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賽季是解立彬成為職業運動員的第一年,地地道道的一只“菜鳥”,可這只CBA菜鳥在賽場上一點兒都不“菜”!
身高不足,勤奮有余
剛上初中一年級,解立彬就長到1.80米??粗苞Q立雞群”又愛蹦愛跳的兒子,父親毫不猶豫地把他送到唐山市體校籃球隊??梢坏交@球隊他便成了矮子,幾乎沒有籃球基礎,骨齡測試結果又不夠高的他,差點沒被教練看中。這讓解立彬刻骨銘心:“身高沒優勢,我就一定得跳得高、投得準!”
由于身高限制,他成了后衛。在林林總總的訓練中,他最喜歡提高彈跳力的收腿跳。這項目一天要兩練,他樂此不疲,一種“笨鳥先飛”的潛意識支撐著他。
別的孩子在不長的假期中選擇休息,“閑不住”的解立彬跟自己“較起勁”來。他發現自家到姑姑家之間的路都是緩坡,走過去需要20分鐘。他腦筋一轉:順著緩坡往上跑不是可以鍛煉腿部力量嗎?于是那條長長的緩坡上總會看到一個喘著粗氣、滿頭是汗、“呼嘯而過”的男孩子。姑姑家后院有片空地,土質疏松。他的鬼主意又“冒”出來——挖坑練彈跳!
白天“折騰”得不夠,睡覺前解立彬還要在床上或20或30個一組做上兩組仰臥起坐。等到把身子平放在凌亂不堪的床上后。他累得很快睡過去。
“非?!奔倨谑顾鸩教岣撸蛣傔M體校只將將摸到籃筐相比,他已經能湊湊合合地灌籃了。一次訓練后解立彬和隊友留在場中玩球?!懊€高吧!”有人提議。輪到解立彬了,他覺得狀態不錯,于是向前沖、起跳——3.35米!創個人紀錄了!
自那以后,解立彬信心大增,對抗中常冷不丁地竄起與身高馬大的中鋒們爭起籃板來。很快解立彬就來到北京,成了北京青年隊的一員
經驗不足,勇猛有余
男兒有淚不輕彈,解立彬卻哭過一次。那是被父母送到北京的第一夜。在宿舍的IC卡電話旁。他一邊哭一邊任性地沖著電話那頭的父母喊:“我要回家、要回家!”可他心里很清楚,“不闖出點名堂是不會回家的?!?/p>
體校練就的彈跳功底讓他迅速成為籃下的閃光點。他卻不滿足于搶地板球,而是在高個子面前毫無顧幾忌地爭高、對抗。一次訓練分組對抗中,看到對方隊員上籃,解立彬幾乎不加思索便縱身躍起封蓋。球倒是封住了。落地后他卻感到腳腕劇痛——崴腳了!
勇猛著實讓解立彬受了不少皮肉之苦。不過。將這股猛勁保持下來后,也讓他收益頗多。
去年,解立彬憑借在大學生超級聯賽中的突出表現吸引了北京男籃主帥藝閔鹿蕾的注意,參加了十運會預賽。
閔指導沒有讓解立彬打擅長的進攻后衛,而是鍛煉他的組織能力。習慣了“單打獨斗”的他,這一來就顯得經驗不足了。和江蘇隊比賽時,他只自顧自地往前運球,對方兩名隊員上來一夾,球丟了;自己帶球往前走,對方球員眼看就要過來了,他還不慌不忙地體前變向,勇猛倒是有余,可讓人看了挺擔心。沒經驗加緊張,十運會預賽解立彬就這么磕磕絆絆地打了過來。
決賽階段,解立彬給自己定了個短期目標:別丟球??稍俅斡龅浇K隊,球一到手上他又不知咋辦了。閔指導著急得在場邊大喊,解立彬卻愈發緊張得不知所措。
二十多輪CBA比賽后,解立彬積累了不少經驗,組織上也有了全局觀念。站在籃下,他先不忙著跳起,而是看著球的運動軌跡預判后再伺機而動;和大巴一塊跳起時,他也注意“分工協作”:一個靠身體擋人、一個靠勇猛摘球。
穩定不足,果斷有余
后衛的看家本領之一是三分球。解立彬的三分球之精準一直被人津津樂道,誰能想到,曾經由于上肢力量不足,剛到體校練籃球時他,準頭差得遠。2003年底,解立彬第一次成了奧運希望隊中一分子,別人用來練習投兩分球的時間,解立彬全部用在了投三分上,這才造就了日后CUBA賽場上被球迷昵稱為“小解飛刀”的遠投技術。
本賽季,對吉林之戰成了他的成名之戰,自信的他在三分線上頻頻起跳,將球命中。吉林隊兩次叫暫停都擋不住他的氣勢。前三節北京隊落后,第四節還有4分鐘,解立彬第一個三分球出手,中了!第二個遠投出手,有了!全場他投中的5個三分球中,有三個球在第四節投中。被動的北京隊最終以108比102拿下了這個艱難的客場。而26分的進賬也創造了解立彬CBA的第一個單場高分。
去年底到今年初,北京隊連續打了幾場客場比賽,由于種種不適應,解立彬經常連續幾個三分投不進。但他不斷沖到三分線上,隊友也一次次把球分給他,接球、跳起、果斷出手——球終于進了!他清楚,他是后衛。是隊中核心,隊伍打得不順時,必須勇挑大梁。
年輕的解立彬在不斷成長,他在用和巴特爾一起爭高低的出色表現向大家證明:我并不是個普通的小個子后衛。
責編/柏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