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般恩情何處是?盡在相對無言中。”此言是真理——真正的情緒是無法用語言表達出來的,就像有個過氣的歌星說:“說出來的苦就不是真的苦。”很多時候,心理治療之所以起作用,也不過是幫助來訪者把他心里的痛苦用語言表達出來,而不是悶在心里。
說出來的愛,不能說它不算真正的愛,但至少也不是很深沉的愛,所謂其愛愈深,其言愈寡,愛到深處,往往是無需話語的。但未諳世事的少年不相信這一點,總以為沒了甜言蜜語,打情罵俏,愛情就走到了盡頭。于是一旦愛情出現沉默,便想方設法找東西來填補,倒好像沉默是褲子上的一個破洞,是可以遮掩修補的。豈不知這一來卻是喧賓奪主,話語和愛情的關系本來就像開胃酒和正餐的關系一樣,只顧仰頭牛飲開胃酒而棄正餐不顧,天長日久,自然要得胃潰瘍。
兩個人在一起,首先不要把沉默當成是愛情的大忌,在妄圖打消沉默的過程中偏離了方向——本來是應該促進愛情的,結果變成了與沉默做斗爭。
心理學家弗洛姆說:“愛情變成病情的征候之一就是,把愛情初期那種熱情看成是愛情本身。”其實,愛情剛開始的時候那些熱烈的場景,不過是開胃酒罷了,在那種你離不開我,我離不開你的激情中,其實雙方都喪失了自我的獨立,就像39碼的腳愛上37碼的鞋子,并以為一定要天天粘在一起才是愛情,結果自然是要么39碼的腳把自己的腳砍掉,要么是37碼的鞋把自己撐破。
其實,激情只是愛情的第一階段,在這種初期的激情中,雙方都對對方有希望、有渴望、有欲望,愛情這個時候更顯得像一種情感交易。男人亮出自己的貨色——瀟灑、幽默、勇敢、忠誠、正直,女人羞答答地看貨之后,也拿出自己的商品——溫柔、體貼、漂亮、性感、專一。這些東西交換完之后,激情就結束了。下面要做的就是雙方共同攜手進入愛情的第二階段——“平平淡淡才是真”的階段。在深情階段,有沉默、有爭吵、有短暫的分離,看起來愛情沒有當初那種濃墨重彩了,其實卻更加堅實。因為一開始的那份絢爛是以犧牲雙方的成長性和獨立性為基礎的,而任何人的生活不可能只有愛情沒有面包,就像不可能只喝酒不吃飯一樣。
愛情中出現沉默,其實是一種信號,它提醒人們,愛情的激情階段已經結束,雙方需要適當分開些,想辦法讓愛情成為性格成長的動力,而不是阻力。而很多人把這種情況當作了危機的信號,從而分手卻是因噎廢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