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供/夏美萍、明月、孫璐
一方面,根據2003年美國健康協會的報告,適量的咖啡因(一天少于300毫克,或2~3杯咖啡的咖啡因含量)不會影響女性的生育能力。但另一方面,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一天攝入300毫克或多于300毫克咖啡因的婦女,比起少攝入或不攝入咖啡因的婦女要花更長的時間才能懷上孕。
明智的做法是限制咖啡因的攝入,醫生甚至會建議你完全戒掉。咖啡因沒有營養價值,還會導致骨骼中鈣的流失,而鈣對孕婦是一種重要的營養素。此外,還有一些事實表明,一天的攝入量大于300毫克,還會增加流產的危險。
但是,如果你決定戒掉咖啡因的話,要逐漸減少,以避免出現疲勞、頭痛等反應。
你所喜歡的食物和飲料中含有多少咖啡因?
咖啡、茶、可樂、巧克力、軟飲料(包括一些碳酸水、無醇飲料)和其他能讓你“提神”的飲料中都含有咖啡因。還有,一些治療頭痛、感冒、過敏癥的藥物中也含有咖啡因。不同的咖啡和茶葉中咖啡因的含量是不同的,這取決于它們的制作方法以及味道的輕重。
婚姻沖突導致孩子的攻擊性行為增加
在家庭生活中,夫妻雙方的沖突是不可避免的,比如為了一般的家庭瑣事、財物的分配、孩子的教育問題等等。那么,這些婚姻沖突對孩子到底會產生怎樣的影響?英國一些心理學工作者在4~17歲兒童中進行了一項為期2年的追蹤研究。結果表明,關于孩子問題的婚姻沖突會導致兒童的攻擊性行為增加、脾氣變得更加暴躁。研究者認為,這可能是因為孩子習慣于將父母的沖突歸罪于自己,從而常常感到自責和內疚。
學齡前兒童易模仿父母的壞習慣
一項新的研究顯示,如果父母吸煙或喝酒,他們的2~6歲的孩子更易染上吸煙或喝酒的習慣。
研究人員在一次角色扮演活動中發現,一名6歲男孩給一個洋娃娃拿來了報紙和煙,對洋娃娃說:“來根煙吧。你吸煙嗎?我挺喜歡吸煙的。”另一名4歲的小女孩在模擬商店里買香煙的時候說:“我替我男朋友買的,男人要吸煙。”在一次實驗中,約28%的兒童買香煙,約62%的兒童買酒。與一般的孩子相比,如果父母吸煙,孩子買煙的可能性會高出3倍左右;如果父母一個月至少喝一次酒的話,孩子買酒的可能性就會高出2倍。
研究發現,學齡前兒童已經開始養成與吸煙和飲酒有關的習慣,而且父母吸煙或喝酒甚至可能會使學齡前兒童形成這樣的觀念:吸煙喝酒沒什么大不了,或認為在社交場合中是很正常的現象。
9個月的嬰兒就知道你是不是在故意逗他
德國心理工作者對6個月、9個月、12個月和18個月大的嬰兒做了一項有趣的實驗:實驗員有時用玩具逗引嬰兒而不真的把玩具遞給他,或是故意當著嬰兒的面自己玩,有時是實驗員不小心將玩具弄掉了。結果發現,9個月、12個月和18個月的嬰兒,在實驗員故意不給他玩具的時候,比實驗員不小心弄掉玩具時表現得更加煩躁不安,但是6個月的嬰兒沒有表現出這種差異。研究人員由此認為,嬰兒大約在9個月時開始知道成人行為的目的,并且能夠根據成人不同的意圖調整自己的行為。
多吃魚,但要有選擇
新近的研究指出,有些海產魚中含有汞和二惡英,對兒童的大腦有害。所以,兒童食用金槍魚、箭魚、梭魚等海產魚,每周不得超過兩次。孕婦最好不要吃青花魚科海產魚。
缺鐵也可導致孕婦腿部痙攣
25%的孕婦會在夜里感到腿部發麻,影響睡眠。過去,我們認為這都是缺鈣引起的。但是,美國科學家新近研究表明,這種腿部痙攣也會因為身體缺鐵引起。孕婦遇到這種情況,要及時去看醫生,咨詢如何補鐵。
47%的女人生完孩子以后,會更換她們的洗滌用品。為什么要這樣做呢?因為她們害怕嬰兒接觸后會產生皮膚過敏。
百日咳卷土重來
2004年,法國的百日咳患者比以前增加了一倍。值得注意的是:有一半的小患者是由成年人傳染的。百日咳的后果十分嚴重,會影響兒童的神經和肺部發育。因此,法國公共衛生高級委員會建議,所有的準爸爸、準媽媽都要接種百日咳疫苗。
哮喘:不光治療,還要了解
得了哮喘及時治療,這很好,但是我們更應該知道哮喘是怎么引起的,為什么哮喘會導致呼吸困難。哮喘和過敏協會的威洛埃和舒曼教授對此評論如下:
診斷晚。
哮喘可能出現得很早,但在兒科,有時對哮喘的診斷比較晚,等到發作時才治療。3歲以前的哮喘大多起因于病毒感染,3~5歲的哮喘大多是由食物或吸入物過敏引起的。
沒有很好地連續治療。
只有70%的小哮喘患者接受了連續治療。而且,在治療過程中,當哮喘病發作時,使用的不是擴張支氣管的藥物,而是只用可的松類吸入劑治療氣管炎,效果不好。
服用藥物的方法不對。
可的松吸入劑是治療哮喘的基本藥物,但要注意,如果吸入的方法不對,將會大大降低其有效性。
疾病控制不夠。
有調查表明,盡管采取了治療措施,但是有一半的哮喘病人在日常生活中感到出現了哮喘癥狀時,就開始限制活動(如體育活動)。
教育宣傳不夠。
目前,法國只有180所學校普及哮喘知識,而且分布極不平衡,其中定期搞宣傳教育活動(如辦講座)的只有100所。而且,法國有2/3的醫生不知道有這樣的學校存在。普及哮喘知識的學校在向學生解釋哮喘的治療方法和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因此需要大力宣傳此類學校。
編輯/陳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