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王了一:《故事會》是我喜歡的一本雜志,但最近我發現有極個別作品涉嫌抄襲,比如《誰讓咱倆住對門》(《故事會》2006年8月下半月刊),很希望編輯部能剎一剎這股不正之風。
綠版編輯部:經查證,該作品確為抄襲之作,本刊已對抄襲者邢天(本名邢靜澤,山西太原市××縣人)進行了嚴肅的處理。
讀者洪方:記得前幾年在《故事會》上看到過大作家馮驥才創作的作品《三盜》,情節精彩,語言精辟,可惜的是,想找來再看時,這本雜志卻久覓不至,請問這期雜志還能買到嗎?
綠版編輯部:馮驥才先生作品首刊于《故事會》1999年第12期“名人講故事”欄目,因時間過久,很抱歉不能滿足這位讀者的要求。近兩年,編輯部收到不少類似的信件,為此,本刊特編輯出版了《60位大作家給你講故事》一書,收錄了曾經發表在這一欄目中的60篇精彩故事,馮先生的大作亦在其中,詳情請見本期《故事會》第93頁。
讀者阿正:我在《故事會》9月下的《熬鷹》中看到一段有關“熬鷹”的情節,感到很有趣,請問現實中真的有“熬鷹”這種事嗎?
綠版編輯部:熬鷹是一種“馴鷹”的方式。據說,從前獵人在培養獵鷹時,在夜間故意不讓鷹睡覺,若干天之后,能逐漸去除鷹的野性。漸漸地,一些養鷹的人家也通過這種方式訓練鷹。直到今天,在北京等地的方言中,還有用“熬鷹”表示熬夜的說法。但我們覺得從愛護動物的角度而言,這種方式并不值得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