蕎麥是我國傳統的糧食作物之一,盡管種植、食用已有數千年的歷史,但在五谷雜糧中,它卻是遭冷落的一種粗糧。現今,蕎麥的身價已有了大幅度的攀升。用蕎麥磨面做成的面食,風味獨特,口感滑爽,食用范圍廣,除我國外,還有朝鮮、俄羅斯以及歐、美一些國家和地區。日本盡管不種蕎麥,也要從中國和加拿大進口,以滿足民眾對保健食品的需求。
蕎麥的收獲期極短,每年立秋前后播種,八九月份便成熟,如夏糧遇災,及時播種蕎麥能救急,故蕎麥又有“濟世之糧”的美譽。蕎麥富含優質植物蛋白,其氨基酸組成成分如賴氨酸和精氨酸含量也都比大米、白面豐富。據日本學者研究,從營養效價來看,小麥面的指數為59,大米為70,而蕎麥面則為80—92。蕎麥面的脂肪含量是3%,多為不飽和脂肪酸和亞油酸,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降低血脂、血壓。蕎麥中鈣、磷、鐵、鎂等人體必需的元素和B族維生素的含量,也都高于其他糧種,維生素B1、維生素B:的含量比大米、白面高3—4倍。值得一提的是,蕎麥淀粉和其他糧種比較,最易糖化,蕎麥食品幾乎不用咀嚼,就能為人體吸收,起到增加免疫力,促進新陳代謝,延緩衰老的作用。
除了較高的營養價值外,蕎麥的藥用功效也受到醫家的重視。中醫學認為它最能降氣寬腸,故能清腸胃渣穢,而治濁帶瀉痢之疾。中醫常用它治療痢疾、腫毒、水腫、咳嗽、痔瘡、疝氣、燒傷、燙傷及小兒丹毒等。據現代分析,蕎麥中含有一種苦味素和蘆丁、蕓香苷等物質。蘆丁有止咳化痰和軟化血管的作用。苦味素對高血脂引起的高血壓病和糖尿病均有防治作用,特別是蕓香苷含量高達4%,是一種血管強化劑,它能使血管柔韌而富有彈性,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和發生腦溢血等疾病。此外,蕎麥富含微量元素鎂,具有抗癌作用。因此,日常膳食中適量配吃蕎麥面,對于預防高血脂、冠心病、動脈硬化、高血壓、腦出血、紫癜、眼底出血及急性貧血性心臟病等,都可發揮積極作用。
蕎麥面富于營養又極易消化,且吃法多種多樣,除了通常的壓面條、制掛面、烙餅、蒸饃、包餃子、攤煎餅外,其他如蕎麥粥、粑糕、麥片等蕎麥美食,也很受歡迎,堪稱有益健康、老少皆宜的保健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