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女性在出門之前搽口紅完全是下意識的機械行為。而這個習慣實在是源遠流長:原始時代的女性就已經開始用口紅了!
古埃及時代的女性是用天然染料和動物脂肪的混合物做口紅。因為口紅用的是鉛紅和氧化鐵,所以聞起來像鐵銹。為了讓味道更好聞,還往里面加了香水。考古學家們在埃及貴族婦人的墳墓里也發(fā)現了這些混合物。
由一些楔形文字可以推斷女性用辛辣植物的汁液和野生鳶尾汁等做口紅。這些汁液能讓血液流到嘴唇上,讓它長時間保持深紅。據說,一些穆斯林女性至今仍沿用這種方法給嘴唇上色。
古代,各地的女性們廣泛采用天然染料。例如,散沫花不僅能給頭發(fā)染色,還可以用在身上,而且它效果持久。用散沫花涂抹的嘴唇能夠好多天保持鮮亮。以前,日本的貴族婦女沒化濃妝就不允許出現在公共場合。那時,因為厚厚的粉底和深色的口紅,化了妝的臉就像是面具一樣。那種口紅的主要成分則是焦油和蜂蠟。蜂蠟讓口紅有形狀而且變得濃稠。令人驚訝的是,直到現在蜂蠟仍是口紅的主要成分之一。
大洋洲的女性用的口紅主要成分則是小型軟體動物,它讓嘴唇看起來更加鮮艷紅潤。一些著名化妝品牌至今仍往口紅中添加這種成分,而且口紅還因此特別貴,因為從軟體動物的殼下面提取出來的染料無害、穩(wěn)定,還含有獨特的保濕物質。所以,含有這種染料的口紅和胭脂因其高品質而廣受好評。
在拉丁美洲和一些東方國家,女性們用胭脂紅給嘴唇上色,它是另一種從動物身上提取出來的染料。原料是一種叫胭脂蟲的昆蟲,先把它們收集起來,然后曬干,再制成磚紅色的粉末。胭脂紅在俄羅斯也很流行,不過從國外進口的每件商品都很貴。買不起胭脂紅的人就用手邊的材料,比如說甜菜根或者胡蘿卜汁。聽起來可能難以置信,有些女性甚至用搗爛的橘子泥,用它和水混合,當作唇膏用。這種唇膏的效果極好,讓很多外國商人吃驚不已。一些歷史文獻顯示,舊時的俄羅斯女性妝化得有點過分,臉化得太白,眉毛太深,嘴唇被染成紫色或橙色。但是,這種瘋狂的妝容是11世紀到13世紀女性的象征。
在宗教法庭之前的年代,歐洲女性用辰砂當口紅。它是朱紅色的,可它對健康非常有害。
在中世紀,因為羅馬教皇的一條特殊指示,女性們不許用化妝品,但是幾個世紀內,使用化妝品的傳統(tǒng)又得以復興,而且往往是過分的妝容。
17世紀,英國國會通過了一項空前的法案,那就是如果一位男士發(fā)現妻子在相親時用化妝掩飾掉的所有缺點在婚后非常明顯的話,完全可以離婚。
在18世紀,口紅不僅在女性中流行,而且在男性中也頗受歡迎。法國宮廷的男性用油脂混合著胭脂紅涂在嘴唇上,讓它在胡子的映襯下特別鮮亮。
1915年,口紅第一次變成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是一根可收回的棒子。后來,口紅成了每日必備品。1930年,伊麗莎白·阿爾丁說在找工作時,用口紅的女孩子比不用的有更多的機會。這條格言讓口紅驚人地流行。在無聲電影中,女性開始用口紅畫出嘴唇輪廓的完美曲線。
正因為上述的口紅的長期演變發(fā)展,我們現在才有了各種各樣功效的類型,包括醫(yī)藥修復型的、保濕型的、防護型的口紅等等,全都是我們祖先所用成分的改良版。
[編譯自俄羅斯《真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