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如果我們帶一雙審美的眼睛去看世界,世界就會變得可愛起來。如包裝蘋果的塑料網,拿來做個娃娃穿的裙子不正合適嗎?一根生銹的細鐵絲卷曲起來,多像是樹木的年輪呀?精致的月餅盒扔了太可惜,安上一把大木尺裝上弦,在盒上鏤空一個洞,就成了一把有個性的吉它……展開你豐富的想象力,去發現美去創造美吧。生活中的廢棄物合理利用起來就可以化腐朽為神奇,變成一件有價值的藝術品。
目標
利用物質材質表面的豐富性,將材質進行合理地粘貼,組合成一個畫面,幫助豐富學員的視覺經驗和觸覺經驗。既合理利用了廢棄資源,變費為寶,又有利于發揮學員的想象力、創造力。培養他們愛護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
方法
借助對各種廢舊材料表面不同質地的巧妙運用,以粘貼,組合的方法進行創作,啟發學員的思維。
準備
1.色卡紙、乳白膠、筆刷、剪刀
2.包裝紙、舊掛歷、廣告紙、報紙、棉花、蛋殼,毛線、干草、樹枝、碎布、羽毛,牙簽、瓜子殼,沙子等等一切廢棄的材料。
實施
1,欣賞——觀看畢加索、布拉克、馬蒂斯等藝術家們的拼貼作品,了解藝術家是如何將各種材質的紋理、色彩、圖案內容等加以巧妙組合利用,從而表達自己的藝術靈感的。
2.啟發——從平面表現的角度引導學員思考廢棄資源再利用的意義與藝術價值,從生活中尋找可以利用的材料。
3.指導——指導學習基本的粘貼法技巧:撕貼法、剪貼法、拼貼法、鑲嵌法、撒貼法等。了解前后、遠近、遮擋關系、色彩對比等,合理表現出畫面空間感和色彩關系。
4.創作——確定自己的表現主題,將自己構思好的畫面,用鉛筆畫在預先確定好的色卡紙上(年齡小的學員也可直接用材料表現,注意隨機指導),然后根據畫面需要選擇各結構部位合適的材料。
5.調整——完善畫面,不便于粘貼出的細小結構部分可以使用記號筆,油畫棒畫出。
評估
自評——自己找出優缺點:互評——學員之間互相找優缺點,集體評——大家為一張畫舉手表決,師評——教師從不同角度給學員的作業一個客觀評價,努力發現每一個學員作品的閃光點,并及時地加以鼓勵、宣揚,使學員獲得一種成就感。對于有些表現得不夠理想的作品,在充分了解作者的本來意圖的基礎上,合理地、委婉地提出意見和建議。