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喜歡周迅,她總能把角色刻畫到骨子里。看她的電影讓我心痛到窒息。但我還是喜歡悲劇,寧愿這樣折磨自己。
還是灰蒙蒙的年代,還是青藍色的基調(diào),還是一個問題少女。《生死劫》開場三分鐘,我便大概知道了它要講的是怎樣一個故事——還是青春傷痕。三十分鐘后,我開始打冷顫——這個女孩必死,卻萬萬不能死得解脫,要偷生。這豈不是更加狠毒。
胭妮從小寄人籬下,感受不到親情。貧窮、庸俗、自私的家庭環(huán)境將胭妮變得偏執(zhí)孤僻,冷漠麻木。本來她已經(jīng)抓住了改寫自己命運的機會——考上大學甚至懷著初生時的激情和欣喜準備開始新的生活。和木玉的相遇更是讓胭妮覺得自己何等幸運,何等幸福。然而劫難也就是在這一天悄然而至。
上帝要誰滅亡,必先叫他瘋狂。自我陶醉和麻痹,自視過高和憧憬讓戀愛中的人失去判斷,亦或拒絕判斷。“這是我第一次看到木玉的真實生活,我想一個有頭腦的,理智的人會選擇離開。”胭妮不要理智,飛蛾撲火般瘋狂地迎向那詭異的光明。愛情讓她覺得自己無所不能,即便是花言巧語,胭妮也心甘情愿地相信。“如果我離開他,我就什么都沒有了。”——對于孤單而言,飲鴆止渴也是好的。愛情中,任憑是誰都不肯承認,自己中意的對象原來是渣滓,是修羅,是魑魅魍魎。
她終究還是高估了自己的戰(zhàn)斗力和承受力,誤會可以自在而茂盛地活下去,然而一切都是一場幻覺而已。那個不堪的男人給她的愛情居然是一個陰謀。她也只是其中一個環(huán)節(jié),一枚棋子罷了——讓女人為自己生孩子,再賣掉自己的孩子來換取錢財!
當孩子被抱走,胭妮失心瘋般哭嚎,追趕,歇斯底里。此時,她還記得起那個在逼仄的胡同里被四川女人驚嚇到面無血色的自己嗎?愛來愛去,竟然是一場恐怖的輪回。面對重蹈覆轍的芳芳,胭妮欲言又止——“人在癡迷的時候任何人都點不醒,生活是教不會的,只有自己去救自己。”
好的愛情是一扇窗,通過它可以望到萬象更新的精彩;壞的愛情卻是一堵墻,只會叫人自欺,盲目,作繭自縛。而胭妮和木玉的這場角力,可以叫做愛情嗎?他們的“愛情”畸形,寒愴,瑣屑又心懷鬼胎。
說實話我一直期待著胭妮在真像跌破后能夠變成末路狂花——那就是另外一場游戲了。直到那把匕首從袖管里滑落——最終她還是選擇了另一種方式得到超度,當然不可能涅磐。因為她錯了,錯了就得付出代價。
影片最后是周迅坐在鏡頭前的一段獨白。雖然演員演繹得稍顯過火,不過還是會讓人產(chǎn)生時空錯亂的感覺,挺容易觸動觀者神經(jīng)的。
導演展現(xiàn)女性美麗與痛楚的手段極端個性化,這次是對剖腹產(chǎn)鏡頭的大膽捕捉和使用。“現(xiàn)代人對愛情的向往,讓很多人在追求愛情的同時喪失了自我,陷入愛情誤區(qū)。正是這種慘烈的現(xiàn)實,才更真實地表現(xiàn)了當代一些年輕人的畸形愛情觀。”——李少紅如是說。
影片結(jié)束,我從內(nèi)而外地感覺到一股涼意。突然想起梅姑生前的一句話——“愛就是瞎了眼,瞎了眼睛的時候看不到,那個時候什么都是美好的。”劫后偷生,回憶愛情。她的愛情窮途末路,任人宰割,血肉模糊。可是又有誰真的會因為擔心所托非人而按捺住不去開始呢?愛情是凌遲,更是救贖。僅憑這一點就足以讓我們?yōu)榱怂耠倌菀粯娱]目塞聽,赴湯蹈火。
90分鐘的觀影不是不叫人窒息的,痛感伴著眼淚在我身上發(fā)揮了作用。這何嘗不是一種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