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舉行首屆“二月二龍抬頭”民間祭祀活動
2月28號,蘭州黃河之濱“龍源”文化廣場聚集著來自安寧、七里河、皋蘭、榆中及數百名社會各界人士,由鑫報社、蘭州龍源和龍文化研究院聯袂舉辦的蘭州首屆“二月二龍抬頭”祭祀活動在這里拉開帷幕。
參加祭祀活動的各界人士莊重而立,神情肅然;專門挑選的12位出生于不同年份的祭者,分別代表十二屬相向“龍”敬獻了供品,五位名字中帶“龍”字的祭者向十二屬相敬了祈福酒……祭壇周圍懸掛著甘肅省知名書法家專門為本次祭祀活動敬獻的書法作品,其中劉景龍先生書寫的九個形態各異的“龍”字尤為醒目,引得不少祭者駐足品味,紛紛留影紀念;祭祀現場,著名篆刻家錢默君先生為自己歷時399天精心篆刻的“華夏百龍圖”書畫作品舉行了開光儀式。
甘肅首次發現雙耳雙口鳥形彩陶
近日,甘肅省考古工作者在臨洮縣進行考古發掘時,發現了一件極為罕見的大型彩陶罐。考證顯示,該彩陶罐距今約5 000年,屬于馬家窯文化邊家林類型,是甘肅首次發現的雙耳雙口鳥形彩陶。這件彩陶呈罐狀,高約32厘米,直徑約40厘米,為泥制磨光硬彩黑紅陶。罐頂有一大一小口,大口略向外移,直徑約8厘米;小口幾乎居中,直徑約3厘米。
蘭州馬家窯文化研究會會長王海東認為,“馬家窯文化邊家林類型出土的多為單口鳥形罐,像這樣雙口且有‘尾巴’的彩陶罐實屬罕見” 。
神秘銅人首次亮相金城
日前,一組人物青銅器首次在蘭州亮相,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
這組青銅人物共有四件,為三女一男,有坐、跪、舞多種造型,形態各異。其中惟一的“男銅人”呈跑姿,高20余厘米,近10厘米寬,通體綠漆,表體光滑,頭戴高冠,身著長衫,耳系大環,披風及肩,并有“玉璧”相配。細觀其面部輪廓,發現銅人眼球凸出,顴骨高聳,嘴唇厚實而微微上揚。
全國藏獒大賽在青島舉行
由中國畜牧業犬業分會主辦,甘肅臨洮華榮獒園、武威西北藏獒繁殖基地和西部天水軍威獒園等全國20余家藏獒繁殖基地協辦的中國首屆藏獒公開賽,于3月11日在著名海濱城市青島國際會展中心隆重開幕。
本次大賽,來自全國各地的上千只精品藏獒齊聚青島進行比拼爭冠,賽場由國內著名審查員采取公開打分、公證處當即公布的辦法,對成年組、幼年組和團體組三個組別的參賽藏獒進行評判,對評選出的前100只藏獒授予中國百強藏獒,其中總成績排名第一的公獒和母獒授予中國獒王和中國獒后的最高榮譽,對成年組和幼年組的鐵包金、黃獒、雪獒、黑獒總成績排在前20位的藏獒授予中國最佳藏獒和最佳幼獒的稱號,同時對實力雄厚的養殖基地總成績排名在前十位的代表隊授予綜合實力獎。
新疆七景區入圍“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
從3月8日開始,“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評選活動進入全國總決賽評選階段。新疆的克拉瑪依魔鬼城、喀納斯湖、吐魯番旅游區、那拉提草原、喀什民族風情旅游區、博斯騰湖、天山天池七大景區和旅游地入圍。
“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評選活動由《環球游報》和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都市報共同組織,從今年2月初開始啟動,評選活動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評選和全國決選兩個階段組成。評選活動自開展以來,在國內外產生了較大反響,眾多外國友人稱,評選結果將使他們擁有在地大物博中國旅游的“參考值”和“風向標”。
昆明旅游形象大使大賽拉開帷幕
3月11日,2006中國昆明國際旅游節昆明旅游形象大使大賽報名正式開始。
2006中國昆明國際旅游節主會場活動將于5月1日在昆明舉行。這次由昆明市旅游局主辦的旅游形象大使評選活動,旨在評出品格高尚、形象良好、內涵豐富、身體健康的優秀青年,成為昆明旅游形象的代言人。據悉,評選將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為初賽,報名選手由評審團組織三輪篩選,選出20名選手進入決賽;第二階段為決賽,將通過電視媒體、平面媒體、網絡媒體等方式展示決賽選手的形象及基本情況,最終決出一名“昆明旅游形象大使”、六名單項獎及其他參與獎。評出的昆明旅游形象大使和六名單項獎選手將作為昆明旅游形象的代言人,參加營銷昆明旅游的一系列宣傳促銷活動。
7月1日青鐵全線試運營 誕生我國西部旅游新熱線
鐵道部宣布:今年7月1日青藏鐵路將實現全線試運營。對此,有關專家認為,青藏鐵路的開通運營不僅將西北的絲綢之路與布達拉宮連接起來,成為我國西部新的黃金旅游熱線,更重要的是,從此西藏旅游將實現與全國旅游大市場的對接,并加速我國西部大香格里拉環形旅游線路的形成。
西藏自治區社會科學院和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專家合作進行的關于“青藏鐵路對西藏社會經濟發展影響問題”調查預測,青藏鐵路建成通車后,將使進藏的旅游者有機會選擇費用低廉的交通方式,節省旅游成本,并對西藏旅游組織方式、進藏旅游客流量等方面產生深遠影響。
旅游界人士認為,隨著青藏鐵路開通運營,將徹底改變過去“出國容易進藏難”的困境,西藏旅游業將進入“黃金時期”,進藏旅游對于國內外游客來說已不再遙遠。
“森林游”為陜西旅游增色
去年陜西省森林旅游接待游客41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4億元,分別比上年提高了21.6%和32%。
橫亙陜西中部的秦嶺是中國南北氣候的分界線。分布在秦嶺地區的諸多森林公園,不僅帶動了林業產業的發展,更成為陜西旅游的新亮點。據陜西林業部門統計,近五年來,隨著林業從木材生產為主向生態建設為主的轉變,陜西新建森林公園18處,晉升國家級森林公園14處,增加森林風景資源保護面積8.6萬公頃,共完成投資6.03億元,森林公園接待游客數量和旅游收入以每年20%左右的幅度遞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