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最富有神秘色彩而最容易讓人類忽視的地方莫過于濕地了。
濕地,美曰沼澤。相對于波瀾壯闊、氣勢磅礴的江河湖泊,它則為人跡罕至、草木豐饒的沉靜而復雜的水體。
遙想億萬年前,我們現(xiàn)在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在地殼運動的改造組合中,勇毅地脫去了沉重無限與浩翰無邊的藍色而苦腥的海洋外衣,凸浮出陽剛壯觀的山脈丘陵,以及陰柔廣袤的平野高原,同時,在其軀體的凹處,落下了一塊塊、一片片美麗而奇異的濕地。
事實上,濕地與其它的水系一樣,是支撐人類及一切生物存在和發(fā)展的搖籃。
濕地很原始,它的無窮魅力就在這種原始的水與草緊密結(jié)合的洪荒之中。
春天輕輕地除去了濕地冬季灰茫而丑陋的面紗,接著,魔幻般地展開一幅色彩最為濃烈而鮮明的巨型油畫。放眼望去,它的主體是綠,是漫無邊際的茫茫綠野,開闊無比,幽邃彌深,變幻莫測。這就是水化了的草原,詩化了的濕地。那草們由無數(shù)的條條彎彎、明鏡一般的水間開,草綠水亮,水草纏綿,絡繹吻接,風吹曼妙,空曠遼遠。此刻,你會覺得它的靜謐豐美、浪漫多情有如蒙娜麗莎般的神秘柔和與期盼,讓人悸動而向往。你還會聯(lián)想到莽莽褶皺的黃土高原和歷史悠久的絲綢之路,它們之所以成為瘠薄干旱的土地和風沙肆虐的瀚漠,因為它們失去了濕地。專家們曾作了這樣的比喻,如果森林是地球的肺,那么濕地就是地球的腎。干旱之際,濕地能補充水分,形成云雨;洪澇之時,濕地可以汲蓄大量的洪水。這樣,它就猶如巨大無邊的海綿,吸入的是水,擠出來的是空間。
走近濕地,你就走近了寂寞與沉靜。在泛潮的風輕輕地吹拂下,你會傾聽到大自然深深的呼吸和耳語,那種回歸的感覺讓人頓悟人世喧囂和紛爭的無聊,樂山樂水才是生命的最高境界。面對那些極盡水土之利而瘋長了的灘草和蘆葦,你能體味到形象的自由競爭和蓬勃發(fā)展。再看那些由無數(shù)草墩組成的獨特的草帶,有如無數(shù)的濃發(fā)梟首定格于水汪泥淖之中或濕地邊緣。這些墩草,既精誠牽連、網(wǎng)絡密布,又獨立存在、散散落落。其實,它固定了濕地的泥土,在無以數(shù)計的年月里,或許經(jīng)過水的沖刷,或許經(jīng)過動物的踐踏,才使草與草之間出現(xiàn)了空隙,形成了濕地特有的自然景觀。
走近濕地,你會發(fā)現(xiàn)那些原始的灘草和蘆葦,墩草和灌木叢,它們之間有著妙不可言的關系,加上蟲類、鳥類和獸類的出沒、棲息和繁殖,你會覺得大自然的和諧是極不可思議的,濕地這幅巨大的油畫才是世上最值得珍愛的藝術佳品。
濕地這樣美,美得原始自然,美得神秘誘人,但濕地也丑,丑得恐怖,丑得讓人進退不得。著名作家梁曉聲在他的成名作《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中開篇寫道:
那是一片死寂的無邊的大澤,積年累月覆蓋著枯枝、敗葉、有毒的藻類。暗褐色的凝滯的水面,呈現(xiàn)著虛偽的平靜。水面下的淤泥的深淵,漚爛了熊的骨骸、獵人的槍、墾荒隊的拖拉機……它百里之內(nèi)散發(fā)著死亡的氣息,人們叫它“鬼沼”。
“鬼沼”是什么?其實就是濕地,北大荒的一個令人恐怖的濕地。在這里作家只是帶著濃厚的主觀意識,根據(jù)悲劇故事的情節(jié)需要進行的一種恐怖渲染罷了。但在專家們看來,濕地是一種在全球范圍內(nèi)轉(zhuǎn)移的生存空間,這種生存空間在生態(tài)學中稱之為生態(tài)位。也就是說,濕地是一種龐大的彌足珍貴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或者說是世界性的生物圈網(wǎng)絡。它極盡了蓄洪、補充地下水、解污貯養(yǎng),以及對碳的循環(huán)、積累的諸多效益。由此我們說:濕地丑,卻又何妨?
濕地是生命的溫床,它總是不厭其煩地演繹著生命的主題。在太陽“這個圓圓的魔術家”或偏或離的影響下,繁茂的濕地不僅孕育了許許多多的“土著百姓”,而且還收養(yǎng)了無數(shù)的“世界公民”,這組充滿生命活力的萬物生靈的和弦在“綠海銀波”的舞臺上奏響。它們的演奏有時交響清晰,此起彼伏,有時雜亂無章,擾人心境,充分地展示著“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這就是濕地的主人,它們當中有心儀南方或集群北歸的能夠喚起人類韶華易逝、羈旅鄉(xiāng)愁和離憂別恨之情感的候鳥,有深深帶入人類生活而形成品評不盡的文化現(xiàn)象的“閑云野鶴”,也有眾多的警惕性極高的小鳥家族,還有紛繁復雜的水族和其它動物家族。它們根據(jù)自己的個性本能或騰或佇,或嘶或喚,或滑或跳,或逐或戲,或斗或藏……分別扮演著故事的主角或配角,顯得情趣盎然。
由此可見,濕地是鳥類、獸類、魚類生存繁衍的天堂,是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支撐性載體。人類如果破壞了它,那就是愚昧和拙劣,后果是不堪設想的。翻翻歷史,諸多王朝的更替,那些“稍遜風騷”的“英雄”們無休止地勞師征戰(zhàn),無休止地垂涎索取,弄得國家馬亂兵荒、民不聊生,叫人不堪回首。他們驕奢淫逸過后,撒手將失去自然生命狀態(tài)的土地留給了后人,后人們則世世代代無奈守困,艱難度日,背井離鄉(xiāng)。據(jù)專家們論斷,就連1998年百年 不遇的特大洪水都是上個世紀人為的濫墾濫伐、濫捕濫獵、破壞環(huán)保所造成的惡果。
在我國古代,勞動人民不甘寂寞地對濕地寄予許許多多的美好夢想。像“君子好逑”的“窈窕淑女”恰恰“在河之洲”啊!瞧那“所謂伊人”,不正在生滿“蒹葭”的“水一方”翹首而望嗎?還有那“落霞與孤鶩齊飛”的洞庭湖域“水天一色”的壯麗奇景等等,都讓人迷戀而歌詠,陶醉而神往。
濕地不同于“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雄關險隘,而恰如美女蛇布下的溫柔“陷阱”。在古代歷史上,它能招致諸多豪俠強勇嘯居洲灘而雄視天下,在現(xiàn)代歷史上,它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民族精英挺進周旋而成偉業(yè)。譬如從秦末的大澤鄉(xiāng)起義的陳勝吳廣到“不怕官司不怕天”的梁山好漢,以及威震歐亞、風流后世的天驕大汗,還有現(xiàn)代英勇善戰(zhàn)、不怕艱難的中國工農(nóng)紅軍及赤衛(wèi)隊、雁翎隊等等,他們或利用濕地發(fā)軔,或隱蔽游擊進攻頑敵。濕地為他們提供了天然的便利和財富。其實,這些并不都是濕地本身所該承載的東西,它的主題該是另一種方式,即現(xiàn)代人應該達成共識而備加維護的新理念—— 一種最值得珍愛的寶貴的生態(tài)空間。
“睛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這是詩人從濕地上空欣賞到的最佳景色。
濕地如詩,沒有它,哪來的“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的圖畫?哪來的“呦呦鹿鳴,食野之坪”的樂章?哪來的“鷹擊長空,魚翔淺底”的自由相競?
濕地如夢,沒有它,哪來的春潮夏雨、秋韻冬雪中的“安徒生”?哪來的漫天飄逸、微幽感傷的蘆花?哪來的朦朧彎彎、涓涓不舍的溪流?
碧空如洗,雁陣驚寒,那是對濕地的眷戀。
白云悠悠,鶴唳風聲,那是對濕地的呼喚。
收起潘多拉的盒子吧,我們要與濕地締結(jié)永久的和平!
托起濕地,精心呵護吧!那是我們?nèi)祟愑肋h依賴、受惠永遠的綠色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