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九曲第一彎如詩如畫
“萬涓成水匯大川,千轉百回出險灘。滔滔長流濟斯民,力發黃河第一彎。”母親河——黃河發源于青海巴顏卡拉山自西向東,迂回曲折,在四川若爾蓋縣唐克鄉與白河匯合,形成了壯美的九曲黃河第一大轉彎,隔河與甘肅省相望。她是黃河四川唯一一段。登高遠眺,但見黃白二河爭流,風姿綽約、款款而來,蜿蜒而去,似哈達,似玉帶,似長龍,似飛天飄帶和哈達,從天之盡頭飄然而來。
“黃河天上來,紅日地中落”,九曲黃河第一彎島嶼眾多,紅柳成林、水鳥翔集、漁舟橫渡,形成“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美妙景致,被中外科學家稱為“宇宙中莊嚴幻景”。古寺白塔,簇簇帳篷,縷縷炊煙,聲聲牧歌,牛羊點點,相伴黃河,相伴一望無際的大草原,更顯自然和文化遺產之悠遠博大的胸懷。也就是在這里,演繹出了《嶺·格薩爾》英雄史詩說唱最早的版本和演化基礎,流傳著格薩爾當年英雄業跡的種種掌故。
在浩淼的黃河大草原濕地,黑頸鶴用它的歌和舞,演繹著仙者之尊、生命之靈。全國三大名馬河曲馬,經常信馬由韁地馳騁在黃河大草原上,河曲馬被杜甫贊譽為“竹披雙耳俊,風如四蹄輕”。黃河大草原,非常遼闊,把“廣”字發揮到極致的地方,人來到這里,心胸自然的開闊,心情也豁然開朗。在夏天,在草原最美的時候,你不妨投入到這美妙中間,當一個豪情萬丈的游者。你也可以應和著牧民抑揚頓挫的牧歌,融入到大草原中,享受神奇的九曲黃河立體大乾坤圖的大氣場、大意景。當你站在若爾蓋大沼澤,眼望靜謐、平和的九曲黃河第一彎時,它那“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哮萬里觸龍門”的性格氣質還深藏不露,似乎正和這里寬廣無際的大草原相匹配,但你仍然可以感悟到在血脈中的一種力量。一曲傳唱千百年的《格薩爾王說唱》,唱出了黃河大草原的遼闊,唱出了九曲黃河第一彎那氣吞萬里,寧靜致遠的博大胸懷。
俗話說:不到黃河心不甘,中外游客都以飽覽黃河九曲第一彎勝景為快,尤其以日落和日出的景致為最快。傍晚,夕陽西下之時,黃河在夕陽下泛著紅色的粼光,自由舒展,蜿蜒而行,那種雄渾的氣魄與從容的風度,也只有九曲黃河第一彎才能擁有。
黃河壺口瀑布觸人心弦
黃河壺口瀑布,被人們稱之為世界第一條黃色瀑布,她以“涌來萬島排空勢,卷作千雷震地聲”的宏偉氣勢吸引著無數海內外的游客。真可謂“源出昆侖衍大流,玉關九轉一壺收”。壺口瀑布位于黃河中游秦晉峽谷之中,河西屬陜西省宜川縣壺口鄉,河東與山西省吉縣相接,為黃河第一大瀑布,也是我國僅次于貴州黃果樹瀑布的第二大瀑布,素有“金瀑”之美譽。一曲傳唱千百年的《黃河船夫曲》,唱出了黃河的壯闊,唱出了黃河壺口那驚天動地,撼人魂魄的龐大氣勢。
黃河巨流一路奔騰,在山西和陜西交界處曲折南流,到山西吉縣與陜西宜川——帶,被兩岸蒼山挾持,壺口兩岸約束在狹窄的石谷中。滔滔黃河,到此由300多米寬驟然收束為50余米。這時河水奔騰怒嘯,山鳴谷應,形如巨壺沸騰,最后跌落深槽,形成落差達50米的壺口大瀑布。因其形狀似一把壺的口子,故而得名。壺口瀑布氣勢壯觀,周圍自然景觀奇特,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面值50元人民幣的畫面上那翻江倒海,奔騰跌泄,氣勢磅礴的壯觀景象,就是黃河壺口瀑布。要說壺口瀑布的寬度和高度都不算大,值得人們驚訝的是其流量卻相當可觀。在冬季枯水期,秒流量最少時僅150至300立方米,這時河面冰封,細流涓涓,給人以俊美之感:四月初,一旦冰河解凍,秒流量驟增至1000立方米以上,最高時達8000立方米,這時,巨流夾著大量冰塊沖擊而下,如獅吼虎嘯,震天動地:到夏季,秒流量增至1000至2000立方米之間,這時,由于下游水位下降,落差加大,巨瀑破空而下,激起的水柱像箭一樣直射蒼穹,剎那間,一支支水柱又化作細小的水珠,遂又形成迷蒙的白霧,偶又顯七色彩虹;金秋雨季,千溪萬壑之水匯聚,河水流量劇增到3000立方米以上,全部瀑布連成一片,這時洪波怒號,激湍翻騰,聲如奔雷,景象極為壯觀。遠在壺口瀑布4公里外,便已聽到黃河如虎狼般的轟鳴。及近看,“聽之若雷霆之鳴,望之若虹霓之身”,滾滾黃流到壺口,急遽收束,注入深潭,激起百丈水柱,云霧迷罩河岸。“入中不見出,忽有云煙生”,那水中冒起的股股白煙便是壺口瀑布的奇景之一。只見,黃河水傾瀉在落差30米左右的石槽中,形如茶壺注水,急流噴壁,驚濤拍岸,站在黃河邊的游客都不免膽顫心驚。壺口瀑布隨著季節變化而呈現出不同景色。春季,冰地解凍,冰凌拋落,如山崩地裂,似炮轟雷鳴。夏秋季節,雨水頗多,洪水洶涌,濁浪排空,瀑布寬達百米,方圓數十里水氣遮天,氣熱磅礴。冬季,冰封雪凍,瀑布掛滿冰凌,銀裝素裹,分外妖嬈。俯視河水入壺,懸流噴壁,鼓若山騰,雨霧迷蒙。仰望則滾滾黃河天際涌來,勢如千山飛崩,四海翻騰。難怪“詩仙”李太白驚呼:“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佇立在臨近瀑布上一塊被迷蒙水霧籠罩的巨石上,聽轟鳴的濤聲,看滿目濁浪排空,常有窒息眩暈之感;感受風挾水氣鋪頭蓋臉,弄得渾身濕透,倒也舒坦浪漫:你若有緣,天氣晴好,十之八酒會有彩虹驚現,或長紅汲水,或橫跨秦晉,若隱若現,如夢如幻,一時恍若置身仙境。紅塵往事,滌蕩一空,心靈一如翡翠般透明,縱有萬千不如意事,盡可付諸滔滔。
望著黃河水,人們仿佛看到當年《黃河大合唱》曾激勵無數中華兒女奮勇向前。今天,站在滾滾黃河邊聆聽黃河奔騰不息的轟鳴,許多游客的臉上都閃現著靈動飛揚的表情。陜西省和山西省雖只一河之隔,在山西境內看到的瀑布,觀賞范圍雖有所增大,但磅礴氣勢卻略有遜色。萬馬奔騰的眼前景象,令我們心胸豁然開朗,那一刻已將煩惱與不快拋至九霄云外。
壺口附近的衣錦村傳說為大禹娶妻成家的地方。大禹治水從疏通壺口開始,劈孟門、鑿龍門,曾留下“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至今,這里禹跡遍布。
九曲黃河激情抒懷
在九曲黃河自然和文化廊道里,你可以從中觀賞到黃河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到大渡河上游的哈休文化-岷江上游的營盤山文化和沙烏都文化-寶墩文化-三星堆文化-金沙文化的衍生輪廓和脈絡,也可以從中觀賞到青藏高原到黃土高原游牧文化-狩獵文化-農耕文化和原始宗教文化-本教文化-道教文化-藏傳佛教文化-漢傳佛教文化以及藏文化-羌文化-回文化-漢文化的發展歷史軌跡……置身其中,如同走進中華民族先民的生活,有一種穿越時空隧道的特殊體驗……由于河流都是由下游往上游溯源侵蝕而擴展的,所以從另一角度來看,也許并不是黃河向下尋找出路,才形成唐克的九曲黃河第一彎,而是黃河向上切穿了龍羊峽,才導致若爾蓋的西來之水又反向歸流于黃河。黃河把來自青藏高原冰川和湖沼的豐沛水源,最終納入到自己的懷抱,成為了上自世界屋脊下至浩瀚汪洋的萬里長河。中華文明“西興東漸”是否是神奇的九曲黃河立體大乾坤地圖牽引和文脈作用結果?實踐證明,世界上一切文明往往都起源于江河源頭,但發展壯大則在江河中下游地區。
中華民族能夠腳踏黃土邁入神圣的世界文明殿堂,與黃河之水給他們的精神滋養不可分割。九曲黃河的山山水水,養育了九曲黃河各族人民難能可貴的秉性和風范,也造就了由九曲黃河各族人民所建樹的“和而不同”的文化和風俗。
人心如碑。也許,在中華民族的心目中,九曲黃河是這么魂牽夢縈,難以釋懷。我時常獨坐在窗前,在小雨的呢喃或小雪的飛舞中,在悠遠綿長的思緒中,與九曲黃河傾訴著,任心靈激動著。走近神奇的九曲黃河立體大乾坤地圖,感覺著她的神韻,領略著她的神采,梳理著她的神情,觸摸著她的神武,不由得我也會神氣起來。陰陽和諧,日月同輝乃中華民族精神之根本。九曲黃河用詩一般的語言告訴我們,天地需要陰陽平衡,人類需要寧靜和諧。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和表征,若能將九曲黃河第一彎的陰柔之美與壺口瀑布的陽剛之氣聯袂推出,則對培育中華民族精神可謂相得益彰,對打造大九寨國際旅游品牌更是神來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