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如果,只有愛
如果不是知道從第二天開始,又要開始不知身在何方的奔波日子,也許我不會在演出結束后,匆匆趕去看最后一場的《如果 愛》。
如果不是因為周圍都是觀眾,我想我的淚水有幾次會奪眶而出。
如果是在家里看片子,我會在我感動時,任由淚水流淌,這種感覺是幸福的,它讓我知道心里的那些純真和沖動,是如此真實地存在著。
如果不是因為愛。
記得念中學讀到魯迅的時候,曾人云亦云地對所謂“永久不變的人性”大加批判,直到慢慢覺察,什么樣的主題從“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開始,就讓人一直歌唱到現在;什么樣的情節,能讓人面對銀幕潸然淚下?
只有愛。
關于愛是自私的還是無私的話題,至今仍在爭論不休,關于愛給人的幸福多一點還是痛苦多一點,至今沒有一個天平可以衡量。每一個好電影,都能給我們留下一句難以忘記的臺詞,張學友的一句話,至少給痛苦的來源一個答案,“那時候,本來我只想要……你只想要……但是后來,我們都要多了。”是的,因為“我們都要多了”。
因為愛。
人生如夢,人生如戲。不過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在清華時,系里一位同學在文藝匯演演小品時,給出的當時一個令人捧腹的定義:“人生就是游戲,可惜不能存盤。”也許這就是為什么那么多人寧可沉湎于游戲中虛擬的世界,因為那里的人生可以存盤,可以死后重生,可以為了一個想要的結局重新再來,那里的人生沒有遺憾。
人生是一場醒不來的夢;人生是一場沒有結局和續集的戲;人生,是一場不能存盤的游戲。如果,人生可以有如果,就可以沒有遺憾了嗎?
如果是10年之后遇見你,我不會再犯當時年少無知的錯誤,真的嗎?如果是10年之前遇見你,我想你會成為我生命中的那個唯一,真的嗎?如果我是他,我會比他更愛你,真的嗎?如果你是她,我會給你一輩子的幸福,真的嗎?
幸好沒有如果。
想起上學時寫的一句歌詞:“如果能給我重來的機會,我想也是換一種方式后悔。”
無論如何,還是要感謝如果,它給了我們一個原諒自己,原諒他人的機會,給了我們一個欺騙自己,欺騙他人的借口。
因為這個世界沒有如果,只有愛。 (編輯/布丁)

笑《無極》,還是笑自己?
在看《無極》之前,我聽說很多人看的時候都笑了,于是我做好了充足的笑的準備。
看的過程中,看到大將軍光明流著淚說:“我被你感動了。”我笑了,跟著大家一起笑;看到謝霆鋒聲淚俱下地說:“都是因為這個饅頭,我失去了做一個好人的機會,我變得不再相信任何人,甚至我自己。”我又笑了,跟著大家一起笑。后來,飯桌上跟其他“不慎”看過《無極》的朋友聊起來,大家一起笑,增強了胃蠕動。幾天前,跟一個朋友聊起《無極》,她一臉嚴肅,說,你不覺得“無極”就是你自己嗎?我稍微想了一下,終于不笑了。
“無極”是一面哈哈鏡,讓大家放聲大笑過后,忘了里面其實是自己的影子。
記得跟盧(盧庚戌,“水木年華”另一成員。編者注。)聊起《無極》時,他說此電影可以濃縮為“一個饅頭的故事”。即謝霆鋒因為一個饅頭變得不再相信任何人,張柏芝因為一個饅頭而從此得不到真愛。現在想來,其實需要這個饅頭嗎?當我們因為“我被你感動了”而發笑的時候,多少人想過自己有多久沒有因為被人感動而流淚了?當女人們感嘆張柏芝的可悲時,有多少人想過自己有多久沒有得到或者相信男人的真愛了?而且,身外之物得到的越多,得到真愛的可能性越小。還不如就此失去,真愛反而能夠永存,否則,其實只有更痛苦。而我們在笑謝霆鋒的時候,有多少人想過自己經過時間的磨煉,從什么時候起,早已變得不相信別人,不相信自己了?
記得小時候,當我瞪著嚴肅的眼睛,一本正經地為了我的真理跟大人們爭辯的時候,沒有人跟我爭,他們都在笑;后來,當我把我的真實向身邊的人訴說的時候,他們都在笑,我無奈,在心里靜靜地蔑視;再后來,我發現自己開始跟著大家笑別人,笑那些純凈如水的眼睛。
也許成熟的過程,就是不斷顛覆自己的過程。陳凱歌是善意的,他為這種可悲的成熟找出一個饅頭來作為借口。只是這個借口太微不足道,以至于沒有人會相信。
回顧自己的“成熟”過程,從前的天經地義變成了現在的不可思議;從前的難以想象變成了現在的順理成章。從前我們知道撿到東西甚至是一分錢應該交給警察,老師,或者長輩,現在你要是把這一分錢交出去,十個人有十個罵你有病;從前我們相信做人要誠實,欺騙是不對的,現在會有多少人罵你的傻:“你竟然對他說實話?!”從前你會不顧一切地對你心儀的姑娘大聲說出那三個字,現在這三個字往往會招致對方甚至自己的嘲笑;從前你不敢說那個字,因為你相信,現在不敢說那個字,因為你自己都不相信;從前你會因為得知身邊的朋友竟然發生了那種事而睜大了眼睛,現在如果你告訴別人你曾經和適齡女性獨處一夜而沒有發生任何事,多少人會相信?而面對他們睜大了的眼睛,恐怕自己都羞于啟齒;從前我們因為世上存在的貪污腐化、賣淫嫖娼、貧富不均而義憤填膺,現在,它們成了點綴我們身邊無處不在的風景。
這世界怎么了?
陳凱歌如同個孩子,當他睜大了眼睛努力把這些道理擺在我們面前時,我們都笑了。
當不可思議面對天經地義,當順理成章面對難以想象,誰會不笑呢?
想起自己上班時,把一套《流星花園》借給了一個同事,他竟然一整天沒有睡一口氣看完,然后給我打了電話。他問,“你都看完了嗎?”“看完了啊。”“問你個問題。”“問吧。”“你看哭了沒有,我竟然看哭了。”
我笑了。“沒什么,因為我也看哭了。”
我是無意中看了一集《流星花園》,笑得前仰后合,為他們的單純和幼稚,于是我為了笑下去,決定看完。可是我竟然看哭了,為了我曾經相信的純潔的愛情。如果我告訴我的同齡人我看了《流星花園》,會有很多人瞪大了眼睛笑,如果我敢告訴他們我看哭了,會有更多的人瞪大了眼睛笑。
有多少人會像齊秦歌中唱到的“我相信嬰兒的眼睛”?有多少可悲的成年人愿意尊重孩子那雙相信真善美的眼睛?那雙眼睛每個人都曾經有過。
當我看著“無極”這面哈哈鏡笑得不能自已的時候,突然想到,也許這只是個平面鏡而已,我們笑,因為我們看慣了現實生活中扭曲了的他人和自己。
謝霆鋒是幸運的,他因為小小的饅頭得到了“真理”,迅速完成了“不相信”的成熟過程,而大多數人,是經歷了多少狠狠的教訓,才開始“不相信”的?
天堂往左,成熟往右!
還是笑自己吧,在悲哀中可恥的成熟了的麻木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