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10日下午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在景山學校禮堂召開了“迎奧運——北京市中小學體育工作會議”,市委常委、教育工委書記朱善璐,副市長趙鳳桐出席了會議,并由市委常委、市教工委書記朱善璐同志主持。教育部、奧組委新聞宣傳部、北京市教委、北京市體育局和北京教育考試院的領導出席了會議。會議分現場觀摩和工作會議兩部分進行。各領導及與會人員現場觀摩了幾所學校的體育活動,其中包括燈市口小學、166中學、景山學校。工作會議在景山學校禮堂召開。會議由朱善璐同志主持并發(fā)言,杜松彭同志代表市教委向大會作了工作報告,副市長趙鳳桐做了重要講話。
現場觀摩中,燈市口小學、166中學、景山學校以其獨特的表現展示了學校體育改革的進步與成果,對其他學校如何開展體育工作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燈市口小學表演了學生課間集體操,在音樂的伴奏下展示了如何在場地不足的不利條件下開展學生的體育活動。
166中學展示了單雙杠、跳馬、跳箱、跨欄跑、籃球、手球等具有危險因素的項目,目前在一些學校這些項目塵封已久,而166中學開展這些項目對其他學校如何組織上好含有危險因素的運動項目體育課具有特殊的示范作用。
景山學校展示了球類、武術、跆拳道、攀巖以及高水平運動隊訓練等學生課外體育活動。
會議要求:要堅決改進在中小學教育中存在的“重智輕體”的傾向,進一步提高北京市中小學學校體育工作水平和學生身體素質水平。通過統(tǒng)一規(guī)范,依法執(zhí)教,下大決心堅決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確保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等措施,下決心遏制學生體質下降的趨勢。明確規(guī)定:嚴格執(zhí)行國家基礎教育課程設置周課時的安排。即小學1-2年級每周26課時;小學3-6年級每周30課時;初中及高中年級每周34課時,各學校不得自行增加課時。學校必須按照國家課程標準設置的要求,保證開足開齊體育課。即小學1-2年級每周為4課時,小學3-6年級和初中年級每周為3課時,高中年級每周為2課時。同時對于那些校內生均體育面積不足的學校,要充分開發(fā)和利用校內外體育場地和校外活動空間,絕對不允許以場地不足或安全為由,隨意降低體育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教學目標和停止課外體育鍛煉。市教委將通過教育專項督導檢查來落實這些規(guī)定。
學校體育內容將被列為北京市基礎教育的主要評估標準
——北京市副市長趙鳳桐同志在“工作會議”中的講話
“我們搞了這么多年的學校教育和體育,但我們現在仍然需要解決對學校體育和學生身體健康的認識問題。因為目前確實存在一些誤解和錯誤的執(zhí)行。”這是北京市副市長趙鳳桐同志在會議上明確提出的。
深化認識
趙鳳桐副市長在談到目前存在的為追求升學率而導致學校體育工作和學生體質健康方面出現問題時強調:“首先要明確我們要把我們的孩子們培養(yǎng)成為什么樣的人!當年毛主席提出的‘三好學生’,三好中第一好就是‘身體好’!1951年毛主席在給當時的教育部長馬敘倫寫的信中明確提出的學校教育要‘健康第一,學習第二’!可到了一些學校就成了升學第一,健康就成了虛詞,就打了折扣!目前我們北京的學生體質健康狀況非常令人擔憂,這種趨勢不能再繼續(xù)發(fā)展下去了。我們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首先就是要促進青少年學生身心健康,我們現在推動的素質教育首先就是要有一個好的身體素質,身體素質不行、心理素質不行,光在一些學科知識的學習上下功夫不是素質教育,青少年是長身體的時期,打好身體健康的基礎至關重要,沒有身體做本錢就談不上全面發(fā)展,將來也談不上在事業(yè)上拼搏。”
“在我們有些領導和校長眼里,體育大概只是學校的一門課程再加上幾次活動。體育應當是黨的德智體美教育方針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對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起著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學校體育是最主動、最直接、最有效的健康促進手段,教會學生掌握體育技能的同時也是進行德育的過程,這應當是教育基本理念。對于一個即將舉行奧運會的城市,更應當把體育擺在突出的位置予以重視和加強。”
明確責任
在談到區(qū)縣政府和區(qū)縣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責任時,趙鳳桐副市長強調:“要明確樹立學校教育‘健康第一’的辦學指導思想,堅決貫徹落實黨的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方針,牢固樹立一切為了學生健康成長的信念,下大決心堅決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一定要扭轉以犧牲學生身心健康去片面追求升學率的錯誤傾向,轉變對學生身體素質的這種培養(yǎng)狀況。要逐年加大對學校體育投入,要把學校體育經費納入年度教育經費預算,要求所有學校都必須按照教育部頒布的《中小學體育場地器材配備目錄》的規(guī)定,配足配齊體育教學設備和器材,以滿足學校開展體育課和課外體育活動的需要。”
對于中小學學校領導,特別是第一把手的責任,趙鳳桐副市長也給以明確界定:“要以教育家的境界和對民族興旺負責的態(tài)度重視體育工作。換句話說,校長可以自身不喜歡體育,但要理解體育與健康在素質教育中所占的地位,認同體育與健康事關祖國和民族的發(fā)展,盡全力推進 ‘健康第一’的教育觀念。要明確不重視學生的健康,同樣是誤人子弟,受害的是全社會。”
狠抓落實
今年市教委已經下發(fā)了《關于加強中小學體育工作確保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的通知》。就此,趙鳳桐副市長提出:“今年下半年市政府教育督導室將開展學校體育專項督導檢查。今后市教委對區(qū)縣基礎教育的評估工作將把學校體育內容列為主要評估標準。同時要求各區(qū)縣于今年下半年也要對全區(qū)縣學校普遍開展一次貫徹每天一小時體育鍛煉時間的檢查活動,各區(qū)縣應根據自身特點,制定出本區(qū)縣加強學校體育工作的有關整改方案和措施,并把學校體育工作納入對中小學的綜合督導內容及評估指標體系,以及對學校第一責任人年終考評的重要內容。各學校也應根據自身特點,改革創(chuàng)新,制定出本校體育工作的有關整改方案和措施,開拓出學校體育工作的新局面,有效地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
希望各區(qū)縣領導要專門研究整改方案,真正重視學校體育和學生身體健康問題,做到依法執(zhí)教,真正落實學生每天一小時的體育鍛煉,迎接2008奧運會的到來。
健康——學校體育工作不容忽視的問題
——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朱善璐書記在“工作會議”中的講話
“迎奧運——北京市中小學體育工作”會議中,學生的健康問題引起領導的關注與擔憂。
對此,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朱善璐書記認為,距離第29屆夏季奧運會還有不到800天的時間,北京市的奧林匹克教育開展得如火如荼。但是與此同時,學生的體質健康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
學生健康問題需要綜合治理
朱善璐書記提到:“2005年進行了全國學生體質調查,調查中發(fā)現、總結和暴露出的問題涉及學生身體體質和體育工作。這次調查結果顯示,北京的孩子有幾個方面在增長,一是外形在增長,比如身高、胸圍,但體能體質卻在下滑,外形高大,但肺活量不行。其中有幾個指標下降很嚴重,比如第一是視力。在給孩子開會,從眼鏡的反光就能看出,初中、高中近視增長速度很快。第二是肥胖,北京的孩子按照年齡段的體重現在是處于超重。第三是血壓,目前血壓增高上升幅度達50%。這些面臨的嚴峻挑戰(zhàn)是不能忽視的,應該下決心必須解決。”
朱善璐書記強調:“學校體育工作要‘以人為本’,首先是身體健康為本,要健康地活著,有了健康,才能有德、有智、有能。要針對存在的問題,采取有效措施,下大決心解決一些地方、一些學校不重視體育工作,致使孩子們身體素質下降,這樣一個嚴峻問題。保證孩子們每天有一小時的體育活動和每周的課時要求,用體育課擠其他課時。升學本身沒有問題,升學率也不是根,我們要的是綠色升學率,如果是綠色升學率那么越高越好,但是目前出了偏差,體育被越擠越小,因此現在要擴充體育,想辦法擴。這靠一個體育教研室、一個學校、一個單方面、一個領域很難做到。需要綜合治理,包括考試、評價、制度改革、教學教材改革、觀念的調整、政策的制定、機制的建立等,這樣綜合治理,抓幾年,肯定能見成效。”
給奧運留什么遺產
目前奧林匹克教育成為了北京市學校的亮點,這是學校為北京2008奧運會所做的努力。朱善璐書記對此表示贊同,但同時也產生了擔憂。
朱善璐書記提到:“奧林匹克精神在奧林匹克憲章中已經闡釋得十分清楚。奧林匹克主義的內涵是增強體質、意志和精神,并使人全面均衡發(fā)展。奧林匹克主義的核心是人的全面均衡發(fā)展。奧林匹克運動就是要通過體育運動實現人的發(fā)展,進而實現世界和平。首都的大中小學、特別是中小學奧林匹克教育正是我們提出的三大奧運理念中的人文奧運的具體體現。人文奧運用什么成果來呈現,用什么迎接我們的百年夢想,實現這些需要所有人的共同扶持。北京市100多萬中小學生用什么迎接奧運會,給奧運會留下什么遺產,熱鬧的活動場面固然重要,但更應該注意的是:第一要讓孩子們給奧運會、給北京、給祖國留下健康。第二要讓我們的孩子們更多參與健康多樣的體育活動和體育鍛煉;了解體育應有的內涵、哲學、精神,在體育中進行德的培養(yǎng),這才是遺產。790天以后,北京市中小學學校體育工作、學生的體質應該有可喜的進步,并且有實際可度量的成果。這就是我們獻給奧林匹克的禮物。獻給北京奧運會的禮物。”
正如朱善璐書記所言,“相信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市的學校體育工作用新的成效來迎接北京的也是世界的節(jié)日——2008年,也以此給孩子們、家庭、社會一個交代。”
成績可喜問題突出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杜松彭同志在在“工作會議”中的講話
會議中,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杜松彭同志對北京市中小學體育事業(yè)取得的成績和面臨的問題做了總結,并且就今后的工作做了安排。
學校體育改革取得積極成果
北京市教委杜松彭副主任提到八個方面:“首先是‘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深入人心。各區(qū)縣政府及各級教育主管部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積極推進中小學體育工作改革,各個學校也探索實施了體育新課程標準改革,取得了積極的教育效果。從而使‘健康第一’的理念被廣大的學生和家長認可。第二是體育新課程標準改革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各區(qū)縣和各學校注重了體育教學方法的科學性和實效性,結合實際應用多種教學模式,關注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體驗,重視改造傳統(tǒng)運動項目和引進新興運動項目,注重體育課程資源和校本課程的開發(fā)。重視體育教學研究和科研成果的轉化,為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第三是中小學課余體育活動豐富多彩、體育后備人才培養(yǎng)成績顯著。所有的學校都能夠堅持每天不少于25分鐘廣播體操和兩套自編操的鍛煉活動。一些有條件的學校,采取有效的課余訓練形式,建立了一批高水平的體育運動隊伍,培養(yǎng)和輸送了一大批體育競技后備人才。北京市每年舉辦全市性中小學體育競賽有30多項,去年第九屆全國中學生運動會上,北京市取得了全國第二名的優(yōu)異成績。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第四是積極開展了奧林匹克教育。在全市中小學命名和建設了200所‘奧林匹克教育示范學校’,21所‘北京2008奧運體育人才培養(yǎng)基地’學校以及近200所傳統(tǒng)體育項目學校。目前在各級各類學校中都在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迎奧運活動。第五是大力推進《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測試和評價工作。北京市市政府為此投入600萬元支持遠郊區(qū)縣學校購置測量儀器,全市各區(qū)縣投資購置儀器的資金已經超過數千萬。2005年北京市向教育部上報數據位居全國第一。第六是加強了中小學體育師支隊伍建設。市區(qū)兩級教育行政和科研部門,結合新課標改革開展了經常性的教師培訓及富有成效的教研活動,加上已堅持了二十年的中小學體育教學評優(yōu)活動,中小學體育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業(yè)務能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第七是重視發(fā)展農村中小學體育工作。去年市政府投入了二千多萬,為十個遠郊區(qū)縣的681所中小學配備了全套體育設備器材,提高了廣大農村學校的辦學水平。第八是加強督導檢查,使學校體育工作更加科學化和規(guī)范化。始終認真實行初中畢業(yè)升學體育考試和高中會考制度,有力地推動了中小學體育工作的改革發(fā)展,保證了廣大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
存在問題比較突出
杜松彭副主任談到:“要清醒地看到中小學體育工作還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個問題是部分區(qū)縣的領導,特別是一些校長對學校體育和學生體質健康的重要性缺乏足夠的重視。二是學生部分身體素質指標呈下降趨勢,體質健康不利指標不斷上升。學生肺活量水平、速度、力量等體能素質持續(xù)下降,中學生血壓偏高的比例平均超過50%,高中生超過60%(其中高三學生超過66%)!學生肥胖率比五年前增長了50%,北京市學生視力低下檢出率平均為51.9%,其中小學六年級超過了40%,初三學生接近到70%,高三學生更接近到了80%!三是體育經費投入不足,學校體育場地和器材設施短缺。近年來,各級政府對教育事業(yè)的經費投入不斷加大,但不少學校對體育的投入卻沒有相應增加。四是體育師資數量不足,待遇亟待提高。義務教育階段的體育課時分別增加了50%-100%。但體育教師的數量并未得到相應的增加,大多數體育教師在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中常年超負荷工作,影響了教學質量。體育特級教師比例過低,體育名師更少。目前許多學校在計算體育教師工作量方面和勞動報酬方面存在不科學不合理的問題,影響了廣大體育教師的積極性。五是體育運動安全事故對學校體育產生負面影響。許多學校為了避免出現運動傷害事故,不按大綱和課標施教,取消了所有認為有危險因素的體育項目,降低體育課運動負荷,使增強學生體質的教學目標難以實現。
今后工作十分艱巨
杜松彭副主任特別指出:“對于今后的工作,下大決心堅決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確保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采取切實措施,提高體育教師的整體素質。加大對學校體育場地和器材的建設投入力度,改善中小學體育基本條件。將利用2008年奧運會之前的三年時間,結合城市建設和環(huán)境治理規(guī)劃,將北京市所有學校的土質操場都改建成符合環(huán)保要求的運動場地。同時要求各區(qū)縣今后都要把學校體育場地和器材保障的經費有計劃地納入年度教育經費的預算內,要把學校體育經費納入年度教育經費預算,并隨著教育經費的增長而同步增長。繼續(xù)堅持初中畢業(yè)升學體育考試、高中畢業(yè)體育會考制度。加強督導檢查,嚴格學校體育管理制度。要充分利用2008年奧運會的契機,強化奧林匹克教育。”
(本刊記者/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