紹或展覽,以向全班同學交流他們的發現。
二、 體育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應注意的事項
學習素材、學習群體和教師的合作指導是合作學習的主要要素。而合作學習素材的合理選擇、有機策劃是學習的物質前提。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習群體成員之間相互支持配合,相互信任促進,以積極的態度共同參與,明確合作動機,承擔個人責任,是合作學習產生良好學習效果的關鍵。而教師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的組織與監控是合作學習順利進行的有效保證。
1.合作學習中教師的作用
眾所周知,在體育課中,學生是活動的主體,學生只有通過自身的參與,才能得到鍛煉。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給學生創造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讓每個學生身心很愉快的參與到各種活動中,教師要力求轉變角色,變知識技能的傳授者為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課堂教學中,要盡量設計一些探索性和開放性的問題,給學生自主探索的機會,給學生一個比較寬松的活動空間。合作學習的主要目的是加強生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但也必須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在學生合作學習時,教師要從指揮者的位置走到學生中間來,充當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參與學生的討論,獲取學生中的信息,為有效調控教學做好充分準備。合作學習結束以后,教師應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讓學生反饋合作學習的信息,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進行有效指導。合作學習應在獨立學習的基礎上進行。
2.合作學習應在獨立學習的基礎上進行
合作學習離開了獨立學習這個前提,就有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實處,不能發揮合作學習的有效功能。生活中,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當遇到一個問題時,首先是自己去面對,去想辦法解決問題,當一個人的力量難于解決這個問題時,才考慮尋求幫助,與人合作。如果只有合作學習而缺乏獨立學習,長此以往,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將喪失,學生走向社會以后就將難以獨擋一面,就會有負社會的重托。因此,合作學習必須在獨立學習的基礎上進行。教學中,當提出一個問題后,首先應給學生充分獨立思考的時間,培養學生肯鉆研、善思考、勤探索的科學態度,讓學生在思考、嘗試、感悟、總結、歸納、分析和整理的過程中,去理解一個問題是怎樣提出來的,一個觀念是如何形成的,一個結論是怎樣探索和歸納整理的。通過這樣的訓練,讓學生在不斷探索與創造的氣氛中,最終使學生形成正確的認識。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能掌握知識和技能,又可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
3.要防止合作學習流于形式
實施合作學習,需要適宜的“土壤”“溫度”和“水分”。合作學習中,有價值的問題或主題是適宜的“土壤”,教師的有效指導是適宜的“溫度”,而獨立思考是合作學習的適量“水分”。在當前開展的合作學習中,存在下列一些傾向:流于形式主義,以為將學生分成小組討論研究就是合作學習,而且也不管什么內容都采用小組合作學習,追求場面的熱鬧。在合作學習形式上研究甚多。如二人合作學習、小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大組合作學習等,而對合作學習的有效價值和途徑研究較少。這些傾向對于發揮合作學習的有效功能、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將產生不利影響。總之,體育教學的成功與否,關鍵是我們的教學活動是讓少數人參與,還是讓全體參與;是在同一層次上的參與,還是在不同層次上的參與;是被動的參與,還是主動參與;是外在形式上的參與,還是身心本質的參與。
(北京育才學校小學部 10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